在将交通枢纽、物流集散视为“立城之本”的郑州,存在这样一种尴尬:全城经营钢铁生意的钢贸商共约1200余家。其中,做现货买卖,或者说需要场地存放各种钢材的,约有800余家。但还是在这座城中,拥有完备手续的钢贸物流园却屈指可数。以钢贸市场聚集地南龙湖一带为例,只有一家市场具备合法手续,即便满负荷运行,这座市场也只能塞进不足150家现货钢贸企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意味着,在郑州,有近9成的钢贸企业只能栖身于手续不全的“黑市场”之中。能在这里待上多久?对于他们而言,谁都不知道答案。

对于钢贸企业而言,虽然“挪一次窝”就得扔出去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用来“扎摊儿”,虽然每家企业动辄就有上千吨的存货,但“时刻准备着搬家”,却是郑州钢贸商们所面临着的常态与无奈。

“郑州的钢贸商,主业是搬家,顺带卖卖铁。”

“在郑州,没经历过几次搬家,都不好意思说在钢贸圈混过。”

“郑州的钢贸商,主业是搬家,顺带卖卖铁。”

……

听闻一个开业尚不足半年的钢贸市场又要关门,郑州几位钢贸商发出了这样的共鸣。或,叫做哀鸣。

给钢贸商们带来这一消息的人名叫代振峰,是《现代物流报》的一名记者。这位深耕河南钢铁物流钢业近20年的“老炮”告诉大河报记者,从1995年至今,郑州的钢贸企业最少经历5次搬家浪潮,从二环内的货站北街一路向南,搬出二环、三环、四环,如今已来到新郑市的龙湖、郭店一带。

“在郑州做钢贸,如果你没搬过家,那就证明两点。第一,你道行太浅,入行太晚。第二,你绝对是个冒牌儿的。”代振峰说,虽然大家已视搬家为常态,但“新天地钢材市场”要关门的消息,还是让他吃了一惊。

新天地市场的商户在元月5日接到通知:市场10日内要断水断电,自己赶紧再找地方。在市场30多个商户中,最悲情的“倒霉蛋儿”,刚刚搬来还不到半个月的时间。

“不到半年再搬一次家”,这对于动辄就有上千吨存货的钢贸企业意味着什么?

1月7日下午,站在郑州数十年未有的凛冽寒风中,新天地钢材市场的一位商户小林(应受访者要求使用化名)给记者掏出了一个账本,上面一笔笔地记载着4个月前公司搬家至此的花费明细,林林总总的开支将近20万元。

7年前大学毕业,子承父业的进入钢贸行业小林,跟随公司在这7年间搬了7次家。

“一次二、三十万,这几年赚的钱全都花在搬家上了。钢贸商就像‘没娘的孩子’,被撵的到处挪窝。这次折腾,估计又有几家要关门了。”小林告诉记者,对于钢贸企业来说,加上搬家期间耽误的生意,搬一次家的成本最少也得将近20-30万元。如果是做板材生意,使用开平机的公司,损失更大。

“开平机需要打地基,硬化地面,还得‘找平’、校准,一次没有百十万是下不来的。一旦搬家,这些钱就算是扔了。”小林说。

(在限期办理的“新天地钢材市场”中,动辄上千吨的存货,成为了商户被迫搬家的沉重负担)

颠沛流离,是郑州绝大多数钢贸商的“宿命”

“其实悲剧是注定的,只不过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而已。但只干了不到半年,这是我们没有想到的。”采访交流中,年纪轻轻的小林言语中所吐露出的“认命感”,令记者着实感到不解。

“你们知道这里早晚得搬?”记者问。

“市场的用地、规划手续都没有,我们其实心知肚明。”小林答。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来呢?”记者追问。

“不来又有什么办法?郑州有合法手续的钢贸市场就一家,早就爆满了。”小林又答。

对于小林的说法,一位接近当地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的人士也向记者进行了证实,新天地钢材市场的此次搬迁,确系因没有相关土地、规划手续,而被当地政府作为了严查的对象。

“说出来可能是个笑话,郑州的钢贸企业有上千家,做现货的就有800多家,而有合法手续的市场太少了。以目前钢贸商集聚的新郑龙湖、郭店一带为例,只有新金马钢材市场这一家有完备的手续,但满打满算也最多塞进去不到150家企业。”对于小林的说法,郑州市钢铁贸易商会会长黄涛予以了证实。

郑州钢贸行业一名资深人士无奈地向记者说,虽然郑州钢贸行业的规模在全国都“排的上号”,但与之相匹配,手续齐全、合法的市场却显得捉襟见肘。

“政府曾经规划过几个钢贸物流园,但到了真正落地的时候,却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卖灯具的、卖汽车的。就连如今唯一合法的‘新金马’,前身其实还是个农机市场,金马集团买过来以后,才变成了钢贸市场。”谈及郑州钢贸商如今的遭遇,上述这名业内资深人士很是无奈,“对于郑州近9成的钢贸商来说,他们明知自己去的市场是个‘黑市场’,明知在那没有保障,但他们又有什么办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州四环内禁止大车通行后,曾经位于金岱产业园区内人气颇旺的钢材市场如今已废弃显得一片荒凉)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钢贸行业这座“蓄水池”

“钢贸行业的存在,对郑州到底意味着什么?”耳闻目睹了郑州钢贸商20多年来的颠沛流离,记者在与黄涛交流时,抛出了这个问题。

“咱要文绉绉点说,那就是‘钢铁是工业的粮食’。咱要是直接一点说,‘米字型’高铁、各条高速、地铁、T2航站楼等等这些咱河南数得着的大工程,所有的钢材都是先从本地钢贸商这里拿货。我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了,还得去外省调剂。”黄涛说。

“这些工程对钢材需求这么大,不能直接从上游钢厂进货吗?”记者追问。

对于这一问题,黄涛给记者举了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多年前,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修建时,因建设方自觉“是个大户”,便与当时省内一家大型钢铁企业签订了直接供货协议,并支付了一部分的费用。

但随着工程的开建,建设方却遭遇了一个尴尬:钢铁企业的流水线不比手工作坊,很难灵活生产,往往是每两周的时间里只能生产一种品类的钢材。想换品种?两周以后再谈。

但在另一端的建设工地上,工人施工从一开始就需要各种品类的钢材,如同时需要钢板、各种规格的螺纹钢、型材、碳结钢、还有捆绑钢筋用的扎丝,上游生产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单一品类供给”,时常造成数百名工人因等待原料而“望天兴叹”。

“国内任何一家钢铁生产企业都没有生产所有类别产品的能力。因此,钢贸商的存货就好比‘蓄水池’,或者说是一个‘钢铁超市’,用货源优势来满足市场需求。所以,省去中间商,直接找钢厂,这个逻辑在钢铁行业是不存在的。”黄涛说。

“不讨喜”的钢贸物流园该安家何方?

钢铁物流园短缺已在郑州存在了近20年,这样的短板为何至今都未得到弥补?

“钢贸物流园离不开大货车,所以,无论从交通压力上说,还是环保上说,建在哪,对当地来说都不太‘讨喜’。”虽然自己就是新金马钢材市场的掌门人,但对于这一问题,黄涛如是说。

“之前从二环内一直迁到四环外,几乎每次都是因为大车限行的原因。”在黄涛看来,对于钢铁物流园区最大的挑战,便是来自交通方面的压力。

现实中的情况也证实了黄涛的说法,1月7日下午,记者在郑州新金马钢材市场门前看到,虽然目前已进入钢贸行业的淡季,但等待进入园区的大货车,还是在市场门前的“新老107连接线”上排起了长队,而在距该市场最近的一个红绿灯处,等待掉头的大货车在左转\掉头车道上排出了数百米的长龙。

新金马钢材市场负责人王闯告诉记者,目前,该市场已“一铺难求”。“一些库房还是两家凑合着挤挤共用的,实在是没地方了。”王闯说。

(在新金马钢材市场中,不少商户都是两家共用一个库房,市场承载能力已到极限)

现实中的情况,对于新天地钢材市场的30多家商户来说如同噩梦一般。

采访中,多位钢贸商对记者表示,对于钢贸行业来说,集聚效应非常明显,而最大的风险便是“撂单”。

“搬家的折腾倒是其次,每次搬家,都会有同行关门或迁到别的地方去,一旦‘撂单’,对于钢贸企业来说,生意可能就会一落千丈。”新天地钢材市场的一位商户这样对记者说。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了一个信息。如今,黄涛已着手在新密市黄帝宫附近谋划建设一个新的、规模更大的钢材物流园。而在此前的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根据《郑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2016-2030)》,昔日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所承载的功能,也将迁至规划中的新密北编组站(详见2019年1月16日大河报A05版)。而拟兴建的钢材市场距离新编组站的距离也并不算远。

“对于钢贸行业来说,公铁联运是个趋势。我们也是看中了新密未来在铁路货运上的优势,才将市场选址于此。”黄涛介绍说。

但与此同时,黄涛也表示,即便新的市场建成投用,其承载能力也并不能完全覆盖郑州钢贸商的需求。

但对于眼下的实际需求,郑州部分受访的钢贸商也已开始了解远在长葛,甚至舞阳的钢材市场,“谁都知道那里比起郑州来说,生意会差上很多,但谁想天天搬家啊?”一位钢贸商无奈地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