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孝文帝是一个话不多的人,脾气还很好,特别能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你也可以认为他有城府,但是作为一个皇帝,怎么能没点城府呢?

在历史上,汉文帝名声不显,功绩不大,既不像汉高祖那般平定天下,也不像汉武帝那般开疆扩土,他似乎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建树,顶多就是史书上记了一笔“文景之治”,再无其他。

但是正是因为汉文帝什么事也没做,所以他是一个好皇帝。

为什么呢?

汉文帝说的少,做得多,是个标准的实干家。

汉文帝登上帝位纯属偶然。他的母亲是薄姬薄太后。薄太后曾经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召入汉宫。入宫后,薄太后也不受汉高祖刘邦的宠幸,但是她也是幸运的,就凭仅仅一次的临幸,就怀孕了,这个孩子就是汉文帝刘恒。

当时,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吕太后掌权,势大权重,迫害了很多刘家皇嗣,也没放过刘邦曾经宠幸的妃嫔,譬如戚夫人就被做成了“人彘”。但是就因为薄姬不受宠,刘恒在政治上又非常低调,所以吕太后就放薄姬母子去了封地。

后来,吕氏一派被灭之后,刘家子嗣已所剩无几,而刘恒素有宽和仁爱之名,所以他就被架上了帝位,成为汉文帝。所以汉文帝的帝位来得也是很偶然的。他上下不靠,左右不宠,原本只想在代地苟且活命,谁料一个大饼从天而降,最后竟成了皇帝。

汉文帝继位之后,既没有大兴土木的建设措施,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兴革举措,也没有兴师动众的 壮烈行为,在他统治的二十余年里,似乎一切都很平静,但是他也默默地做了很多琐碎的实事,躬修节俭、倡行孝道、抚恤孤寡、诏废酷刑……可以说,站在百姓的立场上,但凡一个明君所能做的,汉文帝都做到了。

1. 躬修节俭,倡行孝道,为民树立表率

在古代中能将戒奢尚俭贯穿于一生的帝王何其稀少,更何况是处于人世间最尊贵的位子上,权势美色应有尽有,几乎不会有人能拒绝这种巨大的诱惑,但是汉文帝却做到了,他终其一生都在以身作则,躬修节俭。

历史文献记载,汉文帝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等等无所增益。有一次,汉文帝想建造一个露台,就让人做一个预算。工匠师傅们经过计算,认为大约需要一百斤的样子。汉文帝听了之后,就说:“那算了,不做了。一百金,是中产阶级十家的资产总和了。朕居住在先帝的宫室里,已经觉得受之有愧了,怎么能耗费民脂民膏再做个露台呢?”一个帝王,连个花费百金的露台都不舍得做,爱惜百姓资财到如此地步,真是没有能比得上他的人了。

汉文帝不仅自己奉行节俭敦朴的理念,还敦促身边人厉行节约。比如,就算是汉文帝非常宠爱的一个妃子,慎夫人,也规定她的衣服长度不得拖地,不能造成无谓的浪费;帷帐、衣服等也不能纹绣。他的整个后宫妃嫔都莫不如是。汉文帝的言行为各级官员和老百姓做了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文帝在全国提倡节俭之风。西汉初年,民间厚葬之风盛行,汉文帝曾下令禁止百姓厚葬,反对厚葬劳民伤财。就连汉文帝自己的陵墓,也是瓦片砖石所建,没有金银铜锡的装饰。汉文帝也不让后人给他厚葬,他去世前在遗诏中也说:“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

纵观汉文帝执政的23年,在他的表率下,整个社会都崇尚节俭。曹丕曾赞道:“文帝慈孝,宽仁弘厚,躬修玄默,以俭率下,奉生送终,事从约省。美声塞于宇宙,仁风畅于四海。”有人说他作秀,但是能将“秀”做一辈子,也不是谁都有这个毅力的。汉文帝就能做到一生节俭,可见他是真心为之的。

汉文帝脾气很好,对谁都怀有仁德之心,一生倡行孝道,并以身作则。他不仅对母亲薄太后早晚请安,殷勤侍奉,甚至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而且也力求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即所谓的“悌”。

比如,吴王刘濞是汉文帝族兄,常对汉文帝不敬,失藩臣礼,且称疾不朝二十多年,文帝没有因此责罚他,“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还比如,淮南厉王刘长是他同父异母弟,意欲谋反,文帝也不忍致死,仅处以流放,后又尽封淮南王诸子为王。

汉文帝刘恒作为一个帝王,九五之尊,不仅没有纵情享受人间富贵权势,反而以身作则,躬修节俭,倡行孝道,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表率,真是非常的难得。

2. 抚恤孤寡,诏废酷刑,心系天下苍生

汉文帝作代王之时,曾目睹百姓生活的艰辛,这种亲身经历培养了他爱民惜民的情怀,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帮扶社会弱势群体的措施,如“赦天下”“赐牛酒”“赐布帛絮”等。

在汉文帝初即位,便下了一封诏书:“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汉文帝大赦天下和赐民爵位、酒食,放宽民间饮酒的限制。

汉文帝在位期间,经常借着由头给百姓发福利。比如,元年(前179)正月,汉武帝借立太子之机下诏“因赐天下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比如,元年三月,又借立皇后之机下诏:“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赐物及当禀鬻米者,长吏阅视,丞若尉致。不满九十,啬夫、令史致。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

还比如,文帝三年(前177)巡行太原时,“见故群臣,皆赐之。举功行赏,诸民里赐牛酒。复晋阳、中都民三岁租”。文帝七年(前173),“夏四月,赦天下”。后元四年(前160)五月,“赦天下”。十三年(前167)六月,“赐天下孤寡布、帛、絮各有数”。

如果有了天灾等,汉文帝更是自责,更是要给百姓发放补助。比如,后元六年(前158),“夏四月,大旱,蝗。令诸侯毋入贡。弛山泽。减诸服御。损郎吏员。发仓庾以赈民。民得卖爵。”

由此可见,从“大赦天下”到“赐物存问”,汉文帝一心为民,忧民所忧,急民所急,总是极力安抚百姓,救助孤寡老人,将“施德惠天下”贯彻到底。

此外,汉文帝还废除了惨无人道的肉刑,这其中有一个有意思的“堤萦上书救父”的典故。堤萦的父亲淳于意是一位名医,得罪于权贵,被行医害人,判为“刖刑”。他没有儿子,只有五个女儿。看到妻女哭作一团,他心烦意乱,又万分伤感,说:“生孩子不生男孩,紧急的时候没有男丁可以派上用场!”

小女儿堤萦听到后,就决心随父上京。到了京城。缇莹上书给皇帝,诉说父亲的冤屈,陈述“刖刑”的残酷,“死者不能复生,受刑断足不能再生,即使想改过自新,也丧失了机会。”

汉文帝大受感动,同时也觉得很有道理,便赦免了淳于意的罪,并逐步废除了诸多肉刑。从小的方面看,汉文帝改变了刑法,从大的方面看,他将人类社会的司法文明向前推进了一步。

汉文帝体恤民情的思想与行为得到当世和后世的高度评价,比如,时人晁错曾赞道:“除苛解烧,宽大爱人;肉刑不用,罪人亡帑……宾礼长老,爱恤少孤;罪人有期,后宫出嫁;尊赐孝梯,农民不租……亲耕节用,视民不奢。”比如,《宋史》说:“汉文帝盛德之主。”诚然如此也。

不仅如此,汉文帝还是广开言路、任人唯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的君王,在他的领导统治下,官员安心于政事,人民安居乐业,整个国家显示出一派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文帝其人明智而忠信,宽厚而仁爱,将“德”与“孝”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身作则提倡仁孝节俭,树立良好典范,将“德孝”根植于社会百姓内心,也由衷地获得了百姓的赞誉和拥护。后世史家,也称颂开创于文帝和继续于景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局面为“文景之治”时期。

总而言之,汉文帝在位期间,虽无轰轰烈烈的大的建树,但却是脚踏实地的改革家,他的实干作风,开创了西汉王朝的崭新局面,故而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于公于私,都是一个让人无可指摘的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