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是一个北欧小国,其领土面积只有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也不过1000来万,与德法等欧洲大国比起来,瑞典确实没什么存在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国,却能在科技领域,与德法等欧洲大国争锋。在软件开发、微电子和光子领域等领域,瑞典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同时,瑞典发明的蓝牙、滚珠轴承和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等发明,更是给世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北欧小国居然拥有这样强大的科研能力,这确实让人非常惊叹。而更加让人意外的是,瑞典不仅是一个工科技强国,还是一个军工强国,虽然该国是一个永久中立国,已经有一百多年没打仗了,但是在开发先进武器的事情上,瑞典却始终保持着积极性,他们研发出的一大批优秀武器,在国际军火市场中,受到了热烈欢迎.。例如:“鹰狮”战机、维斯比级隐身护卫舰和40mm博福斯防空炮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瑞典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今天我们就聊一聊瑞典的故事,看瑞典是如何做的这一切的。在讲瑞典之前,我们需要知道一件事件,那就是瑞典其实一直很厉害,他们祖上曾经就阔过。在近代(1611年至1721年期间),瑞典还是欧洲列强之一,被称为“瑞典帝国”。而在瑞典帝国巅峰时期,他甚至可以和俄罗斯帝国掰下腕子,与其争夺波罗的海的霸权……

在17世纪初的时候,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又称宗教战争),这场战争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欧洲近代史的开始,而瑞典帝国就在这场战争中,发家致富,成为了欧洲强国。在“三十年战争”结束后,瑞典帝国的领土就扩大至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费尔登和不来梅,成为了波罗的海一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随后的几十年里,瑞典帝国又展开了一系列的扩张行动,将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罗斯帝国、波兰和德国三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纳入了版图之中,这让瑞典帝国直接成为了“波罗的海霸主”。直到18世纪初,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与瑞典帝国爆发“大北方战争”,瑞典帝国才开始走向没落,退出欧洲争霸的大舞台。

不过,在“大北方战争”期间,瑞典帝国也表现得非常出色,硬生生与俄罗斯帝国打了21年,才败于俄罗斯帝国之手,可以说是虽败犹荣。而在被俄罗斯帝国击败之后,瑞典就开启了潜水模式,远离俗世纷争,安下心来搞发展。从19世纪初开始,瑞典便远离战事,恪守中立,其经济发展逐渐加速,国家开始重新繁荣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我们都知道,江湖不是说退就能退的,金盆洗手后,很可能也会遇到麻烦。所以瑞典保持的中立政策,其实也是灵活多变的,并不是完全中立。比如说,在二战初期,瑞典就与德国有着广泛的联系,向德国出售了一大批急需的物资。而到了二战后期,瑞典又与德国翻脸,与英国和美国展开了合作……,通过这一系列操作,瑞典才保住了自己“永久中立国”的地位,没有被拖下水。

在通过智慧解决掉外部威胁后,瑞典便进入到了高度发展阶段。最近一两百年时间里,瑞典就诞生出了许多的名人和天才,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众所周知,诺贝尔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家,他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为瑞典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诺贝尔为瑞典做出贡献最大的一件事件,就是他设立了“诺贝尔奖”,让瑞典成为了诺贝尔奖的举办地,这给瑞典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重大帮助,为瑞典培养出了很多科研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资料显示,从诺贝尔奖颁奖开始,截至到2019年为止,就一共授予了919位个人和24个团体奖项。其中,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377名,为世界第一。英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130名,为世界第二。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108名,为世界第三。法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69名,为世界第四。瑞典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为31名,为世界第五。

“诺贝尔奖”是学术界(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能够取得的最高荣誉,所以诺贝尔奖还是评判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诺贝尔奖获得者多的国家,往往科技水平就更发达。瑞典能排到世界第五,这确实非常了不起。值得一提的是,瑞典还在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的事情上,有着惊人表现。例如:瑞典就发现了19个化学元素,位居世界第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简单总结一下,瑞典能长期富裕且保持强大,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重视人才,重视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瑞典抓住了科技,他们自然就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据悉,当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时,瑞典国王就进行了大力支持,并在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死后3年,批准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使用瑞典货币进行颁奖。当时的评审机构全是瑞典权威机构,可想而知当时瑞典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今,瑞典依然是一个重视人才的国度,所以才能打造出一个高福利的国家,让全世界不少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