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球经济“内卷化”,是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全球经济的一个主要趋势,到了2020年以后随着“去全球化”,特征更加明显。

经济“内卷化”,意味着不能再依靠外部来获得经济增长的动力,而只能从内部进行“割韭菜”,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美国,华尔街依靠资本全球化获得高利润,持续割了“红脖子”阶层的韭菜,彻底撕裂了美国的社会阶层。

在欧盟,西欧国家通过“欧盟一体化”,吸引大量的东欧劳动力进入西欧,并抢占东欧国家的中高端产业,割了东欧国家的“韭菜”。

而在中国,南方城市则借助“经济内循环”,大规模降低落户门槛,吸引了北方人口持续流入,带走了北方城市的发展原动力,割了北方的“韭菜”。

根据2019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南方城市的GDP总量已经占到中国的70%,而北方总量则在持续下降。

中国目前大力提倡的“经济内循环”,推动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这个体系其实跟“欧盟一体化”本质是完全一样的。

都是要建立一个人口、资本、土地等可完全自由流通的全国经济自贸区。

所以一旦打破“行政障碍”,推动生产要素可自由流通,人口、资金、土地等资源必然快速流向发达地区,形成聚集效应。

这意味着发达地区必然要割非发达地区的“韭菜”。

中国每年拥有接近6万亿人民币的“转移支付”,这笔钱就是发达地区对非发达地区的“经济补偿”,因为我割了你的韭菜,所以我要给你补偿。

比如每年获得高额“转移支付”的四川省,就是因为是人口输出大省,为东部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廉价劳动力,所以东部地区就需要掏钱补偿。

中国就是通过这种高额的“转移支付”,来均衡区域发展的。

向内“割韭菜”,是经济内卷化的必然特征。

2000年中国刚刚加入“WTO”,外循环经济开始加速启动,北方城市作为能源输出及重化工业基地,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

比如河北地区就是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唐山GDP全省第一,那个时候北方最有名的城市群被称之为“京津唐”,而不是“京津冀”。

2008年以后,次贷危机爆发,全球消费萎靡。但是依靠国内大基建和楼市的发力,中国经济内卷化并不明显。

2018年以后,随着“去杠杆”,“供给侧改革”,“房住不炒”等多个概念的提出,经济内卷化的特征逐渐凸显出来了。

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经济内循环”是必然的趋势:这意味着经济开始进入内卷化,向内割韭菜成为了各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

“零门槛落户”,“抢人才”,“抢人口”,“减税抢产业”,成为了2018年以后中国各个城市争相恐后的“政策口号”,尤其是南方城市敏感度更高。

在这种背景下,人口“东南飞”,产业“南迁”,资金“南下”,就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南方的房价暴涨只不过是这种趋势背后的结果罢了。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难道国家会“坐视不管”吗?

国家当然要管,但不是要去扭转这种经济规律下的必然趋势,而是要通过“支柱转移”的方式来进行南北调和。

比如既然南方要想人口,产业和资金,那么南方就需要为北方多提供补偿资金,经济问题要采取经济手段来解决。

比如在欧盟内部,就采取了“欧洲结构基金”来调和西欧和东欧的“矛盾”:西欧国家每7年,要为东欧国家提供高达1800亿欧元的补偿费用。

“欧洲结构基金”,其实就是中国的“转移支付”。

只不过中国的“转移支付”力度更大,每年6万亿人民币的额度是欧洲结构基金的20多倍。

所以一旦“经济内循环”体系确定,南方割北方的“韭菜”趋势就势不可挡,根本停不下来。

最近中国新闻周刊有一篇文章引起了市场的“震撼”:北京985大学的毕业生留京率不断下跌,连清北本科毕业生的留京率都不足20%

更多毕业生选择飘向上海、飘向广东、深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不要说北方城市,就连北京首都都无法避免进入被割韭菜的下场,户口难落,收入低,发展机会少,这已经成为北方城市“被割韭菜”的主要原因了。

所以不管你的经济总量有多大,城市地位有多高,只要政策不行,经济不活跃,照样会被“割韭菜”,毕竟人口、资本和土地都是逐利的。

哪里有空间,他们就会去哪里。

2018年,南方又迎来一个“王炸”:海南在建省30周年的时候,正式被确定为“自由贸易港”。

“自由贸易港”这个名词对于绝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说,非常陌生。在他们的印象里,只有“保税区”,“自贸区”等等,而且感觉也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发展程度也是“良莠不齐”。

海南,在绝对多数人的眼里,就是“旅游岛”而已,海南楼市,只不过就是一个“旅游地产”罢了:那玩意不见得值钱,18度纬度的概念已经“炒烂”了。

但其实海南这个时候推出“自贸港”的政策概念,其实就是“经济内循环”背景下,用来“割韭菜”的超级利器。

海南毕竟是一个非发达地区,不能和珠三角,长三角相比,广东上海浙江只要一个“落户放松”,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割北方城市和中西部城市的韭菜。

但海南做不到,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太大,实力相差太大。

经济“内循环”,必须要以“割韭菜”为核心手段,才能生存下来。而海南要想“割韭菜”成功,必须要出大招。

“自由贸易港”的政策应运而生,它主要拥有六大核心特征:

第一,自由度非常高。在自由贸易港,所有的人员、商品、资产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自由转移。

比如香港也是自由贸易港,香港所有的商品、资金、房产,都是高度自由化的,随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转移。

所以自由贸易港内的资产,本质上是全球资产,是美元资产。自由贸易港里的居民,其实就是“全球居民”,出入境非常方便。

第二,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和商品,税率非常低。

全世界的自由贸易港,包括迪拜、新加坡、澳门、香港,税率都非常低,不管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企业,商品。

第三,自由贸易港,拥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

比如说香港,澳门,都有《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相关的法律体系,是不受国内法律约束的。

海南将来全岛封关以后,也将建立一套自己的法律体系。

第四,自由贸易港一般都是独立关税区,不参与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纷争,可以独立签订区域贸易协定。

比如中美之间产生了贸易摩擦,香港和澳门作为自由贸易港,可以独善其身,不参与这种国家和国家之间的贸易纷争。

因为自由贸易港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关税区”。

第五,发展成熟的自贸港,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甚至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的货币。

在自由贸易港内部,资金都是可以自由兑换的,比如你去新加坡,迪拜,香港,都可以直接用美金兑换消费,购物等,资金是可以自由兑换消费的,非常的方便。

比如澳门作为自由贸易港,它的流通货币甚至40%都是港币,美元,人民币均可以自由流通消费。

甚至新加坡有自己的新元,香港有自己的港币,澳门有澳币。

第六,自由贸易港里的人民币价值和内地是不一样的。

香港澳门的人民币被称之为“离岸人民币”,它的价值和内地是不一样的,汇率是用“离岸汇率”来衡量的。

将来海南全岛封关以后,海南自贸港里的人民币价值也将变成“离岸人民币价值”,而不再是“在岸人民币价值”了。

所以,海南建立“自贸港”,其实是在建立一个“闭环系统”来进行“割韭菜”:

第一,利用超级便宜的“免税品”吸引全国的消费资金,割了全国消费的“韭菜”。

第二,利用全球资产可自由流转的便利性来吸引全国的投资资金,割了全国资产的“韭菜”。

第三,利用超低税率来吸引全国的企业,割了其他城市的产业“韭菜”。

第四,利用“离岸居民”的身份便利性,割了全国的人口“韭菜”。

2020年,海南的免税费销售高达320亿,预计到2022年就会超过1000亿,计划到2030年,海南每年免税品的销售额7000亿。

2020年海南新增注册企业就高达13万家,翻了一倍。同时引进人才落户超过了20万人。

海南这态势,显然是要割全国的“韭菜”。

综合来看,我们一定要看到,全球经济已经逐渐进入“内卷化”,向内割韭菜来保持经济增长,将会成为常态。

在中国的“内循环”经济背景下,北方已经被南方“割了韭菜”,未来海南还要在2025年之前“割一遍全国的韭菜”。

中国的经济版图,南下之格局恐怕是难以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