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又快到了,人民军队各部队、各军兵种当然也要例行拍些东西给全国人民拜年。用军迷的话来说,又到了"例行哭穷求打钱"的季节。比如下面这些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化建设这么多年,每年军费数字排世界第二的背后,还有这么多部队装备如此不堪?以至于官兵们还得用这种方法"哭穷"?真有这么严重吗?

先来说说结论:和过去几十年的欠账相比,新装备的产能还无法做到全面替换,故很多部队的主战武器确实暂未获得全面换装,有的在等待换装,有的则只是部分换装,这是实情。但倘若说部队非要到"不哭穷不行"的地步,也是过分夸大了。

很多人其实不太能够明确区分何为新装备和老装备,习惯于"以外形论英雄"。比如看坦克,一看是"五对轮"就觉得土,一看是机头进气的战斗机就是落后,一看是2000年前造军舰的就觉得差劲。其实这些武器里,很多还真的不一定是"旧"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05年期间,国内军队曾处于一个"不土不洋"的尴尬期:一方面,与国外同水平的武器平台数量太少;另一方面,又没有太多的条件通过进口装备来解决这些问题,况且也不愿意为俄罗斯等国充当新技术试验的"小白鼠"。因此这段时间比较稳妥的做法,就是紧急发展一批"魔改老装备",用基本成熟的技术结合一些不太先进但尚有改进潜力的旧平台,给军队的装备缺口应急,等到新一代国产武器成熟再说。

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出现了不少新造的"旧"武器,比如双三角翼的歼-7E/G型战斗机、59D改进型坦克、053G系列导弹护卫舰等。其普遍的特点是制造于90年代中后期,甚至是2000年左右,数量不算少,技术改进较多,但平台发展潜力不大。按照重型武器装备生命周期约30年来计算,很多装备到现在也就20岁左右,但相比更新一代产品却已经过时了。因此,如果在拜年宣传中看到这些"老家伙",大家当然容易认为有"哭穷"的嫌疑。

再有一点,这其实是一个信息宣传的惯性现象,那就是大家普遍更在意"反常"性的话题。正常来说,军队发布拜年视频是不可能只拍一支部队的,各方面都要照顾,不论是先进武器,还是旧式装备,都露个脸才符合部队发展的现状。但对观众来说,看到最新的装备早在意料之中,不太新但也足够先进的主流装备更是有些疲劳了,这时候突然发现武器里还有几样"三四十年前"的老家伙,那就很容易眼前一亮,一番转发下来很容易造成话题效果。

换句话说,"三军哭穷大会"多少是一种乐观调侃的情绪表达。相比现在,15~20年前的军迷们可是没有这份调侃的心的,那时候别说歼-7了,在役的歼-6都还有一大把,和国外的军事技术差距曾近乎绝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天大家可以调侃"解放军拜年哭穷"的背后,其实正是国家军事力量真正强大起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