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也就是荀况,历代并不为儒家正统所喜爱,其主张的“性恶论”也和儒家亚圣孟子的“性善论”截然相反。主流的“人之初,性本善”自然将荀子拒之门外,更遑论作为儒家代表人物的荀子竟然教导出了两位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和李斯,这就让荀子的境遇更加尴尬,后世不少学者并不认同荀子的儒家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荀子剧照

甚至为荀子的著作《荀子》做注的人都不多,直到清代考据流行,真正研究荀子的学者才多起来。不可否认的是,荀子虽然不受正统所喜爱,和孔孟的地位相差甚远,但其实荀子的学说还是影响古代社会非常深远的,谭嗣同,在他的《仁学》中这样评价荀子:“(中国)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荀子实际上并非只教导出了韩非和李斯,西汉丞相张苍,以及其弟子贾谊也是荀子的徒子徒孙,而贾谊是儒家学发扬光大的先驱

李斯 韩非剧照

荀子出名更多的是韩非和李斯的功劳,虽然韩非和李斯的历史定位都是法家代表人物。张苍虽然做过西汉丞相,却在推进儒家学说进入政治体制上并不显山露水,但是其弟子贾谊却是真正将儒家学说,荀子的思想纳入政治体系的真正先驱。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儒家,独尊儒术”的策略,实际上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代人所能完成的。早在西汉初,跟随刘邦打天下的叔孙通、陆贾等儒家学者,就提倡儒家学说的治国之道。但根据西汉初期的政治军事条件,以儒家为本、融汇黄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义、法先圣,礼法结合、无为而治”的西汉政治体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武帝剧照 贾谊《治安疏》

贾谊则是冲破黄老思想的第一人,这也是汉武帝一直对贾谊念念不忘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汉武帝对儒家的好感,对儒家的执念,以及最后推崇儒家,都和贾谊有最为直接的关系。虽然贾谊去世十二年,汉武帝才出生,汉武帝登基的时候,贾谊更是故去二十七年,但是贾谊的《治安策》是汉武帝翻烂过几次的书籍。

如果说荀子是承接孔孟的叛逆者,那么贾谊则是上接荀子,下启董仲舒的关键人物。汉武帝改制,对董仲舒的厚爱都是对标贾谊的,可以说董仲舒是汉武帝的贾谊,因此汉武帝将贾谊曾经担任的太中大夫授予董仲舒,还重修了贾谊的故居。

贾谊不仅是儒家进入庙堂的先驱,还是汉帝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总设计师

贾谊虽然生前没有被文帝、景帝所重用,但是其策论却备受汉武帝的青睐。贾谊和荀子一样,并不是纯粹的腐儒,当然真正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儒家,实际上都不是单纯儒生。这是儒家能不断修正自己,汲取百家之长,最终脱颖而出的原因。

  • 推行儒家,不废法治

荀子剧照

贾谊:“仁义恩厚,此人主之芒刃也;权势法制,此人主之斤斧也。势已定、权已足矣,乃以仁义恩厚因而泽之,故德布而天下有慕志。今诸侯王皆众髋髀也,释斤斧之制,而欲婴以芒刃,臣以为刃不折则缺耳。”

贾谊和荀子一样,对仁义礼制推崇的同时,也指出刑法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贾谊以及后来的董仲舒等儒家都是汲取了法家法治思想的,这是儒家的进步,也是继承荀子的发扬光大。

  • 汲取道家,为儒家学说提供法理依据,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铺垫和伏笔

董仲舒剧照

贾谊在其著作《道德说》中汲取黄老学说的思想,试图为儒家寻找宇宙的最基本真理。贾谊认为天、地、人、阴阳和万物都是由德而生,而德生道。道则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并认为德有六理:道、德、性、神、明、命;德有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

董仲舒在贾谊的基础上,结合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提出了影响中国封建社会2000多年的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之说。

  • 坚定削藩国策,提出定礼制,定地制,可以说是推恩令的创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贾谊剧照

贾谊认为西汉王朝最大的危机还是来源于诸侯王,即使是同宗同祖的诸侯王,最终也是“疏者必危,亲者必乱”的局面。

贾谊不仅指出危机,还提供了解决方法:一是强调必须严格区分等级,使诸侯王严格按人臣之礼行事,从而维护天子的最高威严,也就是所谓的定礼制。

二是,通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也就是后来的“推恩令”的雏形,通过不断分封诸侯们的地盘,一代一代分割下去,愈分愈少,直到“地尽而止”。

  • 提出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基本方针

贾谊在《论积贮疏》中论断重视农民,提倡俭约,反对奢侈之风对封建王朝统治的必要性。从此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即使是以商业发展极为发达的宋代、明代都不从动摇“重农抑商、以农为本"的思想。

  • 承认货币流通的客观性,提出统一铸钱,禁止私人铸钱

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文帝,并未采纳贾谊的意见,导致文帝时期货币混乱,吴国等诸侯王们的钱币流通天下,造成货币混乱不堪的局面。武帝时期禁止私人铸钱,统一五铢钱,正是贾谊货币政策的延续。

  • 毛遂自荐,儒法结合,瓦解匈奴

汉武帝剧照

贾谊在对待匈奴问题上是不能容忍的,但是其策略是主张通过和平手段瓦解匈奴,并且毛遂自荐原因主持对匈奴事宜,但是并未被完全采纳。

但是其为西汉初期对匈奴30年和平为主的交锋提供了指导意见,为汉武帝时代一劳永逸解决匈奴问题提供了有利环境。

刘歆:“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李东阳:“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

毛泽东:“(《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
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王安石:一时谋议略施行,谁道君王薄贾生。爵位自高言尽废,古来何啻万公卿。

毛泽东:少年倜傥廊庙才,壮志未酬事堪哀。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华国树千台。
雄英无计倾圣主,高节终竟受疑猜。千古同惜长沙傅,空白汨罗步尘埃。

贾谊虽然生平未受重视,但是却深深影响了汉王朝,也深深影响了千百年来不断进步的中国,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倾倒和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