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傅雷家书》曾让多少人奉为''教育圣经'',又有多少人羡慕,那个备受父母呵护的孩子。然而,寒冬时节,家书中的儿子,著名钢琴家,有着''钢琴诗人''美誉的傅聪却于英国逝世,享年86岁。

消息一经传出,国内一片惋惜之声。一代音乐大师就此陨落,终结了他饱受争议的一生。

书香门第出来的叛逆孩子

在上海市安定坊江苏路284弄5号处,有一幢三层高的西班牙式小楼。精致的铁窗、小卵石铺就的墙面、尖尖的阁楼以及红色的屋顶,无不透露着此地的清幽与雅致。这是便是傅聪的出生地,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的家。

由于父亲的缘故,傅聪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论是英语还是数学,傅雷都为他请来专门的老师教授。至于国文教育,则是由傅雷亲自授课。因此,培养了傅聪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他在音乐的理解上异于常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学习钢琴的契机也来自于父亲傅雷。傅雷曾回忆,傅聪在三、四岁的时候,就常常站在他的书桌边听音乐。只要是收音机或唱片机放的西洋乐曲,不管是什么流派,他都听的非常认真且从不打瞌睡。

本就热爱艺术的傅雷看在眼里非常高兴,便让傅聪开始了钢琴的学习,并让他成为上海工部局乐队,意大利指挥家、钢琴家梅白器的学生。

或许是受到自己母亲的影响,傅雷对于傅聪的教育向来极为严苛,据曾经的邻居回忆说,傅雷常会因为教育问题而大发雷霆,有时甚至会出手打骂孩子。一次,因为傅聪在练琴时走了调,傅雷便严厉地体罚了他,还将他绑在家门口示众。

可能就是这样的教育模式,让傅聪养成了胆小谨慎的个性,但骨子里又有着叛逆的精神。反抗父亲是傅聪年少时坚持的事情,甚至为了能够反抗父亲,他还一度中止了钢琴的学习,扬言要到自己17岁之后才真正下苦功。

公费留学,勇夺肖邦大奖却成为了''叛徒''

此时的傅雷还未曾想过,自己与儿子傅聪即将面临重大的人生抉择。

傅聪在钢琴演奏上的才华逐渐受到认可,于是在1953年,他被派往罗马尼亚参加了布加勒斯特举办的第四届世界与友谊联欢节钢琴比赛,并拿下了第三名的好成绩。

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钢琴比赛,小试牛刀之后,傅聪更加坚定自己在钢琴演奏方面要有更大的突破和成就。于是,转年,傅聪便远赴波兰,跟随音乐大师杰维茨基继续音乐深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傅聪外出留学期间,父亲傅雷虽然受到批评却仍旧持续着他的翻译工作。1957年,他还应邀参与了中共全国宣传工作会议,在会议上听取了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宣示。这让傅雷极为兴奋,他感叹毛主席开阔的思想以及对马列主义的运用能力。

然而,一生孤傲,一门心思专注翻译作品的傅雷也因为这次的思想感召将全家的命运推向了风口浪尖。由于傅雷对于书籍出版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因而在''反右''来袭的时候,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柯庆施怎么也不肯放过傅雷,即使文艺界领导人周扬出面提傅雷求情,也于事无补,傅雷的''右派''问题已经坐实。

1958年,留学生涯即将结束的傅聪接到了父亲的来信,催促他快速回国。

然而,已经知道父亲在国内情况的傅聪明白,自己回国后即将面对什么样的局面。因此,他没有踏上回国的班机,反而辗转挣扎之后飞往了英国。

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大逆不道的行为。傅雷无论如何都未曾想过,自己的儿子傅聪会''投身敌国'',成为实实在在的''叛徒''。这件事情对傅雷打击甚大,得知傅聪已到英国之后,他整整躺了两天两夜,滴水未进。

1959年,在周恩来和陈毅的关怀下,傅雷才得以跟傅聪恢复通信,从此开启了''傅雷家书''的往来。信中,傅雷始终在规劝傅聪回到自己的祖国,劝解他''艺术没有国界,但艺术家有祖国''。在父亲的谆谆教导下,傅聪也为自己定下了三条原则,其中之一便是不入英国国籍。

傅雷在这样的通信过程中,反思了自己早年对于傅聪的教育方式上的错误,将原本严厉的教育改成了对傅聪生活、音乐以及学习方面的关心。并且始终在做傅聪的思想工作,告诫他要以国家荣誉优先。

可是,这样的好景也没有持续多久,该来的还是来了。身在国内的傅雷一家身陷斗争旋涡。这其中,跟傅聪''叛逃''英国有着莫大的关系。

在英国学习的傅聪没过多久便跟英国姑娘米拉结婚并有了孩子。可是想要一直留在英国就必然要加入英国国籍,而傅聪为此做出了选择。这让在国内的傅雷意识到,傅聪也许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

于是没多久,傅雷和妻子朱梅馥便在自己的家中选择了自尽。这也就是为什么傅雷夫妇直到自尽之前仍称儿子傅聪是''叛徒''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雨过后,在英国生活了近25年的傅聪受邀回国,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兼职教授,将他所学习的音乐知识尽可能地传达给学生们,并在国内举办了多场音乐会。

不得不说,父亲傅雷对于他的影响深远。但逝者已逝,不论生前如何,在音乐界,他都是一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