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高考地区,随着高一课程的结束,很多学生都开始“蠢蠢欲动”,计划提前选科分班了,实事求是地讲,学生根本没有能力同时学好9门学科,尤其是各科老师都用“等级考”,而不是“合格考”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时,学生不仅非常辛苦,而且成绩不高,容易产生挫败感,所以早分科,对于学校和学生都有利,分科后,老师可以把学生进行区分,按照不同标准要求学生,教学更加准确。

但是,学校不要忽略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很多学校把这个自主权放给学生和家长,结果出现很多问题,2020年山东新高考第一年,不少省内“名校”的集体“翻车”,和这个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好的学校,生源越好,选择物化生这个“纯理科”组合的学生就越多,而这也直接影响学校和学生的成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学习难度看,物化生是“最难”的组合

从各科情况看,物化生三科是整体难度最大的学科,这是属于学霸的纯理科组合,能同时学好这三科,不仅要求学生有很好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而且需要学生非常勤奋,大量刷题来提升成绩,所以做不完的题,是纯理科学生最大的感受。

虽然以前文理分科,选择理科的学生非常多,大家也没有感觉多难。但是,还有一点不容易忽略,那就是实行新高考赋分后,各科的难度实际上都在提升,因为从赋分的角度看,题目难度大,才能有区分度,起到选拔的功能,而赋分也会掩盖试题的难度,即便考了0分,也能赋成最低的20分,那些考100分的,也许原始分并不到90分,题目难,赋分后还可以接受,命题者不用担心题目太难而产生的压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吐槽山东物理、历史这些学科考得难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从赋分规则看,选择比努力还重要

原来文理分科,你考多少分就是多少分,能不能学好物化生这三科,主要取决于自己。但是新高考赋分后,这就要看别人了,选错了方向,你努力也可能成为“炮灰”。

比如物理和化学,从山东的选科数据看,2020届,选择物理的人数是倒数第二,选择化学的是倒数第三,2021届选科数据没有公布,但是从有些市的选科数据看,选择物理的人数已经是倒数第一了,选择化学的人数虽然还是倒数第三,但是与倒数第二的差距在扩大,这虽然是个别市的数据,也能说明问题。

选择物理和化学的人数少了,因为这中等生也有一部分学生“逃离”了,差生基本上不会选物理和化学,那么中等生就成了学习和赋分的“差生”,尖子生的竞争也会因此增大。

虽然各个大学在省内投放的文科和理科数量还是固定的,但是有的学生通过合理选科,获得了更好的分数,而有的学生,成绩不是很突出,依然坚持选物化生组合,结果就成了“炮灰”。

最后,从专业选择看,物化生并非最佳选择

虽然选择物化生之后,专业选择面几乎是最大的,不用为以后选专业而发愁,但是不要忘了,高考还是“分数为王”,没有分数,你选择面再广,又有什么意义?比如2020年山东高考,464分以下,如果不选物理,没有本科上,但是选择了物理,能上什么本科?是民办还是公办?选择的专业,会是热门专业吗?这都不是!但是,如果放弃物理的话,高考分数也许就不是464分,也可能是500多分,依然有更多选择。

理工科的热门专业,基本上都要求选择物理,而和化学和生物有关的专业,很多都是被大学生称为“四大天坑”的生化环材专业或者农林医药这些专业,虽然很大专业听起来高大上,但是就业前景并不好。

这样看来,物理一科就可以保证多数理工科专业,那么另外两科,就是用来提分的,为何要去“硬碰硬”,和学霸一决高低,以卵击石呢?

新高考改革的方向,是打破文理分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职业规划,进行合理选科,并没有引导大家选择“纯文”和“纯理”的组合,但是在实际选科中,这两个组合却是选择人数最多的组合,这很可能和大家的观念滞后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3+3”地区,一个学校如果选择物理的学生多,如果选择物化生组合的多,意味着这个学校很可能会“牺牲”一部分高考分数,这并不是老师水平不高,也不是老师不努力,而是新高考产生的“副作用”。但是,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却是高考公布的分数,这也会给学校带来很大的压力,影响下一届生源,也许会对这些“名校”的未来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的选科指导,引导学生理性选科。

如何才能算理性选科呢?高三老师给大家几个建议:自己能学的>自己要学的>自己想学的>学校优势的!

什么意思呢?这四个方面,是选科时主要考虑的因素,但是在顺序上,也要进行一个排序,不能盲目选科,并不是你喜欢的学科,就能学好的,也并不是你喜欢的学科,就是未来能报考的专业必须的,所以要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