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角,地处天山东段博格达山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东西交通要道之上。
鉴于该古城的重要性,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奇台县文物局等相关单位于2018年组成联合考古队,启动了对该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任魏坚介绍,该遗址平面基本呈长方形,东西宽约341米,南北长约465米,正是唐代一个坊的尺度。光绪年间整修奇台县城,县城西墙从城址西南斜穿而过,使现今城址西南区域呈不规则形状。
根据碳十四测年的数据与考古发掘地层的出土文物来判断,该城址包括了唐代、高昌回鹘、西辽和蒙元时期4个不同年代的地层堆积。由此可见,其作为丝绸之路天山北路中的一个连接点,在历史上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次发掘中,联合考古队还发现了国内首例浴场遗址。

这处占地约300平方米的遗迹与罗马式浴场的建筑风格极为相似。而出土遗物和内部装饰又体现中原地区特征。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丝绸之路沿线的中西文化交流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该浴场功能设施完善,分为门厅区、工作区和洗浴区,主体建筑是洗浴区,东北、东南两个空间可能为更衣室,北部可能为浴场的热水室,西南空间可能为冷水室,中部空间与相连的东部、西部和南部空间可能为温水室。西北独立空间可能为浴场的热水室或桑拿、蒸汽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浴场遗址为半地穴式结构,由上下两层建筑空间构成:下层基础部分位于原地表之下,为烟道和供热的基础建筑空间;上层建筑基本位于原地表之上,为浴场使用的活动空间。
据专家介绍西方的浴场建筑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至公元前1世纪的罗马共和时期,已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普遍分布。罗马浴场最显著的特点即“挑空式的地热系统”。
唐朝墩故城浴场规模较大,建筑规格较高,沿用时间较长,其间又历经多次修缮,因此,它作为城市公共浴场的可能性较大。它可能一方面满足居民日常清洁,一方面为往来旅客提供沐浴休憩。
考古发掘团队根据碳十四测年结果判断,唐朝墩遗址始建于唐早期,至14世纪逐渐废弃,历经唐、高昌回鹘和蒙元等3个时期。考古工作者根据层位关系和出土遗物,确定浴场遗址最初营建于高昌回鹘时期,至蒙元时期曾被改建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