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车友的基础知识不一定差、但认知角度存在问题,比如认为车重等于安全、高速行驶稳定,比如压缩比高于10、一定要用95号汽油,比如盲目的相信那些三无节油产品,比如认为发动机必须长期得长期使用添加剂等等,总之很多朋友对汽车的理解完全是与标准思维不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保险杠塑料制是偷工减料

有的朋友看到车子碰撞后,前保险杠碎裂、甚至还夹杂着一些泡沫,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车企偷工减料、降低成本;而从安全的角度去看待,金属前杠的确结实、但撞到行人造成的伤害太大,很容易把腿骨撞成几节、致残率是很高的;所以车子的保险杠从金属转变成塑料是对安全的妥协、是对行人的关爱,开车不能只考虑自己对吧?所以塑料加泡沫的前杠是对行人最好保护的选择!

什么是涡轮介入转速

如上图所示、这是某款涡轮增压车的动力参数截图,图中1600-5000Rpm表示什么?相信绝大多数普通车友会说、这是介入转速,在他们的认知中只有这个转速区间、涡轮增压系统会介入(介入?参与的意思?),实际上这种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那么这个转速区间代表了什么?实际上1600-5000Rpm代表当全油门时这个转速区间、发动机可以输出最大扭矩(也就是额定扭矩),与什么介入、不介入没有任何关系;涡轮增压普及快20年了、居然还有人觉得这是介入转速,令人无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从来不存在介入这个词,简单点说就是介入一词并非标准术语、而是源于4s店的营销类词汇;标准说法叫起正压、也就是进气歧管起正压,那么什么时候起正压呢?简单点说就是涡轮增压车在有动力需求时,只要给油、哪怕只是轻轻点一下油门、歧管压力就会迅速上升,哪怕只是6、7百的转速,只不过此时压力不大罢了、但不大不等于没有,只要歧管压力为正、增压系统就等于参与工作了,何须一千多转呢,那得顿挫到什么地步?记住一点即可有动力需求、几百转都有压力(比如起步踩油门时),没动力需求、5000转歧管压力也是负的(比如空挡踩到5000转、歧管压力依然是负的,等于增压系统没参与工作),所以别没事介入、介入的了,也别把最大扭矩转速当成介入转速了!

三缸发动机是减配的产物

绝大多数车友都不待见三缸发动机、当然鄙人也不喜欢三缸机,朋友们会说厂家推出三缸机是减配、是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厂家的角度就是双积分规则的油耗制约太苛刻了、活不下去呀,没办法厂家为了续命、只能推出了应急产物三缸机;三缸机成本真的低么?从机械加工的角度来看,实现量产、且生产多年的工业产品成本最低,因为设计成本、研发成本以及供应链条都因为逐年大批量生产而逐渐的摊薄(工业生产领域的朋友自然懂),所以成本更低!

重新研发三缸,研发经费、设计经费、最要命的是如何去优化,三缸机的物料成本可能低于四缸,但优化成本高啊,又是上平衡感、又是双质量飞轮、平衡块的,这优化成本又一下子上去了,所以就目前来看(第一批三缸机服役仅仅六年)、三缸机成本普遍高于那些已经量产多年的四缸机(当然排量、定位要差不多才好比较);消费者不喜欢三缸机,其实主机厂更不喜欢三缸机(英朗、福克斯都被三缸机给毁了,厂家正在默默地摸着眼泪),只是被双积分油耗限制给弄的没办法,如果有的选、任何主机厂都不会碰三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身铁皮薄、软是偷工减料么?

这个一直是围绕日系车的话题,日系车蒙皮内部一般没有填充物,所以按上去很软(硬不是铁皮后、只是里面有填充物),但大多数朋友会觉得这是铁皮薄、是偷工减料、是不安全的表现;实际上皮薄、皮厚影响不到安全,骨架子强度够即可,骨架子强度不够、蒙皮再厚都没有意义;实际上从厂家的角度来看就是车身覆盖金属件越薄、越好,减重、让厂家降低成本、让消费者省钱,蒙皮弄得太厚有什么意义呢?那不成坦克了?车架子强度够、车子就是安全的,车身覆盖金属件越轻、越好!

对高转速的抵触情绪

现在很多的年轻车友对发动机高转速运行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发动机超过3000转就觉得不正常、超过5000转就认为是毁车?实际上这是由于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越来越大、高速档位有效压制了转速,其次涡轮增压带来的低转速化所导致,让很多年轻车友认为2、3千转才是正常转速;平心而论过去的车子转速达到4、5千转很平常,如鄙人过去开的那辆四速At车、当时速达到120km时、发动机转速可达5000转以上,猛给油连挡都降不了(降了、转速反拖过红线区,飞车),就这么天天跑、跑了快30万公里也没事!

所以发动机根本不怕高转速运行、高转速运行已经在设计之初就被厂家考虑过,所以车友们没必要那么在意高转速,2、3千转仅仅是个入门转速,4、5千转勉强算高(鄙人经常把转速拉到7600转,我担心了么),偶尔拉拉转速对发动机只有好处、而没有一丝坏处;发动机低转速化仅仅是变速器传动比范围增加、与涡轮增压普及所导致的结果,所以高转速运行变得少见、但不代表发动机不能高转速运行,爱护车子是好事、过度爱护就没意义了;普通车友对车子的不了解、以及错误的认知还有很多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思考问题时、角度最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