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中的著名诗篇《陌上桑》在广阔的艺术殿堂里是无法忽视的璀璨明珠。如果将它想象成一幅画卷,那是一幅柔和明快的“美人采桑图”;如果将它谱写成一首乐曲,就是一首热烈欢愉的“瑟调曲”;如果将它演绎成一部舞台剧,必是当时高潮迭起、广为流传的经典佳作。不管是艺术手法、场景刻画、人物塑造都为后世争相效仿,流传千古。如果说曹植的《美女篇》中描写的美人是天上之神女,那么《陌上桑》中塑造的罗敷就是凡间的绝代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凝练的语言烘染下,罗敷之美天然雕饰

《陌上桑》开篇在春天朝阳初升的大幕中让罗敷楚楚出场,正面描写罗敷精致的配饰和衣衫,又以“青”“湘”“紫”等颜色为其炫彩,勾勒出一幅春日丽人出行图。虽不是精雕细琢,却是浓墨重彩,诗歌虚化容貌,却以丰富的人物、不同的角色反应,侧面烘托这位女子不同寻常的美,清新亮丽的天然之景与富有生活气息的环境相映衬,流畅的语言极具艺术魅力。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不同身份的人却能看见共同的美,所谓“雅俗共赏”便是如此。 “捋”“脱”“忘”等极具神韵的词语,更是刻画潜藏的生动心理,寥寥几个简笔就将罗敷颠倒众生的形象镜头化,层层皴染之下,展出拥有天人之美的“好女”形象。正如首句开篇一句“照我秦氏楼”,一个“我”字传达出作者的倾心和自豪。

社会科学家唐会霞在《<陌上桑>的接受过程》一文中指出:“据《乐府诗集》收录,魏晋南北朝模仿《陌上桑》的诗人有傅玄、陆机、鲍照、谢灵运、吴均……等20余位,留下了近30篇拟作,是汉乐府古题中拟作最多的一篇。”比如后世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中“莫愁十三能织骑,十四采桑南陌头”就深受其影响,足见诗歌魅力之深远。

二、“好女”和“愚”君的对比,让罗敷鲜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美人在骨不在皮,内外兼修方为绝色。而首章种种绚烂笔法越是将她描绘的美丽动人,便越能引起人们对她性格和命运的关注。果然,第二章愚人“使君”的出场让情节顿生波澜,那么美女罗敷是懵懂羞怯还是逆来顺受呢?

先看这位来者的态度。使君初初见到罗敷,林中一瞥大惊之下,顿时“五马立踯躅”。“踯躅”既是马儿狂奔后急停用脚踏地的样子,也是使君内心的映照。他在惊艳又犹豫徘徊,可是这位公子自诩身份高贵,对心仪女子并没有亲身前来相识,而是“遣”个小吏过来问询,相知的诚意十分不足。再看问询的内容,“谁家姝”、“年几何”,初见就直接问女孩名字和年龄这样无礼的提问,他的自高自大和粗鲁暴露无遗。

这样的人罗敷会喜欢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这句回答不同于开篇陈述,罗敷亲口说出“好女”一词,恭顺中透出自信来。没有含羞带怯,也没有因为使君身份而惶恐不安,让人不禁叫好。

“五马”和小吏是使君身份的代表,在汉代地位相当于太守之位。仗着高位,使君不想放走眼前的美人,当即发出“宁可共载不”的邀请。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周围众人虽然爱慕,但没有像他一样明目张胆地付诸行动,使君的表现和众人形成反差。而他的痴迷鲁莽既是罗敷形象的提升,也让读者将目光聚焦到罗敷的反应中来。

面对这样一位“秩二千石”的权贵男子,在权势名利面前罗敷的第一句回答是:“使君一何愚”地严厉痛斥,虽孤身一人却进退有度,毫不畏惧。这样的美女性格里自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反抗精神。

作者着墨对话,用动人的情节丰满了这位“表里如一”的美人形象,将这样一位谦恭有礼、抵恶拒诱、不畏强权的美人表现的鲜艳生动、可歌可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孤女大“智”,罗敷夫君之真假考量

“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罗敷没有一味地严拒,而是抬出“有夫”,再进一步告诉对方这位夫婿并非普通人,乃是论身份地位高于使君,论家世财富超过使君,论言谈样貌赛过使君的伟丈夫形象。自古佳人慕英雄,罗敷这样一位绝色美人匹配这样一位大人物也是良配。

但是罗敷真的有夫婿吗?

其一,如果罗敷已嫁,出嫁自然居住在夫家,开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罗敷出场是从“秦氏楼”走出,已婚却仍居住在自己家似有不妥。

其二,如果有身居高位的丈夫,家世显赫,怎么还会让罗敷在做采桑的农活,而且只身来到桑林,身边一个丫鬟也没有呢?这样似乎和阶级等第严格的社会现状不符合。

其三,作品两度提及“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如果罗敷真有口中崇拜的夫婿,为何不以夫家身份自称,而一直用本姓?

其四,“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这是罗敷口中夫婿的年龄,应该在四十以上。可是罗敷“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两人年龄差距很大。在古代虽然老夫少妻似乎没什么问题,但是放在这样明媚照人的诗篇中似乎不妥,既没什么可夸赞的,也弱化了罗敷的完美。

所以此处罗敷口中自信夸赞的佳婿很可能是她击退使君幻想出来的形象,也是她对于自己未来夫婿的希冀,事业有成,相貌俊美,前程无量,生活美满。

这样一来,罗敷便表明了自己的姿态,小小的使君自然与“专城而居”“坐中数千人”,地位相当于侍中之位的丈夫相差甚远。使君以身份压之,罗敷就以彼之矛戳彼之盾,机智的以想象中夫君更为显赫的地位让对方知难而退,维护自己权益。

唐代大诗人李白后来也写过一首著名的《陌上桑》可谓洞悉了罗敷的心意:“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虐。……使君且不顾,况复论胡秋。”“托心自有处,但怪旁人愚。”

四、跌宕多姿的情节,体现了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的抗争精神和个性之美

汉代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对妇女“德容言功”的要求很高。罗敷采桑是“妇功”,尊崇丈夫是“妇德”。诗歌里塑造的罗敷并不是单纯的傻白甜的形象,而是在“德容言功”上处处表现出色。

可是这样的女子在当时的境遇也未必美好。汉代《列女传》中“胡秋戏妻”的故事记载了鲁人胡秋娶妻三月却游宦三年,终于回家后在桑林间偶遇自己的妻子,却相逢不相识。于是胡秋以黄金一镒调戏她。被严厉拒绝后,胡秋回家发现被调戏人竟然是自己的妻子。“胡秋戏妻,夫妻并惭,妻赴沂水而死。”妻子何错之有,却以死明志,可见封建道德观的深刻影响。

但是值得称道的是,《陌上桑》中并没有将罗敷刻画成一个逆来顺受的傻白甜形象,而是极具内在的反抗力量。她的独自面对强权的勇气,严词拒绝权势诱惑的傲气,机智从容的智慧更在那个年代不可多得。

《陌上桑》刻画出了“好女”秦罗敷,也为她设定了一个美妙的结局,这正是劳动人民对圆满的渴求,是男权社会下女性抗争精神在诗歌里的体现。

当然,不同审美前提下,每个人对主人公的性格和身份的解读也不同。

诗歌对罗敷的身份没有直接点名,虽然对她的服饰装扮描写也略显华丽,但是自《诗经》起“桑间濮上”就是寻觅佳偶之所,我更倾向于将罗敷这样一位美丽女子看成所有劳苦百姓家妙龄女子的化身,她们为了自己美好的爱情穿上最好的衣衫,戴上最贵的首饰,怀着一腔期盼去桑林找寻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也许这就是这首《陌上桑》最早以“街陌瑶讴”形式出现,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吧。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