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看一位老前辈发朋友圈说:好害怕又看到一次石家庄加油。

老前辈干了大半辈子记者,走南闯北不少地方,去年这时候也只发“众志成城,团结就是力量”。

反倒是今年,他有些慌了。

说到底还是舒服惯了。我们300多天来的抗疫很成功,全球独一档,但又到了去年那个时候,又到了冬天。坚持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少,疫情反扑的消息越来越多。

1

石家庄的故事要从1月3日说起。

河北通报新增病例1例,这个病例来自藁(音:搞)城区增城镇小果庄村。一天后,河北通报新增4例。

放在其他省,哪怕有一例新增也会赶紧做流行病学调查,尽快找到传播源头。

但河北省卫健委并不争气。1月5日才慢吞吞地开了个发布会,准备3小时,开会10分钟,就连央视新闻的编辑大人也很无奈,转发的时候只有一句话:

1月6日将在石家庄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核酸全员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

流调结果?没有。是不是境外传播?不知道。早在1月3日石家庄就宣布进入战时状态,但这个状态好像没啥用啊。

气得河北人民在微博下留言:哎,真娘算起兰。

新华社的评论员也很生气,这场发布会“千呼万唤始出来”,结果出来这么个玩意儿。在《疫情发布会是动员全民抗疫的“标配”》文章里,评论员给河北官员们上了眼药:

一场疫情发布会是否经过了精心筹备,发布会是否只是走形式,发布会质量高不高,领导干部作风实不实,群众一眼就能看透。

但毕竟加起来也只有5例,听起来并不是那么严重,河北人民们还有心思开玩笑,在微博评论区给老乡们解释:理解一下,我们石家庄刚丢了市长。

2

1月8日也就是今天,石家庄市副市长马宇骏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代理市长。

说是临危受命,一点也不夸张。

短短3天时间,河北的疫情控制出了大问题,1月5日通报新增20例确诊病例+43例无症状感染者,1月6日通报新增51+69,1月7日通报新增33+39。

截至1月7日24时,河北共有确诊病例123例,无症状感染者181例。

新增数字不断浮动,但河北疫情的源头却还是个谜。

一切看似突然,但总有草蛇灰线,暗示着河北基层防疫的疏漏并非毫无预兆,而是毁于蚁穴。

仔细看1月6日最新的流调详情,你会发现几个农村地区常见的关键词:婚宴,葬礼。

一位60岁小果庄村病例在12月28日到机场北路某餐厅参加婚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位44岁小果庄村病例在短短4天内参加了三场婚宴。

在1月4日新增病例里,也有两名小果庄村患者曾在28日到机场北路参加婚宴。

邢台南宫市一名确诊病例曾回乡参加葬礼。

除了红白喜事,另一个让我意外的是官方通报里的“大型活动”。

4日新增14人中,就有6人自述参加小果庄村的“活动”,而且参加“活动”的人最小也有53岁,最年长的有89岁。

小果庄村这个活动一定非常吸引人,不仅是本村人参加,就连邻村也有敢来参加的。

到底是什么活动?官方通报中避而不谈,但从健康时报的一则报道里可以一窥端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健康时报》可是人民日报直属媒体,但这篇报道在不久后删掉了。

除了这些“活动”,石家庄的病例还有一个共性,在昨天新增的50例确诊病例里,就有超过10位村里人出现感冒,头痛,咽痛的等症状。

可能是在太平安逸的环境里待得太久,他们根本没有想到可能是新冠肺炎,只是去地方药店买买药,去村里诊所吊个水。

然后毅然决然继续参加婚礼葬礼各种“活动”。

在最新通报里,河北疫情的源头还是个未知数。

专家们说,这次小果庄村的病毒来自国外变异毒株。

此前的传闻说的有鼻子有眼,说是小果庄村某个患者去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捡垃圾,被国外航班上的病毒传染了。

正定国际机场距离小果庄村仅有5公里,专家们担心,是不是入境检测有遗漏?是不是管理出现漏洞?机场周边下水道废有没有可能出现问题?

但传闻毕竟只是传闻,到底是谁感染了那个石家庄人?到现在还是个谜。

3

河北出了问题,国家对抗疫防疫的重视程度却从未减轻,“救火队员”火速赶到现场。

很快,我们就看到各地驰援河北的新闻,浙江省级医疗队驰援河北,

唐山200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石家庄,15名医护人员写下战书“不论生死,不计报酬”。不好意思,我觉得不仅要计报酬,还要大大了计,往多了计。

衡水医疗队10名医护人员赶往藁城区给居民进行核酸检测。

基层抗疫医护们彻夜工作,1100万人的城市,3天要检测完。

截至昨天夜里24点,石家庄累计检测485.67万人,检测出阳性样本289例,邢台市累计检测189.49万人,检测出阳性样本15例。

河北疫情,专家说可防可控,但的确不容乐观。

我曾经写下好几篇文章,主旨不外乎呼吁大家尊重医护人员的劳动成果,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一定要戴口罩勤洗手。

但看到这次河北疫情,我突然发现,面对农村基层疫情,这两句话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我国基层医疗水平不足是个共识,但在这个时间节点,再去甩锅再去对骂再去指责,当个键盘侠纸上谈兵,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能救一条人命,能少一人感染,才是关键。

农村基层抗疫,我想最关键的正是去年春节时的那些横幅:不要聚会,不要聚会,不要聚会。

城市孩子有所不知,农村里的喜宴、丧事,以及官方通报里的“活动”,阵仗是大的,动不动就搞好几个圆桌大家一起吃饭打牌。

这种环境里,怎么可能有人戴口罩?

说句不中听的,在“大型活动”那样密闭的环境里,哪怕是戴了口罩,也防不胜防。

更何况,这次曝光的流调显示,石家庄这批患者有很多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老人家很容易出现呼吸不便,哪怕戴了口罩,他们也可能是捂嘴不捂鼻,戴了就跟没戴一样。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谁家里还没个老人?

回想起去年春节的各种接地气横幅,如果去年的没扔掉,今年应该早点挂出来用。

“聚餐就是找死,拜年就是害人”

“禁止进村探亲”

不戴口罩外面跑,肺炎病毒把你找”

“串门就是互相残杀,聚会就是自寻短见”

“戴口罩总比带呼吸机好,躺家里总比躺ICU强”。

“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

基层医疗的各种问题,毛病,这些都要解决,但不是现在解决。

我还是那句话:能救一条人命,能少一人感染,才是关键。

有时候,喊口号比科普更有用,口号可以深入人心,科普却只能绕的乡亲们头晕。

天气越来越冷,防疫不能掉以轻心。

去年横幅,是时候拿出来挂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