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日本侵略以来,日军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已经无法挽回。然而在二战纪念日期间,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却依然且屡次"参拜靖国神社",这引起了亚洲其他国家的许多愤慨,人们纷纷辱骂小泉来表示强烈不满。

对此,浙江大学教授郑强在讲座中表示:

"你们骂小泉之前是不是应该先拜一下本国的烈士?做人不能忘本!学生们每年清明从烈士陵前嘻嘻哈哈走过时,有没有记起当时抗日的惨烈?"

而正如郑教授所说,"宽于律己,严于律人"的确是一种可耻行为,那么在类似事件中,中国人应该保持怎样的立场呢?

靖国神社事件——人民心中的永远之痛

8月15日,对万千人民来说都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它昭示着日本的投降与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

但就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上位后,却屡屡参拜供奉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并成为了80年代中期以后,第一个连续参拜神社的在任首相。

"靖国神社"里供奉着许多战死的军人及军属,其中大多都是在侵华战争中阵亡的日本兵,那么日本的参拜不就等于间接认同?这是被侵略国家绝不允许的事情,可小泉纯一郎依旧踏出了那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1年8月13日下午3:40分,小泉纯一郎就任后的第一年,他来到靖国神社前肃穆看着这一切,内心却无比纠结。

因为此时这位首相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来自邻国的强烈反对与抗议、以及令人悔恨的历史;另一方则是出于种种原因,对于本国先祖的祭拜。因此他选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听从"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的建议,避开纪念日这个敏感的日子。

于是就在第56个二战胜利纪念日即将到来时,小泉纯一郎完成了一出"声东击西、金蝉脱壳"的戏码——在各方的密切关注下,他在13日提前进行了参拜。

小泉还曾大方表示:

"对于这个值得悔恨的历史,我虚心接受。在此向全体向全体战争牺牲者表示我深刻的反省与哀悼。"

但此次他的这一行为,无疑推翻了自己的说法,将事件推上了群情激愤的顶峰。

此后遭受过日本侵略的国家纷纷表示抗议,不仅中国外交部进行了强烈谴责,一些韩国民众还聚集在了日本国会大厦附近举行示威。更为激烈的是,在韩国境内,甚至有20个韩国公民用切断手指的极端方法来进行反对,霎时间指责小泉的舆论呈现了压倒性趋势。

不过作为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心理素质显然非常强大,他没有因为这些舆论就停止对靖国神社的参拜。小泉表示想要以一种两全其美的方法来解决事情,并称:

"希望寻求一种在尊重日本国民对阵亡者陵园感情的同时,又能让国内外人士能够接受的做法。"

而后他在就任期间,每每都"煞费苦心"地错开时间进行参拜,且前后一共参拜了五次。然而这种行为,真的是两全其美的做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辱骂之下的因果:日本行为背后深刻含义

随着事件的发酵,中国驻日本大使武大伟、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王毅,相继就"日本首相参拜事件"提出了严正交涉。

王毅代表中方作出表示

"小泉首相对供奉着双手沾满亚洲人民鲜血的神社进行参拜,是在无视深受侵害的中国及亚洲人民的感情,是抛弃国际共识与良知的表现。尤其是这种一而再、再而三地行为,不仅违背其承诺过的对侵略战争的反省,还进一步损害了中日友好的政治基础。我们要求其认真听取中国及亚洲人民的呼声,以实际行动来消除恶劣影响。"
他还指出:"如果日本领导人继续一意孤行,必将损害自身利益。"

但此事已经为日本开创了恶劣的先例,因为就在这样的氛围下,事件慢慢演变为了88名日本国会议员的"集体参拜"。在之后的纪念日中,安倍内阁成员及日本环境大臣都陆续进行了参拜,甚至在春日和秋日大祭时,安倍晋三还曾以"总理大臣"的名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

这一连串事件,终于使中国人民彻底愤怒,各大高校生也不甘示弱,纷纷参与其中,来反对参拜靖国神社与昭示人们对历史的铭记。

面对此事,曾被称为"铁杆抗日员"的浙大教授郑强提出了看法

"日本人根本不惧怕舆论导向,他们明知会被反对,还要屡次做出恶劣行为,也并不是因为他们坏或者傻,我们应该仔细去思考其背后隐藏的、更深的含义。"

随后他指出:

"这是日本人深刻且痛苦的选择,因为放弃参拜,可能会致使他们失去岛国立国精神的延续,日本很可能一蹶不振,所以他们宁愿放弃周边国家的认同,也要坚持这一行为。"

郑教授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而日本即使在反对下也确实一步步变得强盛起来,不仅军事力量靠前,经济与科技水平也达到了世界第二,在知识层面更是获得了16个诺贝尔奖,这都是日本政治家的远见。

而在小泉发表的谈话中,这一点也得到了证实,他称:

"对于参拜靖国神社的主张,必须要站在更广阔的高度,为了国家利益,我会尽职尽责解决各种问题。"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只是政治行为而导致的结果,与支持侵略的观点不能同一而论。若抛开事件本身来看,人们的行为还有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浙大郑教授多次提出:

"做人应该有虔诚之心,你们骂小泉骂的痛快,但你们对自己的祖先又如何?我们浙大的同学在这四年里,谁会每年都去拜先祖呢?我们曾经那些为后代争民主、争解放死掉的烈士,又有谁还记得?"

随后郑教授又分别对武汉华中科大、太原理工同学发问

"你们有每年到自己的空军纪念碑前去献过花吗?有为'吕梁英雄传'中的那些抗日烈士墓前烧过香吗?"郑教授明确表示:"自己的祖坟都拜不好,又有什么理由去骂别人拜祖先呢!这不仅不会彰显自己的强大,反而显出了无知和浅薄。"

做人切忌数典忘祖:端正自身与规范他人

那我们究竟该持着什么样的态度呢?

正如郑教授所言:"做人不能忘本。"我们首先要理解"本"的意义,那就是做人的根本。可在人生的路途中,一些人从始至终都如浮萍般随波逐流;另一些人则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而迷失自我。但如果有了根,灵魂就有了羁绊,那么这个人也就背负了使命与责任。

我们中国人最不能做的也是忘本,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而近年来,人们大多习惯了西方文化的渗透,大多用浅显的眼光去看待那些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刻用意的举动。

比如中式婚礼,为何在我国的婚俗礼仪中会有拜天地、拜父母一说?因为人的生存需要依赖水、空气与大自然;而人降生于世要依存于父母,抚养长大也要依靠父母。正因为生命赋予了人们诸多美好,所以同时我们也要去感恩这些付出。

再比如经典著作《易经》中的道理,也已经远远超出科学所了解的范畴。《易经大有卦》云:"艰则无咎。"意思就是指要牢记过去的艰难困苦,才能免于引起祸端。它告诉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能忘却苦难、得意忘形,否则终有一天会祸及自身。

就如同这次的骂小泉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那些辱骂者只是付出了时间与精力,并未让对方受到实质性伤害,可从长远目光来看,其实在帮助对方凝聚民族精神力,使他们在种种质疑下更加团结一致的对外。

正如中国社科院研究学博士金嬴,在其发表的有关"中日关系"文章中指出:

"对于小泉的行为,我们过去非常在意,其实在相当程度上我们的愤怒被小泉利用了。如果一直过分在意他是否参拜,就很容易忽略世态的主流。"

所以人们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应该少动怒,多思考,先从自身做起。所谓"正人先正己",当有一天,中国人能深刻的了解本国历史,怀着尊崇的态度,不数典忘祖才能得到对手真正的尊重。

可即使做到这些,也还远远不够。《论语·子路》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因此当一个人想要批评他人时,应该先观察自身是否端正,只有做出表率,他人才会跟随,否则只能成为笑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