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观罗永浩二十年,常常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似乎罗永浩是一部修真小说,或者一个征途游戏、一个漫长的养成真人秀。

他一直在过关,一直在升级打怪。从当年的东北小城,到新东方、牛博网、锤子手机,再到现在的“交个朋友”公司,都是这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九九八十一难,一直在取真经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甚至联想起当年,在《金婚》播出之后,观众的评论里,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没想到人生这么漫长,要经历这么多的事。”

话很平实,但振聋发聩。只要这条路还在继续,大事小情就不会停止,只要人还在真实地生活,还在跟世界缠斗,就脱离不了麻烦。

比如最近,罗永浩和他的直播带货事业,就遇到了一些麻烦,按照他的说法,是这样的:

不过最近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共是这些:首先是三个来自某职业打假人的指责;第二是羊毛衫事件,最后是有媒体指责我们售卖的一款潮鞋是山寨的品牌。这些事情累积到一起,给大家一个错误印象,好像事情很严重。

这些麻烦中,有好几件都是来自“职业打假人”王海。王海是出现在90年代的争议人物,他以一系列富有刺激性的言行,以极富江湖色彩的方式,行走在商品经济开始起飞的时代。

在发言的时候,他常常强调自己江湖人的一面。例如“打假不是为了正义,而是为了钱”,在《实话实说》现场,当主持人崔永元和王海聊起打假者的困境时,他曾说,“如果打假没有办法进行的话,我很有可能选择卖假。”

王海“打假”25年,赚千万资产,打过民警、进过精神病院。2000年,王海受委托打假津成电线,对方和他交涉以私了方式支付他16万元,但几次转账之后王海并不满足,喊话要100万,数日后该公司召开记者发布会公开此事,王海灰头土脸。

他的很多打假行动,也很有争议。他并没有检验能力,却喜欢指责一些产品“造假”,这导致他二十五年打假生涯里的很多诉讼,都以败诉告终。而这一次,面对直播间带货者的时候,他的质问依然非常草率。所以,罗永浩和“交个朋友”以及相关商家,很快做出反应。

在漱口水事件后,“交个朋友”马上发布了官方声明;兰蔻口红事件后,口红相关贸易商“云上买到”第一时间立刻发布公告澄清事实真相,并对王海的发言进行正面辟谣,并强调将和交个朋友共同维权,对损害声誉的行为付诸法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旅游卡事件后,旅游产品相关公司“走着瞧”立即发布声明,辟谣王海所说的是另一个公司的低价劣质产品,“走着瞧”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发布的旅游产品与劣质产品的区别明细一一列举。这个主动辟谣的举动也得到广大网友的肯定。

几天后的12月21日,“交个朋友”官方发布声明成立质控实验室,全面升级质控体系,对选品质量和流程进行多道把关:

几位有影响力的大V也随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罗永浩遭遇的这些风波,之所以引起这么大的波澜,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的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喜欢看到成功者遭遇的挫败。

曾经和了解香港文化的朋友,聊起香港媒体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报道明星落魄后的窘态,有时甚至不惜歪曲事实,朋友说,在那样一个紧张的大都市里,人们很乐意看到明星落魄,以此消除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并通过“跃上枝头也有可能跌落”来安慰自己。媒体不过顺应了大众心态。

但即便这样,在复盘完这些事件之后,我们会发现一件很尴尬的事,有些事,是打假人王海在没有做足功课背景下的信口开河,另一些事的责任根本不在罗永浩这里,和他合作的渠道商代理商,都有正规的资质和协议,手续是完备的,来历是正当的,出身名门正派,浓眉大眼,但他们提供的商品,却出现了问题。

如果罗永浩和“交个朋友”,不愿意相信这些有合法身份的渠道商,又想保证自己的直播间能拿到便宜的正商品,唯一的办法是,到品牌的厂房里,监督每一个环节,然后直接把货拿走。如果是这样,那么,渠道和流通,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保证商品的品质和来历,是需要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人来共同进行的,但现在看来,这个重任似乎过多地交给了最后的售卖者,如果连最后的售卖者也不愿意把关,也无法信任的话,这个重任只能交给我们了。

我们要买一双鞋,只能到厂子里去直接拿货,要吃来历清楚没有污染的菜,得带着检测仪器去地里现拔,生了娃,要带着DNA检测设备,直接从产房把娃抱走(育婴室有把娃抱混的可能)。

“全都怪社会”是很幼稚的说法,但一旦有问题发生,我们会发现,这个社会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是有问题的。尤其是和信任有关的那些问题,往往让我们发现,我们其实信无可信。相信的成本,非常巨大,追责的成本,也非常巨大。全凭法律、道德和监督的层层制约,但这个制约体质,并不是那么完备的。

具体到商业流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也是一样,每个环节其实都有问题发生,但人们只能去质问最后一位把货品交到自己手里的人。他们是不是愿意把关,有没有能力把关,如何把关,一旦出现问题如何解决,才是最能检验商家良心,以及商业环境的部分。

罗永浩和“交个朋友”,依然是我心目中,尽职尽责的把关者。因为,他的个人品牌,很大程度建立在一个个人形象、一种信念的基础上,他在明处,他得尽力维护这些形象和信念。于是,他成了被自己的形象制约的人,成了跑不掉的那个人,也成了解决问题的人。

在这些问题出现后,罗永浩和“交个朋友”的解决方案,都是干净利落的,不但承担了属于自己的责任,老实说,也承担了很多并不属于自己的责任,例如检验商品、追溯渠道,并且成立品控实验室。

对这个品控实验室,我是很感慨的,品控的任务,难道不是由血统纯正、浓眉大眼的商品制造者和渠道商来完成的吗?如果这个任务最终只能交给销售者,要由他们来负责核实每一件商品的成分和来历,恐怕建十个国家级实验室也不够。

但不管怎样,这些问题的解决,让人们看到了这家公司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因此,每次问题发生和解决后,罗永浩的公司反而赢得了更多的认可。

正如罗永浩所说的:

因为我们用诚心诚意的方式去补救,所以获得了一部分人的好评,给人感觉就是每次出负面都被我们扭转成好的了,其实每次出负面,由于传播的规律是很多人只看标题,所以这种事儿最好是少发生,只要发生永远都是受害大于那个什么。

有问有答,有问题有解决,既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也付出了额外的成本,承担了不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利落,爽快,就像一部修真爽文。

的确,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人在创业过程中的必然经历,但只要把罗永浩生平故事里的要素替换一下,这也可以是一部修真小说。

修真小说中的主人公,往往来自小城小村,在“退亲流”盛行的那段时间,作为主人公的少年会遭遇退亲(不知道罗永浩经历过没有,但失恋应该是有的吧),在“人脉流”盛行的当下,他们会进京,结交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然后,他们上路了,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宝物,遇到自己的真爱,并且开始择天换地,麻烦层出不穷,怪物越来越壮大,但最终,他们都会抵达自己想要抵达的胜境。

修真小说,为什么可以和罗永浩的生平对照?因为,这些修真故事,和《西游记》或者金庸小说,或者《择天记》《庆余年》一样,都是人生的隐喻,是用奇幻的方式,描述人生的波折,和种种难以言说的磨难。

在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看来,所有的故事都是同一个故事,都拥有“英雄之路”这样一个内核,所有故事的主人公,也都是同一个人,就是他经常提到的“千面英雄”,一个人换了一千种样貌,出现在一千个故事里。

修真小说,不过是奇幻化的人生。

《西游记》开篇,就对这种生涯做出了预言,也做出了概括。

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上,孙悟空向须菩提祖师学长生术,祖师告诉他:“此乃非常之道,夺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玄机。丹成之后,鬼神难容。”所以必须经历“三灾利害”:“到了五百年后,天降雷灾打你,须要见性明心,预先躲避。躲得过寿与天齐,躲不过就此绝命。”再五百年后,天降火灾,再五百年,又降风灾。

这种概括,既可以看作是对修真之路的概括,更是对人生的概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真小说,也是自己修真小说的主人公,只要上路,就得经历打怪升级,天雷地火,百鬼夜行,少打一个怪,少经历一次风雨,都不行。佛祖掐指一算,你少经了一劫,已经到手的经书,都会掉到河里。

当然,也有飞升的时刻、满血复活的时刻,反复交替,反复轮转。一个都不能少。

属于罗永浩的这条路,也是一条神话般的长路,风雨雷电,九九八十一难,每个过程都不能少,一旦写下来,大概也是一部浩浩几百万言的修行小说。

对罗永浩是这样,对所有奋力经历人生的人来说,也何尝不是这样。每个人都必须要走这么一条长路,既要遇到神仙妖怪,也要遇到心魔。谁对,谁错,很难说。但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能否让人生有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上。与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