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在腾讯华文好书作评委,已经两年。于我而言,这是一段十分可贵的时光。以往每到年底,都要评一个年度榜单,今年不幸取消,遗憾之至。我整理了一份个人版,书目皆出自华文好书2020年月度榜单。

【榜单】

《生死课》,袁凌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

《牛津笔记》,张力奋著,学林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

《鸢回头:谈谈孔子,谈谈老庄》,刀尔登著,山西人民出版社2020年6月第一版

《庄子哲学研究》,杨立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9月第一版

《衰世与西法:晚清中国的旧邦新命和社会脱榫》(增订本),杨国强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

《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桑兵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4月第一版

《钱锺书的学术人生》,王水照著,中华书局2020年11月第一版

《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王建勋著,东方出版社2020年3月第一版

《经济学通识课》,冯兴元、朱海就、黄春兴著,海南出版社2020年8月第一版

《郭初阳的语文课》,郭初阳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10月第一版

【评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刀尔登曾撰《不必读书目》,其中有“不读《论语》”“不读《老子》”“不读《庄子》”等,不过他所批判的显然不是这些经典,而是后世对这些经典的态度。譬如呼吁不读《论语》,因为后人大多指望《论语》来解决麻烦,事实上这是一本制造麻烦的书;不读《老子》,因为后人对于老子的智慧,非但不曾用来启迪自己的心智,反而用来遮掩自己的懒惰……其新著《鸢回头》,恰与《不必读书目》一脉相承。那个曾呼吁不读《论语》《老子》《庄子》等的人,如今却捧起了这些书,难道不是自相矛盾么?然而,今日之读与当年之不读,立意并无变更。他重温的是经典,批判的是后世尤其现实对经典的扭曲与阉割。书中妙论迭出,几乎都有所指:“世界上没有危险的思想,只有危险的权力。”“……从古至今的思想体系,最容易被权力利用的一些,其共同特征之一便是以人为问题,以人为答案。”

读杨立华《庄子哲学研究》,不时想起今年读过的刀尔登《鸢回头》谈庄子的篇章。后者的写法,相当于把炫人眼目的七宝楼台拆成碎片,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前者则志在将遗落千载的碎片重装成一个哲学系统,尽管《庄子》本身是否有系统可言,大成疑问。这便是《庄子》的伟大之处,以及作为经典的原由。所谓经典,往往能打破时间、空间与文字的局限,而呈现一种永恒的生命力与巨大的开放性。如张文江说《金刚经》:它适用于所有人,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它就相应到什么程度,不但可以作为入门,还可以作为归宿。西谚云:一千个人有一千个人的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也有一千个人的庄子——这甚至是庄子区别或超越孔子之所在,庄子千面,孔子却不曾这么多元。杨立华诠释了一个哲学的庄子,其精深之处,令人不敢置喙。不过这本书并不像书名显示的那般高冷,作者与庄子一样,皆有温暖的一面。“他对人间世的种种危险的警醒,更像是老到世故的忠告,可见其心底里的不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五年来,关于清末民初转型史,桑兵连出三书:《走进共和:日记所见政权更替时期亲历者的心路历程(1911-1912)》《旭日残阳:清帝退位与接收清朝》《历史的原声:清季民元的“共和”与“汉奸”》。这三本书各有特色,第一本属于文化史,第二本属于政治史,第三本则属于当下流行的观念史或概念史。然而桑兵的研究,却不仅仅止于对“共和”“汉奸”等观念的清理,而试图更进一步,深入到观念嬗变背后的政治运行,倾听“历史的原声”发扬或掩蔽了何其复杂的历史进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的原声》依旧可归入政治史。此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谈共和,兼及国体政体之争等,清晰而周详;下篇谈汉奸,读来却感觉意犹未尽,这也难怪,桑兵的研究限于清末民初,抓汉奸之风靡,汉奸学之兴盛,则是此后百年的主题,两相对比,则如小巫与大巫。

王水照曾在中国社科院任钱锺书先生助手多年,后到上海,依然往还密切。在钱先生面前,他虽不敢称弟子,却执弟子礼甚恭,钱先生则以友待之,正可谓“平生风义兼师友”。职是之故,其所著《钱锺书的学术人生》,谈人生一块,史料价值极高。如书中所云,关于《毛选》英译,“钱锺书先生是参加时间最长、用力最勤、且最受倚重的译者之一”,这可与另一种说法对照:1979年,钱锺书访美,曾对余英时说,他只是《毛选》英译委员会挂名顾问之一,“难得偶尔提供一点意见,如此而已。”

作为名著,《联邦党人文集》并不好读,原因一在中文译本(王建勋认为三个中文译本各有千秋,我还是倾向认为尹宣译本略胜一筹),二在文本自身。如此便需要一本导读,来提纲挈领,引人入胜。王建勋《用野心对抗野心:<联邦党人文集>讲稿》,其价值端在于此。作者以通俗的语言(甚至刻意保留了一些口语化的痕迹)与平易的态度,结合政治与历史,兼顾过去与现在,重构联邦党人的思想脉络。其写法不止在复述,也有一定的深思与批判;其视野不限于《联邦党人文集》与美国宪政史,常常荡开一笔,节外生枝。譬如谈美国的双重分权制衡政体,最后转向英国,专辟一节,辨析“英国是议会至上政体吗”,然而,恰是通过这样的对照,才能清晰呈现联邦党人的野心与苦心,正如一位学者说,要深入了解联邦党人的思想,必须研读反联邦党人赞成什么。要言之,此书不仅是通往《联邦党人文集》的一座桥梁,还是通往宪政主义理论的一级阶梯,不妨与作者前一著作《驯化利维坦:有限政府的一般理论》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