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天生社会性动物。”

每个人都是依附于群体而存在,无法脱离群体。群体的存在造就人与人之间必然存在着沟通联系,可以说是一项基本技能,但正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有的人能在生活中如鱼得水全赖人际关系的处理,有的人却并不擅于长袖善舞,与人沟通,要想识人,看透人心,读懂下面这三句话,或许能为你提供一些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的这句话意思是一个人如果因为别人的话才对我友好,那么他一定也会因为别人的话来怪罪我。这句话其实揭示了生活中为什么我们很难去跟朋友的朋友一起相处,因为这样的关系并不牢靠,通过第三方说出的话就会带上自我的感情与情绪,很容易就出现表达不真诚的情况,容易让人所误导。

古代的皇帝就是这样,他们无法自己去掌控国家的每一个角落,只能是听手下的大臣们汇报,但这样的汇报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只要手下的大臣曲意逢迎,他们便很能去得知到真相。

三国时期的曹丕死后,由新的皇帝曹叡继位,有一次皇帝打算攻打蜀汉,手下的大臣都说不可以,但此时刘晔却私下对皇帝说可以,出去后又跟大臣说不可以,因为刘晔胆子十分大,演技也很出色,大臣和皇帝都相信了他说的话,当时有另一位大臣杨暨十分受到皇帝的宠幸,但他也反对攻打蜀汉,刘晔也与杨暨说不应当攻打蜀汉。随后皇帝因为这个问题再一次召见

杨暨,两人激烈辩驳,却谁也无法说服谁,杨暨只得搬出同为重臣的刘晔,说刘晔也认同我的观点,可刘晔跟皇上说的是可以攻打,于是召见刘晔,刘晔面对两人一言不发。

待杨暨走后,刘晔又跟皇上说不应该把这个大计告诉别人,皇上又相信了。刘晔又去找了杨暨,说他不应该直言进谏,要婉转的表达,杨暨也十分感谢他。就在这时,有人十分厌恶刘晔的这种行为,就将他的所作所为告诉了皇帝,皇帝半信半疑,对刘晔进行试探,后面发现果然他是揣摩上意,将他疏远。刘晔因此蒙羞,没过几年就因病去世了。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如果想要识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观点,也不要轻易的就将身心投入到别人搭建好的友谊之中,往往都是空中楼阁,很容易就戳破了。要想真的认清一个人,要仔细的去观察他的行动,而不要从别人的口中得知他的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害之为心,则父子离且怨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用害人之心与人相处,哪怕是父子之间的亲情也会远离你。与别人相处,如果无法用利益去捆绑双方,至少不要心存害人的想法,如果只想着自己,不顾及别人的利益,自私的话是无法与别人相处的。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曾经有一天跟自己的近臣易牙聊天,易牙是一名厨师,齐桓公突发奇想就说了一句:“我这辈子啥都吃过,就是没有吃过人肉。”按理来说,正常人听到这样的话就以为齐桓公在开玩笑,不会上心,但易牙却上了心眼,易牙杀死了自己的小儿子,将他进献给齐桓公。管仲知道后,就说他连儿子都不爱,怎么又能够爱君上呢?但齐桓公没有听他的话,依旧相信易牙。

在同时,曾经被齐桓公重用的大臣管仲已经因为年老快要濒临死亡了,齐桓公问他说谁可以代替他,管仲回答了隰朋,认为他可以帮齐桓公管理国政。并提出要求驱赶走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三人。齐桓公当时还听从了他的建议,将三人赶走,但管仲死后不久,他就将这些话抛之脑后,重新召回了三人。过了一年,齐桓公病重,三人果然作乱。封锁了宫门,无人能够入宫,还假传齐桓公的命令,造成了齐国的内乱,后面有宫女趁人不备进宫将消息告诉了齐桓公,齐桓公此时才知晓,但悔恨已经太晚了,齐桓公病逝后很久,才被人收殓。

这个故事中,齐桓公没有听信管仲反而被小人易牙所迷惑,被他的害人之心所蒙蔽,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惨遭遇。

结语

要想让自己能够识人看透人心,一定要自己多观察别人的行为,不要听别人口中的语言,同时要观察他是否有自私自利的行为,如果有要警惕这样的人。懂得这两点能帮你更好的看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