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事情。

10月25日,法国网站“L'Important”在社交媒体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中孩子们在模拟为老人、孕妇让座的情景。“L'Important”在视频上面写道“日本:从小传授公共交通上的文明”。

在评论中,大批法国人开始称赞日本的文明程度,并且抨击法国就缺少这种公民和道德教育。

这本来是一个充满了文明光辉和反思精神的事情,唯一不和谐的地方就是,视频中的孩子突然开口用字正腔圆的中文说了一声:“阿姨阿姨,您坐我这边!”

现在日本孩子的中文都练得这么棒了?

有意思的是,“L'Important”的官方网站同样展示了这段视频,只不过标题中的日本变成了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站的视频转载自一个视频博主,原标题直接就是“日本教育”,而且作者还把这条视频设置成了置顶,点进主页第一条视频就是这个。

尽管有很多人在评论中提到,孩子们说的是中文,但是这条视频依然挂在最上面,没有做任何修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中有网友指出事情发生在中国

随后有一位中国网友表示,是自己最开始上传的这段视频,并且表示,这段视频就是发生在中国,不是日本。

结果这段视频的发生地在不断转载过程中,就这样从中国变成了日本。

01

在北京的日本地铁

实际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在中国的事情被安在日本人头上。

就在不久前的9月7日,一名微博大V发布了一段4秒的视频,并配上了这样一段话:“新宿站是全世界最繁忙的车站,每天客流量达363万人次,秩序井然,互不指责,先下后上是必须的。”

第二天,又有一位大V转载了这个视频,同时痛心疾首地表示:“日本没有‘文明码’,可它的文明却是世界一流的。我们会反省与反思吗?”

面对这样深入灵魂的叩问,广大网友受到了非常大的震撼,纷纷表示:这他娘的难道不是北京西二旗地铁站吗?怎么成了日本新宿站?

看到这么多人质疑,其中一个人直接删除了微博,表示自己没有造谣,只是“不严谨”。

但是另一个大V还在嘴硬,并称自己收到了网友的私信,视频中犯人地点就是山手线的“西セカンドバナー駅”,希望博友能够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行吧,这个“西セカンドバナー駅”到底是什么地方呢?让我们打开翻译软件看一下。

呃……

小伙子你这种行为已经不是钓鱼了,而是直接炸鱼塘啊。

随后,有网友找到了这段视频的原始出处,证实了视频中的地铁,确实是北京的西二旗地铁站。

作者在视频下面写道,“乘客中95%左右都是80后90后00后年青人,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有礼貌、讲文明,知书达理、尊老爱幼,在单位都是业务骨干,他/她们正在挑起建设祖国的重担!”

微博大V在转发这些视频的时候,不忘追问中国人,“我们会反省和反思吗?”

我们确实要好好需要思考一下了,为什么明明是中国人做的各种好事,总是被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日本人干的?中国人的名声就这么差,在鄙视链的低端?

02

外国苍蝇会采蜜

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中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被各种嫌弃,甚至和“素质低”划上了等号。

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中国游客身上。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前往国外旅游。

2010年出国旅游的中国人只有5700万人,到了2019年,出国旅游人数已经增加到了1.68亿人,10年之间扩大了3倍。

1995年中国的出境旅游人数还排在世界第17位,到了2013年就成了世界第一。

这些出国的游客成了很多外国人生活中接触到的第一批中国人。

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

中国游客给外国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不差钱。

当时的新闻中到处充斥着中国游客在世界各地疯狂购物的消息。

全世界的商店中都挤满了中国人的人身影,很多高端奢侈品店硬生生被中国人变成了露天市场。根据统计,2012—2018年全球奢侈品消费增长中,一半贡献都来自中国人。

为了能够在奢侈品店血拼,中国的大妈们直接在意大利的店门口吃起了泡面。

▲在店门口蹲守的中国大妈

除了奢侈品,中国的大妈们对黄金也情有独钟,《华尔街日报》甚至专门创造了“dama”这个用汉语拼音得来的单词,来形容这些买黄金就像买白菜的中国大妈。

当然,对于其他商品,中国游客也是来者不拒。

东京的秋叶原同样挤满了来自中国的游客,只不过他们不是来抢购奢侈品,而是电饭煲甚至是马桶盖。

1万多人民币的电饭煲每天能卖出10多台,买主80%是来自中国,2000多块钱的马桶盖也直接脱销。

中国人对马桶盖的热情,当年还在网上引起了激烈的争论,相信不少人对此依然印象深刻。

伴随着中国游客的剧增,关于中国人素质低的观念也开始大范围传播。比如中国人爱插队、大声喧哗、随地吐痰、到处乱写乱画等等。

必须要承认,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腾飞,但是在社会发展的其他方面,确实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许多新闻中报道的事情,也都确有其事。

比如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在旅游的时候,在景点上留下“到此一游”几个字,这样的习惯也被带到了国外。2013年,埃及卢克索神庙就惨遭“毒手”,古埃及象形文字旁边出现了一句中文。

恐怕没有人能够想到,两大文明古国居然以这样的方式进行了一场跨时空对话。

▲两大古文明在此相遇

以至于2018年日本青森县旅游景观发生一起游客恶意喷涂事件,有人用红色颜料在雪景上喷涂英文、中文字体的“生日快乐”。据路人说,这名游客会说英语、汉语和日语。

事件一发生,日媒和日本网友首先就将矛头指向了“名声狼藉”中国游客,认为是素质低下的中国游客所为。

但会写中文字体的不只有中国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很多国家的人都会写汉字。为什么偏偏认定是中国人干的?

果然,经过仔细调查取证,日本警察逮捕了肇事者,是一名29岁的缅甸男子。中国人无缘无故就背了黑锅。

针对各种不文明行为,早在2006年,中央文明办和国家旅游局专门部署了“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希望能够改善中国公民旅游的不文明行为。随后又出台了《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文明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倡导文明旅游。

所以说,我们自己也承认,有相当一部分国人的行为确实需要改善。

与此相对,各种关于外国人如何文明与高素质的故事和传言,在网络上到处流传。

这些故事和传言中,有些确有其事,但是还有一些,基本上属于都市传说级别了。比如日本人运动会离场之后,整个体育场内干干净净,找不到一点垃圾。比如青岛地下德国人修建的良心下水道。

其中最经典的传说,就是德国的“油纸包”:

“德国人在青岛待了17年,没建别墅大楼,没搞喷泉,把下水道给修了。可是100年以后,全中国人都看见了一个从来不淹水的青岛!下水道使用了百余年,一些接口零件需更换,当年建下水道的德国公司已不存在。经同德国联络,青岛发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但实际上,德国修建的80公里排水管道早已经被陆续翻修整修,仍在使用的2.66公里德国排水管网,只占青岛排水管道的千分之一还不到。

至于什么油布包好的备用件,更是子虚乌有,属于科幻文学的范畴。

而在不乱扔垃圾方面,日本人整体来说确实比中国人做得要好很多,比如网上就有很多日本球迷在世界杯赛场上清理垃圾的视频。

不过在虚心学习对方优点的时候,也没必要过度神话。

因为只要你愿意,也能在网上找到很多日本人乱扔垃圾的图片,比如万圣节过后,东京涩谷就是一片狼藉,大街小巷遍地都是垃圾。

▲万圣节后日本街头遍地垃圾

面对这样的场面,很多日本人自己也受不了了,和中国人一样开始“陷入深思”。当然,评论中肯定也少不了中日韩日常的相互鄙视。

这种对于国外的过分拔高和美化,并不是最近才产生的现象。

早在1993年,《读者》杂志上转载了一篇文章,叫做《夏令营中的较量》,这篇石破天惊的文章立即引起了中国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强烈震动,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反思”、“大讨论”。人民日报展开了对《夏令营中的较量》讨论的系列报道,发表了《黄金时代缺失了什么》、《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等评述。

在文章中,中国孩子被描写的既脆弱又怕吃苦,从身体素质到精神,全方位被日本孩子碾压。“日本孩子先礼貌地请大人们吃,紧接着自己也狼吞虎咽起来。倒霉的是中国孩子,他们以为会有人把饭送到自己面前,至少也该保证人人有份吧,可那只是童话。于是,有些饿着肚子的中国孩子向中国领队哭冤叫屈。”

更牛的是,日本小学生居然可以负重20公斤,一天内步行100公里!

《夏令营中的较量》引起剧烈争论的同时,也受到了许多质疑,1994年3月5日《北京青年报·青年周末》,以第一版整版篇幅刊登文题为《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的文章,对文章的每一个所谓事实进行了披露,指责其报道严重失实。

只不过和原文章的影响力相比,辟谣和质疑的观点就显得有点微不足道了。

这还不是最过分的,有些文章为了吹捧外国,连生物的本能和习性都能改变。

比如说,因为澳大利亚的人太讲卫生,搞得当地的苍蝇再也找不到肮脏的地方,只好改行去采花蜜。“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苍蝇不得不被迫改变它们祖祖辈辈逐臭的生活习惯,而是像蜜蜂一样,承担起为田里庄稼和花草传授花粉的义务。”

中国人,你悟了吗?

▲没文化很可怕

和许多盲目自大的言论一样,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走出国门,以及互联网的发展,这些无脑吹捧国外的流言和鸡汤也让网友们觉得很心累,于是出现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打油诗:

美国霸气小护照,德国良心下水道,全民医疗索马里,俄国白送房一套。印度恒河有疗效,日本夏令营呱呱叫,被泼咖啡撒切尔,蒋公诺曼底逞英豪。舌尖韩国很美妙,英国美食就是好,喜迎民主伊拉克,阿富汗自由炮火少。乌克兰个个有选票,不丹生活质量高,若问全球哪里差,最大输家我天朝。

03

丑陋的日本人?

话又说回来,这种一方面被其他国家嫌弃,一方面又对国外怀有美好憧憬的情况,不只出现在中国身上。

经过60、70年代的发展,日本经济在80年代进入了黄金时期,日本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印刷着“Made in Japan”的商品遍布世界各地。

索尼公司34亿美元买下了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三菱用14亿美元买下了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洛杉矶市中心的房地产,有一半都被日本人给买走了。

于是,富起来的日本人也开始到处出国旅行,在全世界疯狂买买买。不止如此,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些行为,日本游客一个不落全占完了。

1987年,《时代》周刊以“横扫全世界观光地的野蛮人”为题,对日本游客的野蛮行为进行了专题报道:

为了留作纪念,直接把罗马元老院的大理石地板削下一块,然后偷偷带回家;在意大利的教堂拍照不关闪光灯,直接拍摄正在虔诚做忏悔的信徒;在德国的某处已经列为文化遗产的建筑上,偷偷刻上“XX信用金库到此一游”等等。

1970年,一本叫做《丑陋的日本人》的书在日本出版,书中揭露了日本人的种种恶习,结果很多日本人愤怒地叫喊着让作者高桥敷“滚出国内”。

▲丑陋的日本人

与此同时,一直致力于“脱亚入欧”的日本,对欧美国家同样充满了各种美好的幻想,特别是“浪漫之都”巴黎,更是无数日本人心中的人间天堂。

因为对巴黎的喜爱,日本人甚至仿照埃菲尔铁塔建造了东京铁塔。

▲东京塔

但是等到日本人真的来到巴黎,很多日本人却出现了恶心、失眠、抽搐、难以名状的恐惧感、自卑感、蒙羞感以及被迫害妄想症等精神症状,总之就是相当的难受。这种症状还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做“巴黎综合征”。

这种现象最早是由一位旅居法国的日本精神科医生Hiroaki Ota于1986年发现。至于原因嘛也很简单,因为来到巴黎的日本人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他们幻想中那么美好。这里的出租司机相当粗鲁,餐厅的服务员态度恶劣,街道上没有一点优雅浪漫的气氛,一不小心自己的包还会被抢走,于是心态崩溃了。

这就像你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又温柔又美丽、又性感又善解人意的女神,好不容易跟她约了在线下见面,结果发现对方不仅开了十级美颜一样,而且还是一个大叔。

而在日本的论坛上,还有许多日本网友回忆,过去的日本到处都是垃圾,很多人随地大小便,河水与空气都污染严重。

帖子的楼主还引用了日本媒体人池上彰的话:

“以前很好”,“回到以前吧”什么的,以前到底怎么样呢?虽然日本现在没有大街上乱扔垃圾的人了,但是1964年东京奥运会之前,大型活动举办的时候,真的到处都是垃圾,青山路到涩谷那一段,风一吹,垃圾都在飞舞。以前开始日本就是爱干净,守秩序的优等民族这样的想法真是可怕。这是哪门子的民族性问题,只不过是国家发展阶段和政治体制的问题。

所以大家先别忙着检讨是不是我们的民族出了什么问题,问题当然是有的,但这是很多国家发展过程中都经历过的问题,动不动就在民族性上找问题,说某个民族天生特别优秀或者本身就很低劣,实在有点方向错误。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人,无论是眼界还是个人素质,都丝毫不比国外差。

这也是很多把中国人当成日本人的行为翻车的原因,因为他们的认知还没有跟上中国人的进步。随着中国进一步发展,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形象自然也会和日本人一样,来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但是中国是一个纵深非常大的国家。这种纵深不单是地理层面,还包括经济发展水平、受教育程度、不同年龄层、不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于是就导致了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

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对此我们既要承认问题存在,不能盲目自大,但又不必过分自卑。

就像中国青年报在《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说的,“一个不卑不亢的民族才是心理健康、真正有希望有自信心的民族。而不卑总是与不亢连在一起,自卑总是与自大拴在一处。”

参考资料:

法国网站夸日本教让座,结果小孩一开口:阿姨您坐! 日本人的这三十年,没有“大江大河” 那篇20多年前的《夏令营的较量》到底讲了什么? 青岛的下水道真有那么神?看完这篇文章再下结论

杜撰的“较量”:所谓日本孩子打败中国孩子的神话

朝代:| | | |

闲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