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为2020HOPE幼教创新大会·北京站(线上峰会),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周念丽老师带来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与幼儿园本土化课程建设》实录内容(部分内容有删减)。

各位亲爱的老师们,大家好。今天以特别方式来跟大家在线上见面,我们要讨论一个话题——活教育理论对幼儿园的园本课程的建构和实施的意义。

今天我要聚焦4个方面讨论:

· 时代背景之考量

· 核心概念之解读

· 课程视野之确立

· “活教育”活起来的探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我们先来考虑一下,我们今天要建构园本课程,这背后的时代背景到底是什么?陈鹤琴先生当初怎么会提出活教育理论的?

陈鹤琴先生曾说:“活教育理论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我痛感当时儿童的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现状,而要让儿童读活书,要使儿童对于事物发生兴趣来主动学习自主学习。”

我觉得至今读来都是如醍醐灌顶。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他批评的是“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等三大弊病。要主张创办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儿园。我想时隔80年,我们各位在座的老师们,园长们可能都会清晰的看到,尽管时间过了80年,但是这种”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这样一些弊端,在我们今天的学前教育,应该说不是全然看不见了,有时候甚至更加过度,更加增加了。

所以我们就可以想到活教育,当时他提出的背景和我们今天的背景其实是有相似之处的。

时代为何如此的惊人相似?

· 幼儿”双语热“和”外教的脸“

· 幼儿园名称中的欧美色彩(小哈佛、小牛津等等)

· 生吞活剥海外学前教育理论

· 为加深究将海外课程奉为圭臬

老师们仔细的看一下这两张照片。为什么我要说土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比较?也就是说比较它和园本课程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大家可以看到在这里这个是什么?陆生植物。陆生植物它生长的非常缓慢,但是它是深深的扎根在自己的土壤里面,然后能够长成参天大树。这个是水生植物,你看它生长的非常快。有些幼儿园就是一个水生植物的园本课程,也就是说非常的短平快,但没有很强的生命力。

我们再来看一下陆生植物,陆生植物它确实生长缓慢,它确实很多时间才长一点点,但是它能够在自己肥沃的土壤里面经得住风吹雨打。所以我建议我们今天要建构自己的园本课程的时候,也一定应该扎根于自己的土壤,就像陆生植物一样。

我们今天要讲“活教育”,活教育在建构园本课程中到底给我们什么样的一个启发和教育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活教育”本身,活教育的源头应该说是有锵锵三人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的约翰杜威,他是非常具有大的影响力的,他的“做中学”,他的“自然主义哲学”都应该是“活教育”的一个理论知识根基之基础。

那么大家要说了,你不是现在要说树立中国学前学文化自信吗?弄了半天“活教育”还是从西方来的。对的,它是从西方来,但是陈鹤琴先生在“活教育”里面注入了中国魂,所以这是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教育。

陈鹤琴先生指出,“活教育”其实基于杜威先生倡导的儿童中心主义。以儿童为中心的内容是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也是以儿童为中心,最后方法还是以儿童为中心。那也就是说整个以哲学观来说,儿童中心又是活教育的最核心之所在。

儿童中心主义,这是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一个回溯。大家可以看到历经400年,才有了我们今天讲的幼儿为本,儿童中心。现在大家非常了解就是儿童立场是吧?我们有儿童立场的环创,儿童立场的海报,我们有儿童立场的游戏,我们有儿童立场的课程建构,那么这些大家都可以看到,好像现在儿童立场是一个非常时髦的话,但是时髦的话的背后是400年的沉淀,400年的积淀。

首先我们看一下从夸美纽斯17世纪的时候,他就发现儿童在历经100年之后,卢梭他在爱弥儿里面又讲到了要顺应儿童的天性,这个天性是什么?不是它的天然,不是它的动物本能,而是说儿童发展的自然的一个规律,这个叫做顺应天性。再隔百年就是今天创立了世界第一个幼儿园的福禄贝尔,福禄贝尔认为以儿童为中心这个理念特别好,但是没有抓手。所以他就有一次漫步在花园里的时候,他突然觉得我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孩子像在花园一样的生活,这就是幼儿园的雏形。

所以他当时也把这个玩具叫做恩物。他认为儿童中心是要引领孩子,辅助孩子成长。那么这300年之后,杜威他确立了儿童中心,所以陈鹤琴先生也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把这400年的历史的浓缩化为了我们今天讲的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之所在。

陈鹤琴先生提出的活教育理论主要有五大方面构成,哪五大方面?第一就是目的论,第二就是课程论,第三就是教学论,第四是关系论,第五是内容的聚焦。

我们讲活教育,其实陈鹤琴先生最重要的地方有别于蒙特梭利,有别于福禄贝尔,有别于杜威的“做现代中国人”。

那也就是说把这教育的根本目的给它彰显出来,你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才是直奔主题的一个直击心灵的目的。

我在全国的幼儿园去看各种活动,看到很多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努力,园长们非常努力,都在建构自己的课程。有些人说我们是艺术特色,有些说我们是健康领域为特色,有些说我们现在是以早期阅读为我们的课程,我觉得非常好。

那么我就问了,到底是为什么目的?快乐,孩子快乐就好,开心就好。孩子开心,那开心是做人的根本目的吗?这个时候我们的教育就要直击我们的目的,到底我们今天要把我们的幼儿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第二个课程论,也就是教材,我们现在都要编写教材,这个教材什么是教材?按照陈鹤琴先生的理论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那也就是说大自然大社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在这个时候把这个作为活教材,从源头上截取了源源不断的资源,我觉得这个也是给我们非常重要的。

第三个就是教学论,杜威非常著名的理论叫做中学。那么陈鹤琴先生在杜威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那也就是说做中学主要是讲儿童,做中教主要是讲我们的老师,做中求进步是讲师由共同前进。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在整个的活教育理论当中,不管是老师也好,不管是孩子也好,都不是仅仅是坐而论道,而是什么?亲自亲手操作,身体力行。

活教育理论最核心的是什么?就是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先生他认为真正做人就是活教育的核心内涵也是源于中国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所以陈鹤琴先生也说,我要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到教育思想和实践当中。所以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这里的做人他有三个层次,一个是民族性,一个是现代性,一个是世界性。

我们来看一下如何让活教育能够真正的活起来呢?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第二个问题是聚焦什么?第三问题是如何实施?

首先我想,活教育理论应该是在课程理念和目标当中“活”起来,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知道一个高质量的课程,它通常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就是结构,一个部分是过程,结构部分有课程理念,课程理论内容和目标,还有一个就是课程的互动,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日常规材料投放环创以及师幼互动。还有就是儿童评价。所以活教育我们要让他在课程理念和目标当中,也就是在结构部分,进而让它活起来。

在课程理念部分,整个教育要渗透在这样的一个关键词当中,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以平等、自由、博爱、理解、尊重。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跟我们现在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很多是共通的部分。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理解,尊重、博爱、自由、平等,这都非常重要。

第二个做中国人就是给做人增加了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色彩。那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有民族自豪感、自尊的人,我们都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

第三个就是要做现代中国人,有5个方面,健康、建设、创造、合作、服务。我们看一下这5个具体条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体,第二要有建设和创造的能力,第三要有合作的态度,第四要有服务的精神,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

我们做现代中国人一定要健全的身体和心理,第二个要有建设和创造的能力。我们知道创造是最大的科学生产力,科技生产力。所以我们现在如何让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和想象,我们看到有些孩子在建构游戏当中,在益智区当中好多都是有模型放在这,然后孩子就都看一下弄一下。特别是我们现在在角色区里面,大多数用的是仿真游戏、仿真材料,其实仿真材料小班可以,中班也还可以,到了大班应该减了。因为仿真材料只促进孩子的模仿能力。

然后在我们的创造性的建构游戏当中,也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更多的创造力。那么还有一个就是合作的态度,我觉得这也特别重要。还有一个就是要有服务的精神,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个服务分成了自我服务,他人服务、集体服务。现在我们的孩子有很好的自我服务精神,吃喝拉撒都能够自己很好的服务一下,然后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

还有一个要有世界的眼光,我们不仅仅是去世界各国游学,更是要把世界各国的先进的合理的这些理念吸纳进来。我觉得我们的理念首先让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现代中国娃。

(1)确立基于活教育理论的课程观

确立基于活教育理论的课程观,那也就是说理念这个部分课程何为课程,大家都会说课程一日活动皆课程,我们所有的与幼儿有关联的一切人、事物、园内的一日活动,我还要把它拓展到家庭中的亲子活动,都应该均为课程。

我们的课程视野,根据陈鹤琴先生的要有世界的眼光,要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以我们的课程就有这两部分构成,一部分就是传统文化当中汲取营养,第二部分就是借鉴他人,特别是世界比较好的一些理念,先进的我们拿来为我们所用,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课程的视野。 我觉得这对我们建构园本课程的时候,其实这两个是可以作为两个“轮子”同时并举。

(2)“活”教育理论在课程的源头活起来

教材在哪里?陈鹤琴先生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为什么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呢?有这三个方面是值得我们考量的。

第一,因为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生活当中每时每刻在发生,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随生活而来,随生活而去,所以只要有生活的一天教育就永远存在。那么我们现在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的话,我觉得有三个方面是最有利于我们的孩子的。 第一就是因为日常生活在发生的,所以最适宜幼儿的理解消化。第二个是获取活知识和活经验的一个最佳途径。第三,就是便于亲身感受和体验周围也就是说我们的所有的课程的来由。

同时我们在课程建构其实是有两大板块,一块自我创建,一块就是借鉴内化。自我创建我们是怎么创?如何创?首先我觉得我们先从文化着手,那也就是说我们秉承传统文化,确立文化自尊,所以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第二个是从形式自信到内涵自信。

所以在我们的课程建构当中,我们就会要让形势自信走向内涵自信。那么内涵自信如何确立,我们怎么做呢?在这里我们引入了一个概念叫做文化生态,文化生态为和物?我们要做陆生植物的课程,又要搭根于自己的文化生态。生态是指什么?是我们赖以生存生活的一个风土人情的地方。生态一是我们人对自然关系的一个认识的出发点。第二个我们引用了庄子哲学,庄子认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何为道?道就是规则规律,也所谓的道法自然就是遵循自然的规律,遵循它的发展。

那么我们学前教育的文化生态是指什么?在这里主要指5个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就是关注学前儿童的生命状态;

第二个就是教育当中的开放与互动;现在我们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所以我们也会用当地的博物馆、民俗馆,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我们的人文资源来纳入到我们的课程里面。

第三个就是追求教育过程的生态和谐;也就是说我们以热爱自然,遵从文化,保存继承,发扬光大为我们的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第四个就是强调我们教育试点的现实取向;所谓的现实取向就是此时此刻目前当下这样的一个取向。

最后就要整合教育活动当中的文化元素。我们知道我们的文化它包含了衣食住行,包含了我们的口头言语,包含了我们的文字,也包含在我们的价值判断里面,包含在我们的习俗。 所以我们在整个课程建构里面都会用到这样的一个教育元素,这是我的梦想。 我也希望我们今天所有参会的老师们能够跟我一起有这样的一个梦想。

我的梦想是什么?就是吸取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精髓,价值判断,让世界认可中国学前教育中的文化和中国学前教育中蕴含文化的世界性。那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世界要认可我们中国学前教育当中的仁者爱人,要认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锲而不舍,今时可屡这样的一种文化的特性。

同时我们今天的文化当中,教育当中也应蕴含文化的世界性,比如说以儿童为中心,比如说我们给儿童发展提供最适宜支持。

我觉得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位与会的工作者,我们每一个学前教育工作者都应以己之力,以培养现代中国娃为己任,来实现复兴中国梦的理想。我今天跟大家的汇报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内容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周念丽在2020HOPE幼教创新大会·北京站线上直播演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