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都远了,现在的投资不过淮河。

作者|高贵萍 来源|融中财经(ID:thecapital)

“看看现在的投资环境,让我想起当年岳飞几次北伐的环境,倾南方之力去收复北方苦寒失地未果。值得吗?”投资人沈绎感叹,“以前我们主要投向淮河北的东部沿海城市,以后也会如此。北方,除了北京之外,我们一概不投。”

想当年金军压境,南宋节节败退。岳家军仅凭一己之力收鄂州、洛阳,复朱仙镇。然而,十二道金牌下无奈班师回朝,十年征战毁于一旦。如今,以投资环境和岳飞北伐作比,或许并不算恰当。但从某个角度上,似乎也能寻觅到共同之处。

比如,南方“富庶”之地吸引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北方愈加冷清。尽管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生存在两个维度,但在地域投向上却实现了趋同。

以管窥豹,在经济下行疫情突袭的2020年,投资机构频频落子淮河以南,除广西、江西、贵州、云南外,淮河以南其余省份企业融资事件均已过百件。淮河以北,除北京外,均寥寥几十,甚至几件。

投资素有“不过山海关”之说,如今,从实际情况看,山海关都嫌远了。逾90%的投资均不过淮河,甚至,有投资人纷纷调侃,“投资不过南宋版图”。

岳飞北伐无果,南宋版图收复拓展无力。900年后,社会资本集聚淮河以南,投资能否突破“南宋版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淮河南北分冬夏,北上广浙苏猛“吸金”

数据是最好的说明。

据天眼查显示,从2015年-2020年,全国共73914件融资事件,融资金额共69216亿元。从地域上看,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这五地以绝对优势领先。

其中,北京以17964的融资事件和22020亿的融资额居于首位,其次为上海、广东、浙江、江苏,融资数量分别为11684件、11953件、6938件、6472件,融资金额分别为11103亿、10387亿、6880亿、4202亿。

2015年-2020年全国企业投融资分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注:截图来自于天眼查专业版

即便是在2020年经济下行,疫情突袭的情况下,北上广浙苏的融资事件和金额仍热度不减,融资事件分别为442件、322件、390件、216件、207件,融资额分别为748亿、703亿、966亿、370亿、215亿。

如果仔细观察受资本青睐和冷落的地域界限,会发现众多投资人纷纷感慨“投资不过南宋版图”的原因:以淮河为界,淮河以南,除广西、江西、贵州、云南外,其余省份融资事件均已过百。淮河以北,除北京外,无一过百。

据不完全统计,融中财经对2020年较为活跃的四家投资机构的地域布局情况进行了整理,情况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备注:融中财经制图,数据来自于2020年公开投资事件整理

由上可见,红杉资本中国在投向上最爱北京、广东,在这两个地区的投资就占了总投资事件的51%;深创投对广东情有独钟,投资事件为41件,占比总投资数量的36%;IDG在北京、广东共投资46次,占比为63%;真格基金在京粤投资27件,占比56%。

北上广浙苏几乎家家资本都爱,中部城市经济逆袭的“黑马”合肥、在疫情中守正出奇前三季度增速最快的万亿GDP城市南京等城市也都备受瞩目。如果以淮河为界,将南北投资事件进行统计,毫无疑问,淮河以南以压倒性优势获胜。投资地域上的界限鲜明已成为事实。

资本投向的过于集中究竟是好现象还是坏现象?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02 “单点突破”造就明星城,集群势发展成趋势

除了“单点突破”外,城市集群发展、产业生态打造成为趋势。最典型的代表莫过于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

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公布,其中提到将围绕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伶仃洋“9+2”个城市实现集群化发展,“9”是指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和肇庆,“2”是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

《纲要》中明确提及在蛋白类生物医药、高端医学诊疗设备、基因检测、现代中药等重点领域将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同时加大对医药创新企业的资金支持,完善资本集资渠道。这意味着大湾区将重点打造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同时热烈拥抱青睐于生物医药企业的各类社会资本。

深创投为大湾区本土的国资背景投资机构,也是大湾区最活跃的投资机构,设立有专门的生物医药基金,相继投出微芯生物、迈瑞、中山康方等项目。“大湾区规划出台是一个比较大的历史机遇,真正好的企业,在大湾区是不愁募资的。”深创投执行总经理曹旭光曾表示。

IDG资本在大湾区布局上也加大马力,将华南或者大湾区作为投资中心。IDG资本合伙人张建斌先生曾称,大湾区是一个历史性机遇,“对于中国,尤其是华南地区,是非常好的投资和创业机遇,IDG资本十分看重这次机遇。”

除了生物医药,制造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具有雄厚优势。腾讯带动下的计算机技术服务产业蓬勃发展,家电行业巨头美的、家具行业个性化定制先锋尚品宅配等知名企业也都位于大湾区。

此外,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产业中心形成生态网络,实现合作共赢。比如,美的和亚马逊、阿里、腾讯、华为、百度、OPPO等众多名企开展物联网合作,尚品宅配联合家装业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同打造数字化家居共生生态系统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城市集群发展的另一个代表。政府引导基金、社会资本、创业企业共同打造产业链,同时,被投企业落地后的发展又对当地产业生态发展起到反哺作用。

2020年3月,成渝两地就两港通道互联、港区互通、产业互补等方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之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只发展基金落地重庆高新区,重点投资于川渝两地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制造业及服务业,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协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投资方向与重庆高新区所聚焦发展的产业契合,重庆也发布了64条政策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

同时,重庆天使引导基金分别与重庆市高新区以及领航新界、IDG资本、北极光创投签约3支新基金,总规模达53亿元。这3支新基金除了将社会资本引导到创投之外,更多的是将早期科技要素引导、聚集于重庆当地,成为西部(重庆)科学城乃至全重庆相关产业发展引擎的助推剂,以及助推川渝两地实体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重庆天使引导基金和北极光创投已经合作了两只基金,前者作为地方政府引导基金LP,为被投企业向政府争取到扶持政策,使其更好落地。后者成功地将返投要求转变为对被投企业的落地服务,既认真完成了返投比例,又对重庆当地创新生态的打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智能制造为例,北极光创投深度合作及孵化的中科创达和黑芝麻智能科技均在重庆发展的风生水起。两家企业一家做芯片,一家做智能驾驶舱,均隶属汽车产业链里的关键企业。特别是业务全球领先的中科创达的落地,对当地智能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在当地吸引了很多同类型的公司。

“和重庆天使引导基金的合作,对北极光往内地发展的战略起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在我们会更认真的考虑将投资从长三角、珠三角逐步拓展到西部崛起城市。”北极光创始管理合伙人邓锋称。

资本对地域的“偏爱”,可视为“地方竞争”的有力注脚。“地方竞争”并非坏事,甚至有人将其归结为中国经济奇迹最大的秘密。

哪个城市集群将成为下一步中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板块?哪个城市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下一个发展高地?虽然目前还未能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领跑者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莫过于“科技”。科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点之一,也是城市发展、国家崛起,甚至可以和世界发达国家叫板的“杀手锏”之一。

谁掌握了核心科技,谁将从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趋势里跑出来。

03 GDP北方“失守”,投资该不该过淮河?

11月份,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城市(大陆)GDP前50强名单尘埃落定。

GDP超过万亿元的有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苏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和天津等11个城市,超过5000亿元的城市有31个。而在前十榜单中,北京成为唯一的北方城市。

从前三季度GDP增速来看,西安、南通、南京、杭州、常州、长沙、济南、福州、长春和厦门等10个城市表现亮眼,增速均超过了3%。而在这10个城市中,7个位于淮河以南,仅西安、济南、长春三城位于淮河以北。

北方“失守”,中国迎来大南方时代?

对于“南北差距拉大”这一话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GDP差距主要是沿长江和沿海的航运能力带来的。

“离大港口越远的城市,GDP规模往往就越小。而就到沿海大港口的距离这一个变量,对中国城市和城市之间 GDP规模的解释力达到39%,超过所有可以解释城市间GDP规模的因素的总和,而这还是在国家大力扶持内地发展的情况下。”陆铭认为,随着时代变化,各城市在推动国家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回溯几百年甚至千年前,西北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重心,南方为粮仓。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时期,南方经济羸弱,东北、华北的制造业以绝对优势领先。如今,沿江沿海地区更适合发展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内陆都市似乎更适合发展现代服务业。

GDP可用数字表示,但各城市对国家的贡献大小却很难以此衡量。而且不容忽视的是,每个城市都有着自身的优势、潜力,以及短板。

比如,作为长江入海口城市和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的地理优势对其经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但其30%左右的GDP来自于国企拉动,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待提高;东北、天津等地都曾因开展超大规模建设使地方政府背上沉重债务负担。一旦债务解除,缓过来的东北、天津能否在经济发展上窜上一窜?

风物长宜放眼量。落脚在各地方发展中,与其过度关注经济增长数字,不如思考如何发挥优势锦上添花,如何补足短板迎头赶上。

反射到投资中,如果仅以GDP来判断和评价某一地区的发展成就,甚至以此排名,“很容易误导地方为片面追求发展速度而要政策、要投资,最后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投资回报并不高,甚至增加地方政府债务负担。”

从“投资不过山海关”,再到“投资不过淮河”,与其说资本的关注点随着时代变化而转移,不如说区域发展格局在更新,各地区为国家发展所起的定位功能在变化。

至于,投资该不该过淮河,什么时候过淮河?

我们只需明白,有效的投资并非盲目鼓励投向经济发展速度比较慢的地方,而是要尊重经济规律,遵循投资本质,然后等待时代巨轮一一碾过。

(文中沈绎为化名。)

你如何看待GDP北方“失守”?投资应不应该过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