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说了十句,只有三句对了,那七句错的可以刺激起大家的研究辩证,那说对了三句,就为同时代和以后的人省了很多冤枉路。——闻一多评郭沫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他和鲁迅持续了两年的“文学争论”,郭沫若猛烈的批判鲁迅是“封建余孽“。网传郭沫若用上4字骂鲁迅是“衣冠禽兽”,但并没有具体的资料可以证实郭沫若有这样骂过鲁迅,即使是郭沫若使用“马甲”杜荃,也没有这样骂过,所以有很大可能是网友的杜撰。关于鲁迅说的话,也有过类似的杜撰,比如网传鲁迅骂郭沫若““远看是条狗,近看是条东洋狗,到了眼前,哦,原来是沫若先生。”这句话也没有相关的资料证实,大概率是后人写的打油诗。但两个人之间的结下的梁子,确实是由郭沫若先行在《创造周报》上公开批判鲁迅开始的。而鲁迅对此的回应,则是评价郭沫若为“才子加流氓”。为什么评论郭沫若是才子加流氓,其主要原因是郭沫若先展开的对鲁迅的这场论战。郭沫若4字骂鲁迅,鲁迅5字回应,世人笑称这是郭沫若一生。

1927年9月,鲁迅离开广州来到上海,与创造社领袖郭沫若联络。117日,创造社成员郑伯奇、姜广慈和段可情与鲁迅洽谈,双方达成合作,决定共同复刊《创作周报》。鲁迅对这一切充满期待,但是1928年1月25日,《创作周报》没有如约出刊,而是在郭沫若的领导下出了新的刊物《文化批判》,以突击的方式对鲁迅进行猛烈的批判,刊登的文章有《艺术与社会生活》《打发他们去!》和《死去了的阿Q时代》等等。他们没有对鲁迅做出任何解释,之前与鲁迅会面的那三个人再也不愿与鲁迅见面。这场论战持续两年之久,期间,就包括鲁迅回击郭沫若是“才子加科罗茨基(流氓痞棍)”,后来在调节下平息了这场创作社对鲁迅的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郭沫若和其他成员做出解释,当时创作社的一群年轻成员受到影响,认为五四运动时期的那批作家是旧作家,要进行全面的批判,郭沫若也觉得言之有理,便领导指挥参与了这场“革命文学争论”。至于后人认为的才子加流氓,是鲁迅对郭沫若婚姻与私生活的形容,很显然是断章取义,张冠李戴了。可以说这个形容和郭沫若的私生活有点贴切,但不是鲁迅先生对郭沫若私生活的评价。后人可以拿这个来调侃,毕竟娱乐嘛,但要是真的分不清事件原委,把这个当真,进而来进行大肆宣扬,那是不是有点可爱和无知?

郭沫若一生有过三次婚姻,1912年,他与张琼华结婚,是传统的父母指婚,拥有开放先进思想的郭沫若本就不甚满意,当发现张琼华还是“三寸金莲”的时候,他毅然决定离开张琼华,东渡日本求学。张琼华是个传统的封建女性,恪守妇德,郭沫若离开后,她一生没有再嫁,留在家中悉心照顾郭沫若的父母,守活寡守了一辈子。

1916年8月,郭沫若在圣路加病院认识了护士佐藤富子,两人坠入爱河。两人很快便在冈山同居,郭沫若为她取名“安娜”。安娜为了和郭沫若在一起,在他俩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后,她便与信基督教的父母断绝了关系。郭沫若毕竟是个学生,经济条件有限,为了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安娜开始忙里忙外,不仅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还要分担经济上的困难,昂贵的房租基本上都是安娜一个人承担。期间,安娜为郭沫若诞下四儿一女,两个人就这样互相依靠生活了21年。直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郭沫若心系祖国,毅然决定离开安娜,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国后,他结识了女演员于立群,与她相恋并结婚,这是郭沫若的第三次婚姻,也是最后一次。1939年,郭沫若带着妻子于立群还乡,回到四川老家乐山探亲。离乡整整二十六年,郭沫若再次见到张琼华,她一直照顾郭家二老,没有一句怨言。郭沫若当着众人的面向张琼华鞠了深深地一躬,表示敬意。“书付琼华”四个字送给张琼华,便离开了,自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乐山。

解放后,安娜带着五个子女来到北京,盼望着再次见到郭沫若。当看到郭沫若和新妻子于立群在一起的时候幻想破灭。之后,她并没有再回到日本,而是加入中国国籍。直到晚年,她都拒绝见郭沫若,不能原谅曾经郭沫若的无情抛弃和对两个人之间爱情的背叛。

郭沫若在文学上面的造诣和贡献,毋庸置疑。但他的婚姻和私生活,不值得人们所学习和提倡的。人们之所以揪着这点不放,有部分原因是因为这样一个大文人,感情生活却如此的多情,对曾经深爱的人和家庭都能做到无情的抛弃,确实让大众大跌眼镜,对他形成了心理落差。但凡事都要辩证的来看待,我们不能因为他的感情生活而否定他为整个文坛所做出的贡献,也不能过于夸大他的贡献而粉饰他的感情生活,给他的私生活加上一个“玫瑰色滤镜”。总得来说,才子加流氓,是指以郭沫若为首的创作社在“革命文学争论”中对鲁迅的激烈批判,这是主要原因;而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生活,只是后人根据鲁迅的评论断章取义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