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说: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农耕为生,靠天吃饭,以庄稼为主食,广大百姓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上肉,而且,一旦遇到水旱蝗灾,庄稼减产,立马爆发饥荒,而你看古时候的游牧民族,家家户户都有吃不完的牛羊,天天有肉吃,他们真好!

请问,这种说法对不对?

答案是:

不对!

在人类的历史上,生存自古绝非易事!游牧民族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耕的生存模式,自然有挨饿风险,但其实在历史上,游牧的生存模式,风险更大!

是的:

游牧风险更大

自古游牧民族,都怕“三灾”,它们是:白灾、黑灾、黄灾。

什么叫白灾、黑灾、黄灾呢?

简单地说,是这样的:

白灾:就是雪灾。

生活在大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旦遇到暴雪、或者持续时间过长的降雪,大雪覆盖草原,只要地面的积雪厚度超过15公分,那么放牧就无法正常进行。

因为在积雪不厚(15公分以下)的情况下,牛羊尚可扒开积雪吃草,但如果积雪太厚(15公分以上),那么牛羊就开始挨饿,而牲畜一旦挨饿,免疫力就立马下降,免疫力下降,就容易感染疾病、瘟疫、继而死亡,而牲畜一死,往往就死一大片。

黑灾:黑灾是指刚好相反:降雪不足。

要知道在冬天的大草原,虽然说暴雪是灾难,但是反过来说,没有雪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在古代的冬天,游牧民族和他们的牲畜,主要靠积雪来获取饮用水。

北方草原冬季少雪或无雪,牲畜就没水喝,牲畜口渴,导致血液变浓,继而引起消化不良、母畜流产、体重下降、免疫力下降、感染疾病、大片牲畜死亡。

黄灾:就是指的沙尘暴。

古时候茫茫大草原上,一旦刮起沙尘暴,那么,漫天的黄沙,就会遮天盖日。

牧民和牲畜把夹带病菌的黄沙微粒吸进身体,就容易罹患肠胃疾病等各种疾病,而且黄沙覆盖在牧草上面,影响牧草开展光合作用、导致牧草枯死,牧草枯死了,牛羊自然挨饿、乃至于大片死亡。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就知道,在古代的大草原上,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其实比我们汉人耕田的地带,更恶劣!游牧民族自古生存的难度,更大!

而一旦遭遇白灾、黑灾、黄灾,游牧民族就要被迫迁徙,如果迁徙也找不到活路,那么,他们只有进攻中原、攻击汉人的城市、抢劫食物和物资,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活路。

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上,国防最大的威胁,是来自于北方大草原的游牧民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汉人要修建长城!

说白了,长城的意思就是:

你们游牧民族饿死

那是你的事

不要来烦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看似残酷,但不要忘记,在古代农牧生产方式下,人类生存的资源,某种程度上就是存量竞争。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古代游牧民族,他们的生存模式,其实是很苦的:他们需要多个草场,才能养活牛羊,所以,一旦把一片草原的牧草吃完,他们就必须迁徙。

所以,游牧民族很难形成固定的城市,也因此,古代的游牧民族,很难孕育出高度的、发达的文明。

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蒙古国以15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相当于8.6个广东省的土地面积,却只能养活区区300万人口。游牧生活真的不如人们在田园牧歌里面所描写的那么美好!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古代中文里把北方的大草原,称为“苦寒之地”, 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出现的匈奴、契丹、柔然、鲜卑、东胡……等一系列的游牧民族,最终都从历史上消失了,因为他们生活的大草原,根本无法维持他们民族长久的生存、繁衍和发展壮大。

这一点,其实就是历史的本质。

值得一提的是:匈奴、契丹、柔然、鲜卑、东胡……这些游牧民族,只是在民族的意义上消失了,他们并没有从生物学意义上消失,从生物学意义上说,他们大部分融入了周边的民族。

最典型的,就是融入了汉族,他们一部分的后代,改了汉姓,生活在你和我的身边,每天和你我一起,挤地铁、开车上班,而在他们的户口本上,他们都已经是“汉人”。

我们说人世间一切事业都要有经济基础,饭碗不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我们回顾游牧民族的历史,这一点体会很深刻。(冯学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