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巨头屡次在下沉市场甚至在一线城市刷新销售纪录,原本被认为消费力不足的低线城市,下沉时机真的到了吗?

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习惯的培育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新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店销售屡破纪录

7-ELEVEN河南首家门店周末在郑州开业,引来众多消费者排长队。该店当天销售额超过65万元,刷新品牌全球单日单店销售纪录。

其实,河南首店并不是首次出现类似情形的门店。此前,7-ELEVEN曾在西安、福州、长沙等地创造39万元、42万元、50万元的开业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7-ELEVEN多次刷新销售纪录的同时,同为日系便利店的罗森也在刷新其销售纪录。

今年8月,罗森首次进入唐山的6家门店在开业首日总销售额突破56万元,也创造了中国罗森新店开业综合销售额的新纪录。

在业内人士赖阳看来,7-ELEVEN、罗森之所以能在下沉市场中快速发展,是因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品质生活、时尚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已经到了一个爆发期,使得这些业态有了更多成长空间。

赖阳直言:“便利店的最大特点是和消费者的购买力相关,在便利店的发展历程中,人均6000美元以上、甚至1万美元的发展水平才能够使便利店迅速得到发展。”

蜂拥下沉市场

也正是嗅到了这样的契机,更多知名便利店品牌加速布局下沉市场。

在郑州首店创下全球纪录的同一天,7-ELEVEN湖南市场宣布开放加盟报名。这比原定在明年4月才逐步开放加盟的时间足足提前了半年。

接二连三刷新的销售额纪录,让外资便利店巨头在下沉市场看到希望,尤其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市场逐渐饱和后。

除了外资便利店品牌,本土便利店品牌也争相加速下沉布局。一向以开店速度著称的便利蜂,从今年2月起,已在深圳、济南等多个城市开店。

从去年10月宣布破千家门店后,截至今年5月,便利蜂对外公布的门店数量已超1500家。今年7月,“红旗便利”开启跨省之路,联合资产机构在兰州开设门店300家,首店在9月9日开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应链考验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一线城市便利店市场较为饱和,二三线城市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消费习惯的培育成为便利店企业市场扩张新阵地。

赖阳认为,便利店的下沉意味着全套的供应链体系都要下沉,而并不是简单开一两家门店。“因为便利店除了传统的快消品之外,搭载了相当多的鲜食、速食,这些品类对加工基地相应的配送半径距离是有一定要求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便利店在扩张之前,通常是要先考虑后面的供应链的布局。”和君咨询合伙人文志宏也认为,对于便利店企业来讲,供应链能力是否能够辐射或者支持到下沉的城市,是便利店发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上述报告还提到,“社区化”将成为便利店重要场景。当下,不少超市品牌开始密集布局社区业态,其中不乏大润发、盒马等超市行业的头部玩家。

据了解,今年3月,盒马宣布,盒马mini将大规模加速开店,并向全国复制;6月,国美首家社区生鲜超市“美+生鲜”生活超市在通州开业;7月,大润发旗下小业态“小润发RT-mini”社区型超市在南通开业。

对此,赖阳认为,大店型业绩的下降导致探索面向社区的小店成为必然趋势,消费业态相互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但是不同的店型所具备的特点不同,针对的消费人群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