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生长发育先后顺序略有差异,大运动和细运动发育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一岁至15个月左右的孩子,应该可以学会慢慢走路,但因为走路还不是很熟练,有可能会出现不稳的情况。但家长需要检查一下,孩子走路不稳是因为踮脚尖还是因为掌握不好平衡导致的,要检查一下孩子臀纹是否对称。如果是因为踮脚尖,或者是臀纹不对称而出现的走路不稳建议带宝宝走路不能这样。

娃学走路这件事,可不能乱教的,用不对方法等于帮倒忙哦。 想让娃尽早走得稳,别做下面这些事。

宝宝走路不稳,一般跟小脑发育有关系,或者是由于缺乏微量元素引起的,如果小脑发育正常,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补充点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宝宝的生长发育,平时可以给宝宝吃点蔬菜泥水果泥儿,肉泥蛋黄的,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要多带宝宝出去晒晒太阳。

学步早的宝宝可能九个月左右就迈开腿跃跃欲试了,而一些谨慎的宝宝会到15个月才尝试走路。 不要过分焦虑,宝宝18个月前学会走路都是正常的。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小方法,能真正帮到宝宝尽快学会自己走路。

1、学走前先学蹲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

教会学步期的宝宝“蹲”这项技能,非常重要。这个动作不仅能加强孩子臀部和大腿的肌肉强度,还能教会宝宝转移重心,让他学会保护自己。妈妈们可以找几个宝宝喜爱的玩具放在他脚边,鼓励站着的宝宝自己把玩具捡起来。

除了蹲以外,妈妈还可以告诉宝宝(亲身示范):“如果感觉要摔跤了,害怕了,就马上一屁股坐下。”这比蹲简单多了,宝宝学到这个技能,不再担心摔跤,自然就更敢大胆走了。

2、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 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 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 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实在觉得室内太冷,给宝宝添一双防滑袜就够了。

3、选择合适的学步玩具

虽然咱们前面提到了学步车、学步带都对孩子学走路没啥帮助,但是妈妈们仍然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学步的玩具。不要使用婴儿学步车,弹跳椅、四轮小车或小推车是更好的选择。

妈妈在给孩子买推拉小车时,注意车轮不要太滑,滚动太快可能会让宝宝跟不上步伐。

4、鼓励每一个小进步

当宝宝愿意尝试迈出第一步,家人们一定要给宝宝及时的表扬和支持。这会让宝宝明白,自己在做的事很正确。多走几步还能得到表扬呢,宝宝更有兴趣学步了。

家长们陪着宝宝一起做游戏,也会让宝宝爱上走路。比如爸爸妈妈面对面坐着,让宝宝来回走。宝宝安全感也“蹭蹭蹭”上升,就算摔倒也是在温暖的怀抱中。

等到宝宝熟练了,爸爸妈妈再慢慢拉大彼此间的距离,让宝宝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宝宝刚学会走路是不怎么稳的,慢慢来吧,别着急哦,平常在大人的看 护下多给宝宝锻炼的机会,过段时间就会走得稳了,1岁多就会自己走路还是很不错的。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 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 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 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 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