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三大省会城市,沈阳,长春,哈尔滨,这仨城市各有特色,沈阳占据地理优势,着力发展工业与科技,长春在城市规划方面极具特色,这几年的发展也丝毫不逊色,但要说到城市旅游的知名度,哈尔滨似乎更有优势,知名度要大一些。

哈尔滨这座城市,很年轻,说起它的诞生,就不得不提到清朝大臣李鸿章,1896年,李鸿章在莫斯科签订《中俄密约》,这个条约中规定俄国可以在中国的吉林、黑龙江两省修建铁路,就是所谓的“中东铁路”。

哈尔滨,也可以说是一座因铁路而兴的城市,从铁路线沿线的一个站逐步发展形成了一座城市。

关于哈尔滨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比如在蒙语中,哈尔滨是平地,黑色的河滩;在满语中,哈尔滨是天鹅,渡口,晒网场;在女真语中,哈尔滨是光荣与梦想。

很早以前,哈尔滨这块儿是肃慎人的故地,肃慎人也是满族和金王朝的祖先。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肃慎燕毫,吾北土也”的记载。几千年来,哈尔滨是满族人,锡伯人,鄂温克人,达斡尔人,鄂伦春人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哈尔滨这座城市,可以说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不仅有闯关东来的中国人,还有很多是来自异乡的外国人。

二十世纪初的两次世界大战,全球有数亿人卷入战争,很多人背井离乡,而哈尔滨,是这些人选中的流亡城市之一。

到1922年,流亡到哈尔滨的俄国人有15.5万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为了躲避战乱,逃亡到哈尔滨的犹太人有5.5万人之多。

1931年秋,朱自清先生曾到哈尔滨,在给叶圣陶的信中说:

“道里纯粹不是中国味儿,街上满眼都是俄国人,走着的,坐着的,女人比那儿似乎都要多些,据说道里(区)俄国人也只十几万,中国人有三十几万,但俄国人大约喜欢上街,所以便觉得满街都是……这种忙里闲的光景,别处是没有的。”

曾经有个统计,当时的外国侨民数量,曾占这座城市总人口的二分之一,中西方文化在此碰撞,在哈尔滨的街头出现了很多拥有异国情调的建筑。

早些年,哈尔滨有着非常雅致的称号,“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除此之外,还有“教堂之国”和“榆树之城”的称号,现在的哈尔滨更多被称为“冰城”。

在冰雪旅游方面,哈尔滨非常有优势,比如被多数人熟知的冰雪大世界,那些冰灯、雪雕宛如冬日里的童话世界,每一年都有所变化,正是这种旅游的资源,让哈尔滨的知名度越来越高。

关于哈尔滨“冰灯”的来历,在作家阿成的书中对此有过一点介绍,似乎是与传统的“上元灯节”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概是早年间,哈尔滨的冬夜漆黑又漫长。一般赶马车的车老板要用饮水桶冻一个空心的“冰桶”,里面放入蜡烛用来照明,由此冰灯就这样发明出来了。

这种冰灯的制作过程也不复杂,将饮水的桶打满水,放到室外去冻,当水的外层、顶层和底层都冻上之后,掏开上面的脆冰,把里面的水倒出来,这样就成了一个桶型的冰砣,也就是冰罩,然后再在里面放上蜡烛,点燃以后就可以照明了。

这种冰灯可以用来夜间照明,比如夜间赶车走路,或夜间喂马,再发展发展,有的人家把这种冰灯放在自家院子门口,再后来有一些商家、客栈、饭馆,在门前常用这种冰做的灯照明,招揽客人。

Via.新华社

虽说冰雪旅游方面,一直都是哈尔滨最为知名,不过最近沈阳和长春也在发力,发展冰雪经济,打造冰雪文化,这仨城市不管去哪一个,都挺值得冬天来玩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