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太史公写的孔子世家后,我感觉这不是一个教主的平生履历,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求索。

孔子年幼丧父家境贫寒,又生在“折骨而炊,易子而食”,“争地之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的春秋战国时代,子杀父,臣弑君的惨剧一幕幕上演,老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目睹了这一切,孔子也一定想寻找解决的办法,他最终选择向过去寻找力量——“复礼”。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不是目的,止兵息戈才是目的。很多人因为孔子为旧的统治者说话而喷他,实在是大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虽然往往以旧统治者维护者的面貌示人,但他根本不愚忠当时的统治者,反而经常跳槽,当他发觉该国的统治者无法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时候,诀别毫不犹豫。当年他离开鲁国周游列国时,年纪已经56岁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孔子和法家的创始人们完全不一样。

与之相反,法家是什么?通过严刑峻法来强化领导的权利,通过攀附于领导求得自身的荣华富贵,这便是法家。法家与法律的捍卫者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人可不要望文生义。

而儒家是什么呢?

孔子说,是“仁礼”,是因材施教,是“中庸之道”的思想。

孟子说,是“仁政”,是人性本善,是“民贵君轻”的思想。

荀子说,是“诡计“,是人性本恶,是“天行有常”的思想。

是啊,每个人的儒家都不一样。

他们共同点是都是个人在向内心求索后向乱世给出的答卷。

何况孔子虽然德高望重,但他并非一个死板的人。相反,他非常的懂得变通,甚至超过了一些现代人。

比如当他被人挟持,要求立下誓言,不得前往战乱国后,他在出了城门儿之后就把誓言抛诸脑后,

并且孔子一己之力锁死了自他以后所有中华文明诞生的世界伟人和当世英杰的行为轨迹。

要求后世所有如他一样拥有巨大能力的人,必须以天下为己任,以造福天下苍生为最高追求,并且永久锁死此道德原则和评价体系。

无论你是拥有什么伟大力量的人,你必须以天下苍生的幸福安康为己任,哪怕是装,你也要把这个大义装出来。

假如你不顾任何廉耻倒行逆施,轻则身死族灭,重则遗臭万年;假如你是世界伟人又愿意为了天下苍生尽心尽力,那么不仅在当世会收到极高的社会评价和生活便利,甚至你的子孙后代也会因此而受到福泽,哪怕你犯了死罪,皇帝看到你是范仲淹的后裔,也能死罪改嘉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纵观人类历史,能力强大的个体一般没有造福全人类的念头,都是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成就感为轨迹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