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样的人,会想到要颠覆存在已久、被人们深信与追求的IQ测验? 他不仅不反智,还发掘了人们更多面向的天赋,被称为「多元智能之父」。 哈佛大学退休教授加德纳在新出版的回忆录中,以自己的成长经验解密,还教大人如何带领孩子,成为未来所需要的人才。

陪伴每个父母和小孩,成为更好的自己。

让每位父母、教育工作者,都有能力,以生命滋养另一个生命,带领孩子,走向海阔天空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颖婕 制图

在美国,有 颠覆千百年教育思想、反对IQ测验的教育与心理学者,掀起全世界的教改浪潮。

他在40年前就倡议多元智能(multiple intelligences),认为智商不是只有一个面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天分,而且要持续、广泛地学习,才能因应时代变化。

他就是拥有二十多项荣誉学位的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退休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

他的这些想法,在今天都已成为广为接受的显学,也是教育者、父母追求的目标。

他也是哈佛教育研究所1967年成立的「零点计划」(Project Zero)的重要台柱,研究人们的聪明才智、学习、理解、思考、组织与创新,「零点计划」宛如全球的教改实验研究室,至今持续探索如何教育下一代成为快乐又成功的社会资产。

77岁的加德纳已经出版超过30本书,仍然乐于笔耕。

在2020年出版的回忆录《A Synthesizing Mind》(暂译《统合心智》)中,除了畅谈他的学习与成长历程,探究这些脉络的过去,也指出未来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方向。

这本书再度成为教育者「追星」的目标,彷佛可以藉此解剖他的脑,找到学习与成长的法宝。

8种多元智能,打破IQ决定论

长年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加德纳,在1983年就提出,人类有「多元智能」。

除了我们在传统智力测验中看过的语言、数学逻辑与空间,其他像是音乐、身体动觉、内省、人际等智能,也对于人与社会的发展和成功至为重要,值得父母与老师们探索,启发孩子的天赋。

后来,他又从这些智能与社会发展的脉动中,归纳出在未来世界成功所需的心智能力,帮助教育者与父母们打造孩子,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人才。

这些面向包括专业修练(disciplined mind)、跨领域统合(synthesizing mind)、创造(creating mind)、尊重(respectful mind)、伦理(ethical mind)等心智。

其中的跨领域统合,是迈向千变万化又难以预测的未来最重要的新能力,也是他在新书中,以自己的成长经验亲身说明,让大家有迹可循,可以试着带领孩子培养的能力。

加德纳的故事,从父母说起,他们是在二次大战前后,众多为了生存从德国迁居美国的犹太家庭之一。

原是中产阶级出身的父母,到了美国,因为环境剧变、加上几乎散尽家财,在生活压力下,都沦为劳动阶级,但并没有忘记中产知识分子对于教育下一代的热情。

加德纳出生前,哥哥就因为一场雪撬意外而过世。所以他的父母对他非常保护,几乎不准他参加各种运动。

他不但跟美国男孩疯狂的美式足球绝缘,就连脚踏车,也是二十几岁以后才初次接触。

也因此,虽然他的个性不算内向,童年却几乎都沉浸在书堆、钢琴、听音乐与写作中。

还好,他也很喜欢这些活动。甚至,在他7岁时,就开始自己编一份报纸,用二、三指神功卖力地在打字机上写稿,统整他所知、或读到的事情,印出来分给同学和邻居读。

编校刊、高四生研讨课 开启多元天赋和心智

他自幼聪颖,也常上电视、媒体参加各种比赛,全镇的人都认识他,很多人建议他的父母应该带他去参加智商检定,或者转学,别在乡下地方被埋没了。

当时他们住在宾州的斯克兰顿(Scranton),就是21世纪美国最受欢迎长寿剧之一的《办公室》(The Office)所在地,现在已经发展成宾州的大型城镇。

他13岁时,父母终于下定决心,带着他到纽泽西的大城,做完整的智力测验。

他们花了几百美元(相当于现在的几千美元),耗了好几天做各种评量,得到的结果是:加德纳真的很聪明,有很多才华,特别适合往文书、记事方面的工作发展。

这是1956年的智力测验,他们一家对这份跋涉多日、花了几百美元做出来的「完整」评估,哭笑不得。这也是他首次对IQ测验质疑。

不过,父母还是帮他转了学。他回顾,在新的中学,有二件事开启了他的多元天赋与统合心智。

第一件是编校刊。

不同于7岁时的初次尝试,这一回,他和同学除了写文章,还要兼顾文章风格、组成与责任,编务行政,甚至营销等等不同领域的事务,而且都不是在学校的既定科目可以学到。

大家边做边学,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研读写作,都要跨领域的融会贯通,愈学愈多、愈学愈快、愈学愈好。

第二件事,是学校聚集了资赋优异的学生所组成的高四生研讨课程(Senior Seminar,美国高中修习时间为四年,称高四生为senior)。

他们广泛研读包括历史、政治、文学、人物等名著与各种评论,除了读,还要思考、综合不同学科与文本的内容,讨论、辩论与写作。

加德纳除了享受这些课内与课外的学习,他的智识成长与学术功力也大为提升,之后进入了当时还只有学院规模的哈佛(Harvard College)。

哈佛要求除汇总不同内容 还要提出创见和新问题

进大学后,第一次交专题报告,他就踢到了铁板。

挟着高中校刊专业写手与研讨课程养成的自信,他洋洋洒洒地写了5页,信心满满地交出去。

没想到治学严谨、后来获得美国国家人文奖章的老师卡兹(Stanley Katz)给他的评语是「这不是第一版草稿吗?」

这对加纳德不只是打击,更是一记警钟与重大的学习里程碑。

在跟老师与同学讨论后,他了解,学习一件事,除了消化与反思学到、读到的东西,还要提出犀利的评论,发人省思与吸引人的问题,并且提出对该议题新的见解。

这也让他的统合心智再往前跨一大步。

在此之前,他拥有的是传统的统合能力(conventional synthesis),只要能汇总不同的既有内容。

在此之后,他锻炼了有原创性的统合心智(original synthesis),不但要专精已知的素材,还要提出新的创见与问题。

后来,他因此走向新研究领域:社会关系(social relation)。

因为在这个领域中,要结合特定的心理、社会、人类学、政治、经济学,还要加上统计、实验设计等能力,进行专题研究分析,阐述当前现况。

这更带着他发掘自己的热情与能力,走向学者之路。

多数像他这样家道中落的犹太男孩,都是走向从医或是执法之路。

他其实也修了为念医学院得先修的生物、化学,还到医院的急诊室工作过,但他不喜欢看到血。至于学法律,他怕有一天得为他不认同、甚至明明做错事的人辩护。

但是作为学者,他可以发掘、整合新的议题,与不同的族群接触、共同研究,不断地温故知新,推展新的演进,这些正是他逐渐练就、也乐在其中的本领。

就这么持续地温故知新,提出新的见解,他进入了新的心理学领域,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也成了新一代教育者的宗师。

他回顾在当时参加学术会议的场景,人们排着队请他签书、握手,有如今天粉丝拿着手机跟大师们自拍、上传社群媒体的盛况。

改变「相信单一纸笔测验分数」的价值观

但他不愿被这样的成就俘虏、自限,所以持续自我挑战。

他发现多元智能只是提醒大家各种天赋的存在,但仍无法说明如何因应社会需求与变化,或至少无法完全解释他的自我成长与研究。

所以又提出未来所需要的5种心智,并且结合多元智能的操练。

例如,透过演练人际智能,来养成尊重人的心智,这又是他操练统合心智的另一项实践。

统合心智的培养,不只有赖个人长时间的累积与演练,还有不同人事物的刺激。

加德纳提到,他所遇到的不同类型的老师、朋友、甚至不同性格的父母,都对他融会贯通不同的领域有很大的帮助,让他能以不同的方式理解与思考,并且能够举一反三。

跨领域的接触,也提供统合心智的多重养分。

他指出,在念博士班时,借用了所热爱的艺术的观察,来理解哲学家与教育学家的理念,还写了50页的长文,得到认可。

这个经验也给了他灵感,可以结合认知心理学与科学发展,来开创新的研究。

面对未来,除了统合心智,他更提醒大家要发挥尊重心智与伦理心智,思考对别人、社会与未来的影响,把事情做对、做好。

他举例,在小学时,曾经因为指出老师的错误,而被当众打手背。

他回家后告诉妈妈,妈妈带着他去找校长讨公道,校长要求这位后台很硬的老师跟他们道歉。

他回忆,这就是尊重与伦理心智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一己之私而颠倒是非、甚至牺牲他人。

要发挥这些多元智能与培养未来所需要的心智,需要父母改变既定的价值观。

最基本的是不要单单相信、差点误了他一生的纸上测验的分数,多让孩子接触课本以外的世界,持续地跨界、探索、发问,创造新的事物。

★版权所有,转载前请申请开白,核准授权之内容须完整加注作者及出处,出处为亲子天下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