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也不知道投降后会不会被杀,是否屠城只在胜利者的一念之间。屠不屠城和是否抵抗无关,只和胜利者的良知和道德有关。

1645年5月,多铎率清军围困扬州城,史可法率众抵抗。城破之后,多铎亲自招揽史可法,然而史可法宁死不降,从容就义。之后多铎下令屠城,清军在扬州烧杀抢掠十天,杀得尸横遍野,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十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扬州十日”是史可法造成的吗?要知道清军可不只是屠了扬州,清军横扫江南之时,嘉定、苏州、昆山、嘉兴、海宁,江阴、金华、南昌、赣州、厦门、潮州等地都发生了大屠杀,这些地方都有史可法吗?

当初清军几乎是破一城就屠一城,这是那时候清军的战略所决定的。满人少,无力统治这么广袤的领土,屠城一是为了减少抵抗,二是为了抢钱圈地。

不消灭土地上原本的主人,他们怎么能占据这片土地呢?人口就是国力,这些昔日明朝的百姓活着对刚入关满清来说就是巨大的威胁,他们在,事情就会有反复,所以投不投降,清军都会屠城。

至于南京,那是南明的首都,具有极高的政治象征意义。再加上南京的无耻文人争相卖国,在新主子面前谄媚,让征服者们心情大好,这才没有屠城。

钱谦益是明朝的文魁,东林党的魁首,自负正气凛然。可是大难临头之时,果断为了前途抛弃了气节。他和柳如原本相约投水殉国,船到了湖中央,柳如是说:“你殉国,我殉夫。”钱谦益却推脱水太冷了,乘船而归,最后出现在了迎接满清的队伍前列。其气节连一秦淮河上的女子都不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满清没有屠城也不是钱谦益的功劳,他只是碰巧遇见了对方心情好,再加上南京极具象征意义,对方不敢轻易屠城。这不是争取而来的,而是赌来的。

钱谦益此举无异于放下武器,垂下脖子。而对方手持武器,砍不砍下来只是一念之间,指望对方手下留情来使得自己苟活是可耻的,那些吹嘘钱谦益保全了南京城百姓的人也是可耻的,若大家都学钱谦益,抗日战争还打得了八年吗?

为国而死是忠诚,誓死不降是气节。忠诚和气节永远都是脊梁,我们需要的是千千万万的史可法,而不是永遭唾弃的钱谦益!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