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种类繁多,粗粮细作,细粮精做,花样迭翻,山西面食且不说花馍、锅盔、太谷饼等面点,单“煮面”一项就演练出削、剔、拨、擦、抿、压、拉、搓等二十多种技法。除刀削面外,剔尖、猫耳朵、河捞、擦圪蚪、莜面栲栳栳,能叫上的或叫不上名字的面食不胜枚举,其中,剔尖更是于2012年成功申遗,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剔尖又称拨鱼、剔拨股,一根筷子,一口锅,一团面就可以做一碗面,原产地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是流行于山西运城、晋中等地的传统面食,高手剔出的剔尖,呈中间圆、两头尖形状,用筷子沿盘边剔面,筋软爽口,易于消化,是山西面食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种,也是山西人民的主要午餐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剔尖又名“拨股”,背后还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据《传统面食》记载,唐贞观年间,八百里秦川大旱,魏征荐绵山高僧田善友祈雨,后大雨倾盆,济助万民。李世民为报祈雨之恩,带领满朝文武赴绵山还愿,皇妹八姑随同前往,八姑叩拜五龙圣母为师,不愿再返长安,便在绵山诵经修行,为乡民采药医病。一日,八姑为一患病老妪配药、做饭,和面时,软了加面,硬了加水,最后还是将面和得稀软。眼看锅中水开,八姑急中生智,随手拿起一块木板,将软面团放于板上,用一根筷子试着往开水锅中拨,竟拨出了一根根面条。煮熟盛碗,老妪吃着香,就问:“孩子,这叫什么?”八姑将“这”误听成“你”字,脱口说:“叫八姑。”老妪误听为“拨股”,从此介休就有了“拨股”面,也是最早的剔尖。

2017年山西会馆带着“颜值担当”五色剔尖走上《世界面食大会》的舞台,五色剔尖,以荞面、豆面、玉米面、高粱面和全麦面五种面粉为主,在夏天食用有养生功效,其中富含的粗粮纤维可以通便清肠。由于粗粮面本身吃上去会有发酥的感觉,而剔尖面讲究的就是一个筋道,于是在将五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时,面粉配比成为最大的问题,五种颜色每个颜色配比不一样,需要反复实验,才能做到既有粗粮的味道,又不失面的筋道。山西会馆也为五色剔尖赋予美好寓意,取五福临门之意,五福特指“福、禄、寿、喜、财”,分别对应五种精心调配的卤汁,“福”,红油鱼片豆腐丝卤,寓意年年有余;“禄”,豆芽西葫芦丝卤,豆芽象征如意、葫芦象征官,取意如意做官;经典面卤,主材选用瘦肉丁,“瘦”通“寿”,取谐义,寓意长寿;“喜”,西红柿酱,代表喜庆;“财”,白菜小炒肉卤,寓意百财。五色剔尖凭借其清新色泽、香滑爽口,在比赛中脱颖而出,成功评为十佳面食单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仅看重“味道”,更看重“情景”。即使是小到一碗面、一双筷子、一只碗,可以讲述出一个好故事,那么“这碗面”就更能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山西会馆五色剔尖作为“颜值担当”,不仅美观、寓意满满,背后还有着美丽的传说,试问这样的五色剔尖谁不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