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开国将领中,很多将领级别一样,但军衔不同,像准兵团级中,多数人授中将,但也有人授上将,还有人授少将,像贺炳炎上将与段苏权少将。为何差距这么大?

先说说贺炳炎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在少年时跟随父亲参加了贺老总的部队,长期在湘鄂西战斗。他年纪不大,但战绩不小,一直是贺老总的心腹爱将。

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胳膊中弹,贺老总为了给贺炳炎留出足够的时间做手术,不惜一切代价阻击敌军。

他在队伍成长很快,成为了红二军团的一面师长。

抗战时,他担任了120师团长、旅长;解放时,他担任了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军长等职。

在战争年代,他跟随贺老总南征北战一二十年。

解放后被评为准兵团级,授予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授予上将?按贺炳炎的级别是不够的,至少应该是副兵团级才行。那是因为贺炳炎代表了红二军团,这支部队将才凋零,但上将中不能没有代表。

再说说段苏权

段苏权是红六军团的将领,曾担任过师政委,因为在掩护主力部队撤离的战斗中负伤,而留下来,后来与部队失去联系。这样情况下,回到了老家3年时间。

抗战时,他才找到自己的队伍,在晋察冀军区工作,担任了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解放时,他担任了冀热察军区司令员,后来担任了东野八纵司令员、东北军区副参谋长等职。

他解放后被评为准兵团级,但授予了少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级别再正军级之上,怎么也应该是中将,为何是少将?这主要因为离队3年的缘故,所以“暂授少将”。

不难看出,这两位授衔并非只按照职务和级别高低来的,而是经过全面考量而人为因素评定的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