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古代,近代的时候嫡庶之分依旧非常明显。民国初年,有个风云人物叫做谭延闿,曾经担任过湖南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等职务,他就是一个庶子,因而小时候过得非常憋屈。

谭延闿的生母原本是家里的丫鬟,后来被其父收为小妾,为谭家生了三个孩子。即便如此,她依旧是个伺候人的命。

每当吃饭的时候,谭延闿的生母都要站在饭桌边上给父亲和嫡母夹菜倒酒,伺候他们用餐。所以谭延闿小时候每到吃饭就非常难熬,因为嫡母每次心情不好都会找她生母的茬,非打即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谭延闿后来发愤图强,在会试上考了第一名,成为了湖南二百年间第一位会元,他的父亲非常高兴,这才同意他的生母不用伺候用餐,可以上桌子吃饭。但是他生母的身份依旧是个妾啊,所以去世的时候,棺材不能从正门出去,只能走偏门,最后谭延闿大发雷霆,直接扑到了生母的棺材上哭喊道:“我谭延闿死了!我要从正门出殡!”

介于谭延闿的身份地位,谭家长辈最终同意了。

这件事情发生在民国,像谭延闿这样的人都不能彻底摆脱嫡庶之分,更何况其他人。在古代,这种观念更加地根深蒂固。

要弄懂嫡庶之分,就要先从妻妾的分别开始说起。

平时我们都说古代是一夫多妻制,其实不然,自古以来我们就是一夫一妻制的,只不过是一夫一妻多妾。

娶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必须要三媒六聘、明媒正娶,妻子在后宅之中说一不二,是真正的女主人。并且还要写入族谱,死后要入祠堂,享受后代香火,是真正意义上的自家人了。

娶妾则是没有那么多规矩,一般是一个软轿从侧门抬进门即可。妾的地位远远不如妻,只是比奴婢要高一些,娶进来也是伺候人的。

妾几乎是没有人身自由,妻可以惩罚、卖掉、甚至打死小妾。并且妾死后是不能入祖坟和丈夫合葬的。

一家之主的孩子,无论是妻还是妾所生,都要称呼正妻为母亲,若是庶子,则要称呼自己生母为姨娘或者小娘。在这种情况下,妾所生的孩子在家中地位可想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嫡与庶就像云和泥

嫡子在家中的地位和对财产的继承权不容置疑,大到爵位,小到财物,嫡子拥有绝对的继承权。

而庶子能继承多少财产,完全取决于父亲的宠爱程度,并且只要家里的长辈还在,庶子一般是不能够分家的,只能在活在嫡子的阴影之中。

所以很多世家大族的庶子才会选择出去流浪,或者从军,或者成为游侠,总之不想在家里仰人鼻息,想要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而嫡庶之分在女儿的身上更加明显,一个家庭中,嫡女的吃喝用度,金银首饰,身边的丫鬟侍女都要远远优于庶女。嫁人的时候,嫡女是嫁给别人当正妻,嫁妆丰厚,去了就是当家主母。

庶女想要做当家主母就只能底嫁,一般嫁不到门当户对的人家。要么就是嫁给庶子,或者嫁给对方的嫡子做妾,甚至和本家的嫡女一起嫁过去,作为“帮衬”的人,还要以妾的身份伺候嫡女。这种地位,嫁妆自然也不会丰厚了。

为什么会有嫡庶之分呢?

武王伐纣之后,周天子分封天下,诸侯们众星拱月。家天下的格局确立之后,就要面临着传承的问题。天子后宫之中女人多,儿子也多,那么谁来继承天下呢?于是嫡长子继承的制度应运而生。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制度,嫡子和庶子开始有了区别,嫡长子享有继承权,但是介于古代孩子的夭折率,其他嫡子也有可能继承王位。要等嫡子全部死去才会轮到庶子,这就是小概率事件了。所以此后封建王朝的资源都向嫡子的身上倾斜,这是为了培养下一代的王。而庶子则会被限制资源,以免做大威胁到嫡子的地位,给江山带来动荡。

周朝王室这一套礼法的形成,使得各诸侯,达官贵人,甚至平民有样学样,最后形成了一套普遍适用的礼法。其实从根本上看来,嫡庶之分虽然对庶子有太多的不公平,但是却维持了家族在传承过程中的稳定,这才是世家大族最看重的。

(全文完)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