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犁耙,夏挥铁锄,秋舞镰刀,这可能是出生于上个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农村孩子的共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村农忙的时候,就连孩子也需要跟着家长去到田里帮忙干活,累了向大人抱怨腰酸,还会被一句"小孩子哪来的腰"顶回去。对于陕西省神木市栏杆堡镇的农民折文彪来说,那是他记忆深处干过的最累的农活,好在他的下一代已经不需要再经历这些了。

作为较早开展机械化改革的地区,神木市在1996年开始引进先进的机械化农业设备,先是小型农机,然后是大型耕种机械和收割机械,到了如今,神木市的大块山坡都被平整成了宽幅梯田,各种各样的农机都能使用,机械化播种,一天可以种玉米60多亩,谷子100多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折文彪也在2012年牵头组建了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购置了上百件中大型农耕机器,租种了3900多亩土地种植玉米、红葱、马铃薯等,农业机械让生产变得更高效、更规模化,折文彪再也不想回到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活跃在生产一线的农民来说,农业机械化将他们从繁忙的农业耕作中解放了出来,而被解放的他们则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价值。

云南是"中国咖啡之源",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开始大规模种植咖啡,如今全中国有超过99%的咖啡产量都是来自于云南。但是这些动辄就要几百上千元每公斤的咖啡豆,却没能给种植它的农民带来足够的回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金融数据研究平台JingData的数据显示,在咖啡产业链中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分配失衡现象——作为上游种植者的农民只能获得1%的利益,处于价值链的最底端,中游加工环节获得了6%的利益,而剩下的93%利益全部被下游流通环节收入囊中。

为了能够打破这种失衡的现状,云南的咖啡树农们果断地拥抱了互联网。在电商平台拼多多的"原产地直发"模式下,云南咖啡的产业链条被大幅缩短,流通环节层层加价剥削利益的现象得到控制,而作为上游的农民们在价值链中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提高,实现增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益于此,云南的发展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可见的收入增长让大批外出打工的青年选择回乡务农、创业,振兴当地经济。

如今,中国正在从农业文明过渡向工业文明,三农问题也开始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产品上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提高机械化程度、加深互联网布局,将会成为未来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两架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