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国之根本,我国自古以来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而教师是教育的直接参与者,那么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呢?以前曾经有这样的句子,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相信大家都知道这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哪怕只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我们也要一辈子把这位老师当作父亲来看待,比喻学生们对待老师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敬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我国的教育传统来看,上到古代的一国之君,下到普通的平民百姓都非常遵从、尊敬老师。比如,东汉时期的汉明帝刘庄一生对他的老师都非常的敬重,在位期间经常拜访自己的老师,而且让老师像上课的时候那样高坐在东面,自己则在一旁聆听老师的教诲,并且还多次将朝中的文武百官和老师教过的学生召集到一起叩老师行弟子大礼。当遇到老师生病时,每次前去探望,他快到达时就下车走路前进,以此来表达自己深深的敬意,普通的平民百姓也是如此尊敬自己的老师。

在上课的时候,老师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有听话的学霸也有调皮捣乱的“学渣”,在以前的传统中,当遇到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教师往往会使用一定的“教育方式”甚至体罚来惩罚学生,而且整个社会都认可教师的做法,并且觉得这是必要的的做法。但是近几年,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与教师的地位已经被颠倒了。

教育部的“最新”通知,犯错可能被开除,学生们欲哭无泪,老师却表示非常支持

教师不再是以前的神圣职业,教师已经被当作一份普通的工作,学生也不再是以往的学生。教师或多或少的被孤立,学生们不仅身带光环,而且还拥有层层的保护,当老师处罚学生时,只要学生一哭二闹,当地的教育部门就会高度紧张,如今,教师因为批评学生受到处罚的案例屡见报端,此外,教师自身也拥有较大的职业危机感,很多的教师都感觉到了自身的压力,每当和学生之间发生点小摩擦时,社会上的矛头就会纷纷指向老师,因此教师为求自保而不得不屈服于学生,我们社会上的某些人在不断地亵渎老师的地位,以此来冲击大家的认知,这也导致即使学生犯错了,老师也不怎么敢于“处罚学生”,很多的教学活动都不易开展,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成绩。对此,就在2020年12月29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个通知中指出,当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教师可以实施教育惩戒;第一、对于情节轻微的学生,具体措施包括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点名批评、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增加额外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课后教导等;第二、对于较重教育惩戒适用于违规违纪情节较重或者经当场教育惩戒拒不改正的学生,包括承担校内公共服务、接受专门的校规校纪和行为规则教育、被暂停或者限制参加游览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第三、对于违规违纪情节严重或者影响恶劣且必须是小学高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生,包括停课停学、专门人员辅导等。

对此,很多同学纷纷表示欲哭无泪,当前教师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对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来说,处罚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还是继续我行我素,老师继续惩戒,如此循环下去。当然,一些老师纷纷表示了支持,未成年人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先学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就像成年人违反了相关规定要接受惩罚一样,未成年人在校内也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后果。

笔者有话说

当学生犯错的时候,针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要做到公正的惩罚、并且要注意惩罚的适度、适量;而且惩罚后应该继续给予学生帮助、引导和关爱,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教育”作用。

你怎么看待?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