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考研终于落下帷幕,多少莘莘学子为了这一刻拼尽全力,奋力煎熬。

学历依然是就业的敲门砖,多少人凭借努力改变了命运,走上了不同的人生轨道。

考生在考场奋笔疾书,家长在考场外焦急等待。

但是,在山东济南的某考点,竟然出现了一个5岁孩子的身影。

原来,这个男孩,是被妈妈拉去提前体验考研氛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男孩开心地望着学校门口,一蹦一跳地认为妈妈带他去了游乐场。

他脸上愉悦的表情和其他等待考生家长表情的凝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紧张窒息”的氛围,5岁的他完全感受不到。

男孩的妈妈说:

“孩子还有16年,5840天就考研了,提前带过来感受氛围,对孩子成长有帮助。”

一个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5岁的孩子能感受到什么氛围?

一个5岁的孩童,正是玩乐的年纪,却被父母的焦虑,过早地汇入考试的洪流,何等可笑!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当下父母的普遍共识。

殊不知,父母的过度焦虑,正在毁掉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父母焦虑的本质,是无法接受孩子终将平凡

很多人小时的梦想,是长大后能站在金字塔顶端。

但努力了几十年,依然无法触及顶端时,便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期盼孩子能出人头地,替他们圆梦。

他们为孩子的前程奔波,为孩子的未来铺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一个平凡无奇的自己,再有一个无比平凡的孩子重复他们的命运。

安徽阜阳,就有这样一位父亲,和儿子在街头争吵起来。

父亲一脸嫌弃地手扶三轮车的车身,看着儿子奋力吆喝摆地摊卖水的样子,他无法接受。

他认为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不应该是在写字楼里西装革履,做着体面的工作吗?

面对父亲的指责,男子双手抱拳,不停地对父亲鞠躬,说自己没本事,请求他放过自己。

这位父亲嫌弃儿子的每一份工作,送外卖、做销售、摆地摊,这让他的颜面受损。

他看到了儿子的满面灰尘,鄙夷儿子一身臭汗的衣衫,却唯独没有看到那颗为了生活拼搏向上的心。

有位网友的评论一语中的:这位父亲,是大多数父母的缩影。

一个碌碌无为、平凡无奇的人生,希望孩子来为他们增光添彩、扬眉吐气,让他们脸上有光,有为之炫耀的资本。

天涯上有条帖子,楼主问:是不是所有父母都接受不了孩子不如自己?

楼主的朋友无奈地说自己的儿子高考成绩不理想,尽管耗费了时间和精力补课,但仍然没有效果,只能上个专科。

楼主想劝她别心急,在得知男孩喜欢研究水电的爱好后,便建议她送去孩子学技术,当个维修工也不错。

谁知这句话惹怒了朋友,朋友黑着脸生气地说:“我可丢不起这个人!”

楼主提及她的朋友和爱人都出自名校,属于社会中上层。

按她的期望,孩子应比自己更好,结果现在连本科都考不上。

这种跌出预期的落差,是她不能接受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才是教育应达到的目的。

要高学历的父母接受孩子的低成就,要比接受自己平凡更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孩子期待太高,反而会害了孩子

知乎上有个问题:父母的高期待,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有个高赞回答是:会把孩子压成平庸的废材。

因为家长的高期待,会削弱他们对孩子的激励,导致孩子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肯定。

从而让孩子产生自卑,甚至有自我否定的心理。

父母希望孩子成才本没有过错,但是如果对孩子要求太高,很容易物极必反,最后伤及孩子一生。

同事的孩子果果,在中学时成绩排班级前三,还算得上优秀。

但自从升入高中后,尽管果果每天都拼力学习,成绩也只能排班级末位。

为了让学习成绩赶上去,她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夜里1点多睡觉。

可尽管如此,学习成绩仍未上升。

而她的父母,因为过去孩子成绩很优秀,所以不能接受现在的成绩排名。

觉得她一定是偷懒了,没认真学。

所以父母,给她请了各种老师补课,并亲自在一旁监督她学习,希望把成绩提上去。

因为压力太大,果果经常整晚睡不着,或者在梦中突然惊醒,满身都是汗。

尽管如此,她还是逼着自己拼命学,甚至比以前学到更晚,只因不想让父母失望。

最终,果果因为身体扛不住,在期末考试前住进了医院。

北京大学副教授蒋承说:

因对教育落后恐慌,导致每对父母都铆足了劲,推着孩子往前、再往前。

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给其他人,便想尽各种办法去推孩子,设法让孩子超过其他人。

可他们忘了,教育不是一阵子,而是一辈子的事情。

让孩子用短跑的方式跑马拉松,很可能没跑到一半,就跑不动了。

就像记录片《没有起跑线》里,一位家长说的这样:

你总想让孩子赢,但如果因过度逼迫,导致孩子心理出现问题,甚至自杀,那最后赢了什么?

放下对孩子的执念,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遗传学中有个理论,叫均值回归。

大意是说,父母的极端特征,不会随着基因完全遗传给后代。

后代的这一特征,会随着基因重组和时间推移,慢慢回归到平均值附近。

也就是说,即使父母都是学霸,他们的子女,也有可能落到普通人行列。

如果你的孩子,成为了一个普通人,也请你不要放弃。

因为即使是平凡的孩子,找到正确的方向,也会发现他们出彩的一面。

作者九边,讲过一个故事:

他有个大学同学,夫妻俩都是学霸,博士毕业。

但他们的孩子却很普通,学习成绩在班级垫底。

两人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时间,但孩子成绩始终上不去。

后来,他们调整了思路,不再逼着孩子学习,而去培养一些基本品格。

这些年坚持下来,孩子的成绩也有了起色,从垫底上升到了中等。

土耳其有句谚语:

“上帝为每只笨鸟都准备了一根矮树枝。”聪明的鸟有高树枝,而笨鸟也有矮树枝在等它。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路要走。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帮他们过上适合自己的生活,那他们也终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接受孩子的平凡,并转变对孩子的期望,是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就如作家刘继荣所说的:

“如果健康,如果快乐,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其实对孩子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超越别人,而是找到真正的自己。

他们不管成为英雄,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终会都有鲜花陪伴。

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才是父母真正的的不凡。

*作者:小宇宙。来源:教育致力于为0~15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