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咱给战国的四公子颁个最美男神奖的话,那非平原君莫属。

那么平原君到底有多美呢?

“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当然,这话可不是我瞎说的,是司马迁说的。

但你要说这位哥们能力如何,这,咱先得往下聊聊再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如你读了《史记》中的四公子列传,你看看《魏公子列传》、《孟尝君列传》还有《春申君列传》,你再看《平原君虞卿列传》,你或许会有个感叹,难道平原君就这?

你看,司马迁写魏无忌的时候,从不叫他的名字,只叫他公子,可见其对魏无忌的尊重,同时,他又说: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说明,魏无忌这个人品行修养确实很不错,他对人才也是以礼相待,所以,大伙都心甘情愿到他底下来做事。

那么,孟尝君虽然没有那么高大上的人设,不过人家有钱,家业大,他也好客,大把大把撒钱养宾客,人家也愿意来呀。

至于春申君,虽然司马迁没咋写他怎么待宾客,不过这位哥们能力还是不错的,开篇,司马迁就洒洒洋洋好几百字,描写了春申君是如何劝说秦昭王放弃攻打楚国的。

那句句都点到要害,说得秦昭王是心服口服。

只是到了平原君这里,也没见着司马迁对他有什么的描写啊。您好歹交代一下,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吧,可是没有这样的字句。

司马迁的笔墨就重点放在了介绍平原君的几个案例身上。

意思大概是说,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各位看官自行往下看吧,咱就不随口胡说了哈。

厄……。

看了半天《史记》,平原君爱不爱士,我没有看出来。他喜欢美女,美女也喜欢他,倒是挺明显的。

比如司马迁讲了一个小故事。

平原君家有一幢小楼,里面养了好多的美女。这幢楼呢,正好靠近民居。有一天,有一个腿脚不太方便的残疾人从平原君家的小楼附近路过。

正巧,平原君的一位美人看到了,就偷偷笑话他。于是,这个人就去跟平原君说,我听说您交贤下士,因此,我从千里之远跑到了您这里。没想到您的美人嘲笑我,我希望您替我把她的人头给我带来。

当着这位门客的面,平原君满脸堆笑,好好,我向您赔礼。一转身,平原君就嘲笑他,你以为你是谁呀,敢要我美人的人头,真是反了天了。

后来,平原君门下的很多士人听说了这个事,他们知道平原君这个人根本不在乎士人,他只在乎他的美人。所以有很多人就从他门下退出来,投奔到别人那里去了。

过了不到一年,平原君一看,好家伙,门客都走了一半了,这都没人了,这哪成。

他这才想起来那个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于是,把自己美人杀了,亲自去向他上门道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那以后,平原君门下的士人才慢慢又多了起来。

仔细揣摩一下这个故事,你会发现,平原君他真的看中的是这些士吗?是这些门客吗?

未必吧!

他在意的是这些人能够给他带来的利益。

在春秋战国时期,这些士人尽管看起来可能只是一个个小小的角色,但是他们游走在各诸侯之间,有时候或许在大王面前说一句话两句话,就有可能改变整个国家的局面,结束一场战争的发生。

士人在诸侯与诸侯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了这些士人门客,那么他在赵王面前,在诸侯面前的话语权是不是少了呢?

可能连说句话的份都没了,这是他所真正担心的。

至于这些门客是谁,是谁,又是谁,他是管不了那么多的。

比如有一位门客叫毛遂,来了好几年了,平原君都不知道这个人叫啥,

你想想,魏公子请门客的时候都是跑去亲自去请的,还跟他们交谈,对每个人都非常熟悉。孟尝君好歹也叫人拿个小本本,把这些门客们的情况记录下来,做个汇总。

平原君光想他没人了,啥也没问,当初这些门客们不想离开他,才怪呢?

这样说来的话,可能有朋友会有疑问,平原君对别人都不咋地,那为什么要把平原君写进列传啊。

既然司马迁把此人写进去了,那么这个人肯定是做过大事的,不过我们仔细看这平原君做的大事,也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问题。

《平原君列传》中还记载了平原君参与过的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秦国围剿赵国的邯郸城时,平原君要去搬救兵,与其他诸侯一起合起来对抗秦国。

那么现在,他要去找楚国的国君,把这个结盟的合同给签了。可是要派谁跟他一起去呢?

平原君本来是准备从门客中找二十个人一起去,可是找来找去发现合适的只有十九个人。这时候,这个毛遂就说了,要不我去,。我行。

平原君想了想,算了算了,你去就你去,反正找不到合适的人,没准能打个下手也行。

后来,他们到了楚国。一伙人与楚王就开始开会商讨这个合同应该怎么签,讨论来讨论去,从早上到晚上都没个结果。

这个毛遂不耐烦了,这有啥讨论的嘛,我来说。

没想到毛遂上前说了几句话,把楚王唬得一愣一愣的。楚王说,行,行,我服你了,咱们歃血为盟,一言为定。毛遂真的把合同的事搞定了。

事情办成以后,平原君对毛遂是佩服得不得了,他说毛遂啊,我以前是有眼不识泰山啊,不知道你的厉害。现在你随便说几句话,就把一件大事搞定啦,以前我待你不好,是我错了。

接着,平原君就把毛遂奉为上客。

另外,平原君还做过一件大事。

当时,他和楚国签了合同,楚国的春申君就带着人马来帮忙了,可是赵国的邯郸城形势依旧很危急啊,平原君也很焦虑啊,他不知道该采用什么办法好。

这时候,他门下一家酒店主管的儿子,一个名叫李同的年轻人告诉平原君,你既然这么担心赵国被灭亡,你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啊。你想想,赵国连年征战,实力都被消耗了,赵国的老百姓现在这么困难,很多人没得吃,没得穿,而你的后宫丰衣足食,美女如云,这不科学啊。

你应该把你后宫的这些家人们安排一下,都编进打仗的队伍里面。如果士兵们看到你愿意把自己的力量都贡献进去,他们会很感动的,即便是死都愿意奋力一搏,那么赵国还有希望,你的荣华富贵才能保住。

平原君一听,对,有道理,就按李同这么做了,因此,他得到了敢死三千多人。当时,李同也参加了敢死队,死在了沙场上,但最终,赵国挡住了秦国无休止的进攻。

当然,这一次,秦国围困邯郸,平原君还做过一件事,那就是他曾经几番写信给信陵君,希望他能够带人前来帮忙。

信陵君最后盗取了晋鄙的兵符,总算是带着军队拼死赶来了,挽救了整个战争的局势,邯郸城保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从这次秦国围攻邯郸的战役来说,平原君确实做出了贡献。

但是,他的举动并非是他一人之力完成的,是因为他的门客中正好有有能力的人帮他做到了这件事,比如与楚王合盟,也有有能力的人向他提出了建议,比如,小人物李同告诉他应该把自己的力量也贡献出来,以此取得大家的信任,从而军民一心,拼死抗敌。

可是,这一点,也不是平原君想到的,而是别人告诉他的。

另外,平原君还写了好几封信催信陵君,信陵君带人马赴死赶来,才在战场上起到了绝对性的作用。

平原君正是因为这些人,从而成就了他自己。

因为,他正好在对的时刻,碰到了对的人,替他做了对的事。正如,毛遂有句话说,“因人成事焉”。

这句话特别适合平原君。

那么平原君自己能力到底如何呢?

我个人认为其实挺一般的,司马迁对平原君其人也没有很多主观上的描述。

相反,其实当初在长平之战之时,他有过比较失误的判断。

那时,赵王把虞卿和楼昌召集起来,问他们,你看我们现在打不过人家秦国,还死了那么多士兵,我们要不要和秦国讲和。

楼昌说,要不就跟人家讲和。

虞卿就说,你怎么讲和呢?现在是我们弱,人家秦国厉害,我们拿什么去跟人家讲和呢?难道我们说讲和了,秦国就不打了吗?当然,如果你要讲和也可以,我们现在拿珠宝财物去和楚国,魏国联合,这样我们诸侯几国连起来实力变大了,就可以去和秦国谈判了。

可是赵王没有听啊,他还与平原君商量了,派了楚国一个地位尊贵的人郑朱,到秦国和秦王去讲和。

虞卿听说了这个事,他就告诉赵王,你已经这么做了,那做别的都没有意思了。郑朱是显贵之人,到了秦国,那就说明我们就是去讨好秦王了。如果,其他的诸侯国听说了你的做法,他们不会再与你联合了,你只能等着秦国攻打我们了。

果然,后来长平之战赵国大败,秦国又乘胜追击,直围邯郸,天下诸侯大笑赵国。

在这个小故事中,因为赵国相对秦国弱,他如果去讨好秦国,那么他就更加没有胜算的可能了。虞卿能够对当下的局势,情况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相比之下,平原君是比较逊色的。

而且,司马迁把平原君和虞卿两个人放在一起写,一起对比的话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我始终觉得,平原君是出身好,在帝王家,本来就接近权力的中心,同时运气也好,在对的时刻,有人帮其成事,所以才能留名。

不过,尽管平原君资质平平,他还是一直生活到晚年的。他死后,他的后人还代替了他的位置,一直到秦国把赵国灭亡为止。

这个结局在战国四公子之中也算不错了。

总归,命运的东西很难说,我们外人也只能看个热闹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