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瑜伽-历史冷知识】热热闹闹的《大秦赋》收官,网上评分忽高忽低,评论忽赞忽贬。这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本帖只说其中3个故事细节,易友们自己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秦时喝的什么酒?《大秦赋》全剧几乎每集都有喝酒的剧情。宫廷庆典、各种仪式自然少不了酒,而官员家里也常常喝酒。朋友见面、普通招待都上酒,家里没有了还可以去街上的酒吧喝酒。电视剧中倒酒画面是:酒坛和酒壶里倒出来的好像是米汤,乳白浑浊,这是酒?是酒。在古代人们酿造米酒,稍过滤即可饮用,酒精度数和现在的米酒黄酒啤酒差不多,颜色就是乳白色。古时候往往称为“浆”,成语“箪食壶浆”犒劳部队就是指这个饮料。

一直到宋朝,人民都喝这种酒,因为颜色乳白,也被称为“白酒”。在《水浒》智取生辰纲一节中,骗官兵解渴消暑的就是这种,武松大碗喝酒醉打老虎也是这种。直到后来中国学到了“蒸馏法”,才开始有度数较高的白酒。不过,战国时期各国普遍喝酒,其实并不符合历史:在那个农业生产力低下的时代,酿酒耗费粮食,是被严格管理的,只有朝廷在特殊日子才会开禁准予喝酒。普通日子、普通百姓不能随便喝酒,否则治罪。再说当时的酒也很贵,就算不严格禁止,也不会天天喝,顺便到大街上就可以开酒馆。至于有些影视剧动不动举起酒坛子痛饮白酒,显然是不合理的剧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六国投降什么仪式?《大秦赋》剧集臃肿,宫斗和感情剧占了不少,但终究还是要讲秦始皇如何灭六国。在投降仪式上,剧作方费了不少功夫来考证历史细节。最后被灭的齐国投降这段,表现得较完整:齐王坦胸,头扎白布,口中衔玉,手捧王剑。旁边另有专人供上玉玺、舆图、户册。原来在《周礼》和《左传》历史典籍里,就记载了这种礼仪,表示其真心臣服,王者已死,权力上缴。这些礼仪从春秋战国一直到后世都有传承,在各朝代墓葬考古中就经常发些死者口中衔玉、印玺和宝剑陪葬的情况。

3、为何他们都这么点赞?战国各国的人,对于好的事情情不自禁点赞时,往往大喝一声“彩!”。古代人们点赞是这样啊!这个时期的汉字中并没有“彩”这个字,只有“采”,原意是指某人的言语观点很好,使人乐于采纳接受,后泛指“好”的东西。据考证到了汉代,字形中有了“彩”,意思同“采”,也指赌博时骰子上刻的彩色点数。现代的国人点赞时则用“干的漂亮!”,叫“好”,或者俗一点的“牛Ⅹ”来称赞,已经失去了古语的意思。但我们现代汉语词里,“喝彩”、“喝倒彩”、“争彩头”、“出彩”……的词还是很多,这也充分说明两千几百年的时间过去,国人还是传承了很多古语。

虽然《大秦赋》的褒贬不一,但毕竟它是近年来少有的大制作电视剧,其背后的研究、考证和大资金投入算是很高的。其剧作展现的细节还不少:比如古代的化妆、各国服装、饮食、礼仪…都很用心。比起那些粗制滥造、戏说历史的,已经强太多了。为此,也给喝一声“彩”!

当然,制作方并不是傻子,出来公映是需要赚钱的,因此有一些商业上的考虑、一些剧情改编,也正常。如果历史剧完全忠于历史而无发挥创造,也未必好看,今天的观众也未必买账。希望这类好剧多一点吧,观众看看就好,不必吹毛求疵。

【图片来自剧照,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