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成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笔者委托在日本和台湾的亲朋为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家王崇钢先生先后举行两次“崇钢诗境山水画展”。百十副“田园山水”作品均以“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被海外书画爱好者争相收藏。由此可见,王崇钢先生山水艺术的匠心独运和超凡功力。

——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锻造了这位“钢铁战士”,而他几乎用整个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钟情于他的“山水灵魂”,“精神的伊甸园”。

他就是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著名“诗境山水画家”——王崇钢先生。

五十多年来,王先生一直努力探索诗境山水,寻画之诗意,取前人之精髓,采山川之灵气,以诗入画,以达到诗趣、画趣的交融。

王先生告诉笔者,中国山水画有其独特的表现体系,画家可绘天地烟雨空蒙、曲径通幽,也可任意挥写,驰骋山河、纵横万里,把天下美景巧妙地布局在一起。山水画和山水诗在章法构图、创造意境方面,存在着共同的美学规律。诗与画原本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画是存在于空间的视觉艺术;诗是存在于时间的听觉艺术。诗与画的结合实际上是情感与理智、写意与写实的辩证统一。

笔者了解到,王先生所画的景象并非是生活中的特定物象,而是自然景物的意象表现。他画中的那份朴素与真挚、纯正与委婉,着实让人心动。色彩淡雅的屋舍,如同“二泉映月”式的乐章娓娓而来,亦如潺潺细流般具有清新自然的山村风味和醇厚饱满的生活气息。其作品所传达出的那份意境也如民歌般抒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年来,王先生一直孜孜不倦地追求艺术的完善与超越,在中国画的现代性与传统精神之间探寻一个合适的“度”。其作品不仅与传统山水画拉开了距离,而且也与一些当代名家之作大为不同。他的创造摆脱了陈陈相因的传统图式,建立了符合画面需要的语言范式。通过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反思与传统笔墨的整合,他的绘画艺术焕发出独特的神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活的生命意象。显然,所谓的“田园”,在画家的作品中,被赋予了现实家园与精神家园的双重含义。

画家的美学追求,集中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走进画家王先生的审美世界,就如同走进天籁之地。在这山水构成的丹青原野里,我们寻找到了画家的精神家园。这家园,是画家用精神编织而成的。流连期间,使人获得一种回归大自然的精神洗礼,更是一种恬静淡然的享受。在当今,人们一窝蜂似地涌向了城市,被那鳞次栉比的高楼遮挡住了回望山乡之路的视线。是时,这一幅幅山水风光画作,便成为了受众共同寻求的那失而复得的审美世界和精神家园。为此,王先生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特点就应该成为一种令人关注的理论探求。

王先生的画作在师法古贤的基础上,更注重师法自然。他认为,只有深入大自然,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山水丘壑,才能把从古人那里学到的东西发挥到极致。多年来,他遍访祖国的名山大川,尽情吸收大自然的营养。他畅观山川风貌,倾听天籁松风,采天地之灵气,融万趣于神思,凝情感于毫端,靠写生得来的心灵感悟,着力营造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创作中,他一扫古人笔下的萧索、苍凉、荒寒之气,凭借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在不失现实生活根基的前提下,以古人的图式、章法把自己心中获得的自然意象符号化育成精神的载体。在他的《九水雨中》,细雨蒙蒙,近景的民居和小桥流水带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他那细笔写生的功夫着实令人赞叹。而远景则用浓墨晕染峰顶,以淡墨皴染山根、山腰,使人倍觉雨后奇峰的清秀,这是画家在雨中观悟远山获得的写生实录。细心的观察、心灵的迹化、笔墨的灵动使其画具有如诗般的意境。

诗境山水的灵魂应源于心,山水诗中出画意,丹青笔下尽诗情。境与意、意与情、诗与画交融,融诗情画意之美,使画理与诗情达到完美和谐。好的画应是诗画一体,耐人品读,耐人寻味,令人无限遐想,也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升华。王崇钢先生正朝着更高更远的山水意境不断攀进。

祝贺王先生更多更好的灵魂山水力作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