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在新闻中看到,由于后面销售的房子比前期的便宜,前期买房的业主到售楼部拉横幅维权,甚至出现打砸售楼部的情况。

按照现在的房价,一套房子一个平米便宜1000-2000,就有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差价,平白无故多掏这么多钱,拿到的房子是一样的,也没有特别之处,前期买房的业主心里委屈和不平也能理解,但这样做,合情合理合法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需要透过现象看清楚这个问题的核心诱发点:

商品房,不管有多么特殊的背景和附加属性,本质上还是一种商品。

所有商品,都会受到市场行情,供需关系和政策指导的影响,阶段性产生价格波动。

当然,商品房也不例外。是商品,价格因为各种客观环境的变化,发生对应的变化和调整,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再正常不过。

出现类似于题主这样的设问,还有现实之中屡见不鲜因为开发商分期销售,在后期因为降价而导致的售楼部被砸,拉条幅抗议,甚至还有市场波动时,业主自发自动的形成价格维护联盟的现象。

其实是房子,在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本质认知和定义,产生了质的变化:

在国人心中,房子,早已从纯粹的商品,转变为带有资产属性的个人和家庭的重要财富象征了。

再结合过去近20年里面高速上涨的房价趋势,能涨不能跌这样违背常理的认知,甚至都被很多人当作了看待房子的一种常规态度,这是一种常态现象导致的错误常识。

颠覆常识,最为痛苦,从面对,到理解,再到坦然接受,最终扭转常识,是一个非常纠结,痛苦,难熬的心理过程。

在这样的心理过程之下,难免会出现一些反常的行为和动作,面对颠覆常识的财产折损和资产贬值,总是想通过自己的一些行动和行为,来进行挽回,抵抗,甚至是拒绝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问题,先把诱发问题的根源找出来,说清楚,对于研究问题的走向和结果,非常重要。

有资产属性和习惯性持续性价格上涨表现的中国房产,面对颠覆常识的跌价,降价现象和趋势,必然会出现类似于设问这样,同样是违背商品市场规则的行为和趋势。

问题所设置的情况,符合人情,符合人性规则,但是违背核心规律和正常的商品市场交易规则。

简单说,就是合情不合理,合情不合法,结果可以预见,必然铩羽而归

换位思考,从其他维度的商品,价值变化下的正常表现,进行对比。

1、你在平常的日子买了一件衣服,结果在过节和商家活动期间,发现你几天前买的衣服价格竟然只要平日里面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你会难受,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甚至考虑动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吗?

2、生活质量上来了,准备买台新车,看好了一台60万的高档轿车,交完钱,办完手续,都还没有摸到车门,1公里都没有享受到,这个车的市场成交价格,就打了个八折,这种情况,你会难受吗?

3、稳健的投资产品,保险,基金一类,如果因为保险公司倒闭,基金亏损而造成了损失,黑纸白字的风险提醒下面看着自己的签名和手印,会后悔吗?

大家发现了没有,上面的这3个问题,其实对应的市场反应和才是真正正常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态度。

商品交易,价格波动,太正常不过了,那为什么到了房价问题上,就会有诸如题主问题这样,还有现实存在砸售楼部等等这样不合理的行为呢?

主要的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房产的价值,占据个人和家庭总资产的比例太大,稍微的价格波动都难以承受,更别说严重,持续的跌价行为了。

另一个,是一种对长期稳健并且有安全可靠的资产的心理高度依赖,产生的维护和挽留的心理动机,会让人做出一些不合理,甚至是徒劳无功的行为,资产保卫战,仅凭个别,少数人的行为和愿望,无疑是一个笑话。

螳臂当车,不过如此。不合情理,注定徒劳无功。

最后,是关于价格变化的相关思考内容:

房价,其实是商品房在交易流通市场和转移过程中,被多方共同认可和接受的价值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市场参与者发生任何变化的时候,对这个价值表现都会产生变化带动影响。

房价会不会出现严重下跌,下跌太多,这个不是今天讨论的内容,但是也是一种可能存在和出现的现象。

既然房价下跌,那也是市场所有参与者都承认和接受的一种情况,这样的价格,不管和原本的价格对比有多大的差距,其实也是一种市场契约所决定的价值表现吧?

这一点很重要,不管价格跌多少,只要是市场参与者都一致认可的价格,那就是一个合法的价格!

这样的价格是受到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所保护和认可的价格!

换个角度来看,房价上涨,涨得离谱了,会有人去起诉开发商,起诉二手房业主吗?

商品房说到底,还是商品吧?哪里有明文规定还有市场规则里面,规定了房价只能涨不能跌?

能涨不能跌,是资本贪婪从人性行为中,最直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