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阿骨打带领女真人建国,当时定国号为“金”时,这样解释道:

“辽以铁镔为号,取其坚也。镔铁虽坚,终亦变坏,惟金不变不坏”。

读书的时候,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就有些纳闷,难道女真人一开始也是使用汉语的吗?因为从“金”国号的解释来看,完全是从汉语的语境出发的。后来才知道,最初的女真人并不是说汉语,而是有本民族“女真语”,金国人问鼎中原后,才开始慢慢汉化。

女真人以“金”为国号,恰恰表明以阿骨打为首的女真统治者对汉语并不是一无所知,对一些汉语单词的意思还是了解的,但如果要与汉人交谈,还是需要借助于翻译人员。赵良嗣《燕云奉使录》提到“译者”,这说明宋金签订《海上之盟》的过程中,金国人与宋朝人接触,是需要翻译的,金国统治阶层的汉语水平还是很有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真人

女真的兴起

当然,除了上层统治者会一些简单的汉语外,普通女真人则完全是以女真语为唯一的日常口语。当时女真各部都处于分裂状态,对外拓展的能力并不强,使得女真各部对外交往的主要对象都是与自己同族、也操女真语的女真各部,并不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后来,随着女真完颜部的崛起,他们治下的百姓就不再仅限于女真人,也包括辽国边境逃过来的人,“辽之边民有逃而归者,辽以兵徙铁勒、乌惹之民,铁勒、乌惹多不肯徙,亦逃来归”。铁勒、乌惹这两个民族被辽国驱逐,他们就投奔了女真人,这些归附女真的部族,都不是操女真语的部族。但是,诸部族都处于女真政权的统治之下,这时候,语言不同的各部族的交往对象,已经不再是与本民族的部落交往,而更多的是与语言不同的部族接触。

语言的多样性必然会成为各部族交往的障碍,为了突破这一障碍,女真人作为统治民族,且人数相对于其他部族也较多,女真语自然就成了各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开始在各族间流行起来,甚至在汉人和契丹人中,也有部分人能熟练掌握女真语。

但是,随着女真人灭辽,占领了广大的汉族居住区,女真语作为各族通用的地位开始受到汉语的威胁。因为,据北宋路振《乘轺录》记载“自通天馆东北行,奚汉民杂居益众”,辽朝时期的东北地区就有很多的汉人。苏澈出使契丹写过一些诗,其中一首诗《出山》中有这样的诗句:“汉人何年被流徙,衣服渐变存语言”,在辽国的汉人,虽然服饰上有所改变,但语言方面仍然是说汉语。

这就足以说明,在女真语兴起以前,汉语是东北各少数民族通用的社交语言。契丹、奚、渤海等辽东北最重要的少数民族从总体上来说,都是双语民族,除本族母语外,也学习汉语。关于这一点,宋朝人许亢宗在《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可以得到佐证:

“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南有渤海,北有铁离、吐浑,东南有高丽、靺鞨,东有女真、室韦,东北有乌舍,西北有契丹、回纥、党项,西南有奚,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为汉语以证方能辨之。”

当女真人打败了契丹人,与北方各民族接触时,女真语的各族通用语言的地位,就必然会受到原来通用于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的汉语的挑战。

女真人

女真人兴起学习汉语的热潮

女真人灭掉了辽国,统治区内汉族的人口数量大大增加,汉族在人口上是占绝对优势。而且,在民族杂居地区,各族间的交往多数情况下都是与汉族交往,这使得汉语的重要性进一步上升。而女真语虽然还是官方语言,但逐渐失去了各族通用语言的功能。官方语言与各族之间通用语言的分离,这对金国的民族融合产生了重大影响。

女真人从立国,到灭掉辽国和宋朝,中间不过12年时间,短时间内占领了广大的汉族居民区,这使得汉语开始取代女真语,成为金国的主流语言。对于如此迅速变化的形势,善于南征北战的女真人显得非常不适应。统治数量庞大的汉族,由于绝大多数女真人不懂汉语,在管理汉族的时候往往会带来一些问题。女真族官员不懂汉语,就必须设置“通事(翻译人员)”,通事“上下重轻皆出其手,得以舞文招贿,三二年皆致富”。翻译人员利用女真官员与汉人无法直接沟通的漏洞,就开始贪污受贿,两三年就变得很富裕。甚至连汉化程度较深的金熙宗,也因为不完全了解汉语,误信他人的错误翻译而冤杀为他起草诏书的官员。

女真人崛起之前,各族之间都使用女真语交流,对于普通的女真人来说,还没有学习汉语的动力。但是,当女真人开始统治整个北方地区后,女真语被当作金国的官方语言大力推行,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反而在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活动中,女真语成为了一种边缘化的语言。这种情况显然会削弱女真人对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控制,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女真人就不得不学习各民族通用的汉语。

于是,金国的贵族阶层掀起了学习汉字的高潮,他们请汉族学者当家庭教师,如完颜希尹请洪皓,金熙宗师从韩昉,完颜亮是张用直的学生。在这些汉族学者的教导下,女真贵族都会讲汉语和女真语,语言上呈现双轨制,开始在女真人中形成了一个双语阶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朝初年,金国为了加强对中原汉族聚居区的控制,“悉起女真土人,散居汉地”,把女真人派往中原地区,让女真人与汉人杂居。甚至是在女真人的发源地东北,也迁移内地的汉人前往居住,“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为内地,则移其民实之”。这样的话,无论是在原汉族聚居区还是女真人的发源地,都是呈现一种汉人与女真人混居的状态。对于由此产生的汉人与女真人通婚的现象,金国也是鼓励的,甚至把它当作一项国策来推行。据《金史》记载尚书省上书说“齐民与屯田户往往不睦,若令递相婚姻,实国家长久安宁之计”,这一奏章得到了金章宗的批准。显然,金国为了稳定统治,是大力鼓励女真人与汉人通婚的。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与汉族混居的女真人不得不学习汉语,与汉族通婚又使女真家族中出现以汉语为母语的新成员,这无形中为女真人学习汉语提供了便利条件。于是,女真人纷纷改操汉语,出现了全民学汉语的现象。

汉语开始威胁女真语的生存

,此时女真人就有点忽视自己的母语了,开始出现女真人不懂女真语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金世宗责备皇子们不懂女真语是忘本,“至于文字、语言或不通晓,是忘本也”。金世宗还在诏书中说:“诸王小字未尝以女直(真)语命之,今皆当更易,卿等择名以上”,由于女真语的衰弱,就连诸位王爷都没有女真姓名。金世宗看到这个现象,也是非常着急,还专门出了规定,女真人不熟悉女真语的,要勒令他们学习女真语。

从这时候开始,金国的官方语言就不再仅仅是女真语,汉语也逐渐成为了官方语言。这一点从金章宗出任大兴尹时得到证明,他与“女直(真)人诉事,以女直语问之;汉人诉事,以汉语问之”,这进一步提高了汉语的地位。

金国的统治者虽然为女真语的没落而着急,并且还出了一些政策命令女真人学好女真语,但由于汉族人数过于庞大,女真人逐渐以汉语为母语的趋势是无法阻止的。特别是女真人与汉族通婚,所生的女真人“生于中原者,父虽虏种,母实华人,非复昔日女真”,经过几代人的融合,结果就是作为统治民族的女真族,也由双语民族向以汉语作为单一母语的民族转变。

女真风俗

女真人作为统治民族,在最开始为了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还出了规定强制汉族改汉俗为女真俗。“下令禁民汉服,及削发不如式者,皆死”,禁止汉族人穿汉服,必须跟女真人一样剃发,如果不照做,就会被处死。女真人通过这种强力政策,使得北方汉人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女真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揽辔录》:民亦久习胡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装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已北皆然,而京师尤甚”

北方汉人有一个特点,用金世宗的话说就是“燕人自古忠直者鲜,辽兵至则从辽,宋人至则从宋,本朝至则从本朝,其俗诡随”,风俗习惯会经常改变,宋、辽、金三方,谁统治他们,他们的风俗就跟谁一样。但是,无论风俗怎么改变,但语言永远都是说汉语,从辽代开始,这就成了北方汉人的特点之一。

金国统治北方汉人,虽然汉人风俗效仿女真,但汉语在竞争中对女真语是碾压性的胜利,到了金熙宗、海陵王时期,汉语不仅成为了金国朝廷的官方语言,也成为各民族学习的通用语言。以汉语的盛行为契机,汉族文化和风俗也开始在女真族中流行起来,这让金国的统治者感到恐慌。一方面禁止女真人将女真姓氏翻译成汉语,另一方面禁止“学南人衣装”。也就是说女真人学了十多年的汉语之后,他们也开始穿汉服了,正是因为这样,朝廷才下令禁止女真人穿汉服。虽然金国出了各种禁令,但效果并不太理想,所有女真语姓氏都有与之对应的汉姓。

女真人

汉语取代女真语

在金世宗时期,不仅进入中原的女真人普遍改说汉语,就连留在女真人的发源地的东北女真,也普遍改说汉语了。金世宗回到东北的上京,让大家吟唱歌曲,竟“未有一人歌本曲”,没有一个人用女真语进行唱歌,而是用汉语吟唱。针对这个情况,金世宗感到很无奈,亲自上阵演唱女真歌曲之后,“诸夫人更歌本曲”,女真人才不得不吟唱女真歌曲。这说明,上京地区的女真人并不是不会女真歌曲,而是不愿意吟唱,这种现象反映出女真人对本民族传统的轻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金国政府出台了一项禁令,禁止国民称女真人及女真语为“蕃”的贬义性称呼,出台这项禁令,恰恰说明社会上对女真传统的轻视和蔑视是一件很普遍的事了,否则,何须要朝廷出面加以禁止呢?

“禁称本朝人及本朝语言为“蕃”,违者杖之。”

这一现象不仅证明当时社会普遍流行对女真民族的语言、文化的蔑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着女真人对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轻视。金熙宗完颜亶“通识汉语,知诗文,宗室大臣目为汉儿,亶(金熙宗)亦鄙宗室大臣若异类”。金熙宗对汉族诗文非常懂,大臣们已经把他当作一个汉人看待了,而他也鄙视那帮大臣们,认为他们是一帮“异类”。说明他内心是不认同传统的女真人,而是认同于汉人,皇帝都这样,更别说社会上的普通百姓了。正是因为这样,后来,金国朝廷还不得不禁止社会上将女真人与女真语称为“蕃”了。

因为多数女真人已经跟金熙宗一样,把保持传统的女真人看作是“异类”,他们心态上的这一转变,使女真族作为一个整体更加认同于汉族,而不是认同本民族传统,渐渐地,女真人由双语民族正式转变为以汉语为母语的民族。语言方面的变化,使得女真人逐渐失去对本民族的心理认同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国时的女真人

促使女真人抛弃女真语、把汉语当成母语,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金国的科举考试。因为女真人最初是没有文字的,虽然金初创造了文字,但却没有用于发展本民族的传统,而是将汉文典籍翻译成女真文字,以供女真人阅读。到了金世宗时期,又设立了女真进士科举考试,虽然答卷都是女真文字,但考试的内容都是汉族的文化和思想。这促使金国的学子不得不学习汉族的传统文化思想,一旦他们接受了汉族的文化思想,心理上就变得与汉族一样的。

结语

女真人由学习汉文化进而欣赏汉文化,与之对应的是,他们也开始疏离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正是因为这样,汉语、汉服在女真人中才屡禁不止。

后来,随着金国被蒙古人灭亡,原先作为统治民族的女真人,也跟汉族一样成为了被统治民族,相同的社会地位,同病相怜;也进一步加强了女真人对汉族的认同心理,这也促使汉族对女真人产生心理上的认同感。从此,女真人完成了与汉族之间的民族融合,渐渐地从中国历史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