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乒乓球的朋友一定知道邓亚萍,年仅16岁的邓亚萍第1次参加世乒赛,就夺得过女双冠军。在之后的14年里,邓亚萍拿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一。

退役后,邓亚萍不但到清华继续深造,还拿到了剑桥博士学位。而如此强悍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在教育孩子方面也非常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培养孩子的生活能力,邓亚萍带着年仅10岁的儿子去户外采摘,手把手教儿子如何摘西红柿,还爬上杏树带孩子摘果实。

平时,她也非常注意孩子的德育教育,比如带孩子为爷爷奶奶理发,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尊敬、孝顺老人。

当然,身为乒乓球世界冠军,下一代的乒乓球事业也不能放下。最近,邓亚萍在微博中就透露了儿子第一次拿了乒乓球单打冠军的消息,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那么,邓亚萍是如何把孩子培养成冠军的呢?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下面的这些做法,家长们一定要学起来。

1.儿子喜欢打篮球,后来却拿了乒乓球冠军

其实,邓亚萍的儿子在小时候是喜欢篮球的。不过,身为世界乒乓球冠军的她,并没有强迫儿子练习乒乓球,而是非常认真地和孩子交流分析。在她的引导下,儿子也慢慢喜欢上了乒乓球。

为了让儿子更好地练习乒乓球,她还给儿子提供了很好的训练条件。有一个世界冠军妈妈当陪练,儿子的进步非常快。当然,这也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邓亚萍是慈祥的母亲,但是在球场上,她对儿子的训练却非常严格,要求也很高。为了让儿子练习侧身位发长球的动作,邓亚萍曾经带着儿子足足练了两个半小时。练着练着,儿子就哭了,不想去练,但邓亚萍依然狠心让儿子继续练习。就这样,在不断的捶打中,儿子越来越优秀,今年还给她拿了一个单打冠军。

2.儿子爱打游戏,邓亚萍就去考察电竞队

在很多家长看来,孩子打游戏是玩物丧志,但邓亚萍却能以更包容的眼光看待这件事。

邓亚萍的儿子也喜欢打游戏,但是她并没有像大多数家长那样阻止儿子打游戏,而是认为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天性和交流语言。如果强行断绝游戏,脱离同伴世界,儿子的世界可能会更糟。

于是,她亲自去电竞队考察,在一档节目中还曾经和PDD一起讨论过电竞这个新鲜且有争议的话题。在微博中,她也隔空向PDD相约,要把儿子送到俱乐部去练习,体验一下电竞选手的艰辛与努力。

不得不说,鼓励孩子去打游戏的父母,还真是少见。

3.让孩子练体育,邓亚萍说,要先学会输才能更好地去赢得人生

在谈到为何要让孩子练体育时,邓亚萍坦言,她更看重的是体育给予她的一种精神:要先学会输,才能更好地去赢得人生。体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因为体育天天要面对的是输和赢,而且训练异常艰苦,只有持之以恒的训练才能赢得一场比赛。正是这种挫折教育,让孩子变得更加强大。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很多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很差,甚至有因为考试成绩差而自杀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有一丁点挫折就会崩溃,其实就是因为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挫折教育。

说起来,每个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都曾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兵荒马乱。而作为家长,从邓亚萍教育儿子的方式中,我们其实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反思到很多自己的不足。下面3点,就是家长非常值得注意的。

1.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引导孩子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都非常强势,认为自己是成年人,见识广,比孩子更有判断力。尤其是在孩子的兴趣问题上,家长的强势表现尤为突出。

比如孩子喜欢画画,家长却认为通过画画成才的可能性很小,于是就让孩子学习编程。面对枯燥的编程,孩子一点儿兴趣也没有,但家长还是以“为孩子好”为借口,强迫孩子放弃画画,转而学编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实际上,作为家长如此强势,只会令孩子有逆反心理。家长越反对什么,孩子就越会去做什么。这样一来,家长的强势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选择,这是很轻率的,也是家长不懂得尊重孩子的表现。对待孩子的选择,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孩子,愿意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只有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才不会站在家长的对立面,才能够心平气和地听家长的话。很多父母经常说不管自己如何着急,孩子始终无动于衷,其实,这都是因为孩子把自己放在了家长的对立面上。

当然,有时候孩子还小,不懂得判断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就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去探索,而不是强制孩子必须放弃自己喜欢的,必须选择另一样。

2.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而是要用事实和孩子交流

很多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态度都是高高在上的。他们通常都会站在上帝的视角来跟孩子交流。这或者都不能称之为交流,而应该称之为命令。

而就是这种态度,极大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性格也通常都不是很好。

其实,家长们应该跟邓亚萍学习,学会用事实和孩子交流。比如孩子喜欢篮球,邓亚萍就通过跟孩子分析,引导孩子去喜欢乒乓球。

毕竟,孩子并没有经历过多少事情,他们自然就不喜欢家长的“预言”,而是更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事实。

所以,家长在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不要用自己过来人的经验,也不要居高临下,要求孩子怎样做,而是要用事实和孩子交流。这样一来,孩子哪怕嘴上不承认,心里也会默默给自己一个决定,以后通过孩子的行动,也可以发现他们其实已经在改变。

3.教会孩子面对挫折,比保护孩子更重要

与此同时,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尽自己可能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没有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家长也不可能始终站在孩子身后,为孩子保驾护航。

因此,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坚韧,学会勇敢,学会不被挫折打败。只有这样,当以后孩子独自面对风雨,他才能坦然接受,并努力去打败挫折。

陆北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育儿师,大学心理教师,宝妈一枚;多平台签约作者,致力于用最直白的讲述,让父母了解最深奥的育儿知识,陪孩子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