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迅速掀起淘金热,开启一场美国式的西部大开发。圣弗朗西斯科更是首当其冲,船员弃船上岸、士兵脱离兵营、农民典押田宅、工人扔下工具……只为一件事——淘金,圆暴富之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看当下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跟始于美国、火爆全球的淘金热何其相似。传统车企改弦易辙,双腿走路左右逢源;造车新势力横空出世,以崭新姿态开疆拓土;跨界大佬纷至沓来,钱多任性豪气干云……

但是,即便是淘金热,也有退热的一刻。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涌入,采矿公司取得了控制权,将个体或者小型组织驱逐出去。

那么,日益火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不是也要面对拷问: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谁是二百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淘金热中,许多人赔上了身家一无所获,但也不乏另辟蹊径的成功者。比如,第一条牛仔裤在同一时期诞生在圣弗朗西斯科,就是后来人们熟知的李维斯(Levi's)。相对于淘金热的短暂,李维斯(Levi's)已经将牛仔裤变成潮流,成为衣柜中不会过时的单品。

淘金热成就了李维斯(Levi's),新能源汽车热潮会成就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斯拉?蔚来?理想?小鹏?威马?比亚迪?……

从当下来看,会。从长期来看,则未必。

先说说全球当红的特斯拉,用十几年时间做到了众多百年车企都无法企及的高度。近期市值6000多亿美元,让大众、丰田、日产、现代、通用、福特、本田等汗颜,甚至有种感觉“青春都喂了狗”的感觉。

其实,特斯拉的豪横在于他打破了造车行业的传统,用科技公司的发展模式造汽车,有些“不讲武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企的市值,并不是由销量来支撑的。以2020年特斯拉预计销量50万辆来看,不到全球汽车总销量的1%。与大众、丰田这样的年销量约1000万辆的汽车界巨头相比,特斯拉的体量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但是,不走寻常路的特斯拉,却成了被资本宠溺的对象,更在日前正式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不到1%的销量占比,能获得这样的优待,你说气人不气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埃隆·马斯克的个人财富也在持续飙升,跃居全球富豪榜第二,让人羡慕加嫉妒。

如果特斯拉继续狂奔下去,超级工厂一座座崛起,超级充电桩一根根立起,成为新能源汽车界的神话,似乎指日可待。

但是,变数是始终存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在特斯拉穷困潦倒时刻,未施以援手的苹果(估计是没看上特斯拉,库克没有给马斯克“话疗”的机会),如今也在加速造车了。近日亮相的Apple Car如果能够如期而至,将成为苹果手机、电脑、手表的下一个移动终端,一起构建更为完整的科技生态。

特斯拉可以无惧其他传统车企,但是绝对不能无视苹果。从加速申请汽车领域专利,到频繁从特斯拉挖人来看,苹果造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苹果即便错过了收购特斯拉的机会,也没什么好后悔的,不如直接下场参与角逐,证明自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此外,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也正有大笔资金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用来构筑自己的护城河,捍卫业界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蔚来、理想、小鹏等造车新势力,近日势头良好。在美国股市上市后,蔚来、理想、小鹏联手拥有约1370亿美元的市值,李斌、李想、何小鹏也身家倍增,有了些许的底气,也有了成为行业弄潮儿的念想儿。

近日,何小鹏敢于和大腕叫板呛声了,微博中暗讽丰田汽车如果不积极走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就会像诺基亚一样被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丰田章男(Akio Toyoda)对于“电动车革命”的一番言论,应该是觉得政府限制燃油车的方式过于强硬,并没有遵从市场发展的自然规律,用“揠苗助长”的方式推进新能源汽车,除了会导致当前商业模式的崩坏,还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

即便有牢骚满腹,但是丰田的新能源汽车之路其实一直没有停下。在电动车之外,丰田的氢动力汽车也搞得有声有色。

对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效应显著的汽车产业,从燃油动力向新能源动力的发展,即便是大势所趋,也不能盲目冒进,毕竟步子大了,各种相关联的环节跟不上的话,可能会伤筋拉胯。

最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项目频频上马,纯电动车的规划产能累计达到千万辆级别,即便只有一小部分释放出来,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都是极为庞大的。

就像淘金热最终的结果是李维斯(Levi's)风靡百年一样,蜂拥而上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大把烧钱的过程中,让动力电池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而且可以笑看风云参数图片)变幻,成为造车热潮中的大赢家。

在“众人拾柴”中,许多国外、国内知名的电池企业,大单接到手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国外来看,LG化学、松下、三星SDI等几家电池巨头,实力出众,装机量相当的可观。在国内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比亚迪也同样不俗,能够和国外巨头叫板。

网上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中国动力电池企业装机量前十排名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国轩高科、松下、亿纬锂能、力神、孚能科技、瑞浦能源。

在国内动力电池企业中,宁德时代的三元锂电池和比亚迪的磷酸铁锂电池,一面在搞路线之争,一面在联手捍卫国产电池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宁德时代,作为多个知名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电池供货商,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巨头之一。按照目前的股价,宁德时代总市值已经超过7000亿元。

而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宁德时代等动力电池装机量仍会持续增长,这一波红利,可以轻松又稳稳的吃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亚迪的优势在于既可以自产自用,更好的控制造车成本,还可以对外供货,提升市场占比。

特斯拉、大众等推出的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多数都是外部采购。当然,有实力的车企已经着手在打造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体系,或者是重金收购,或者是联合投资,不一而足。

而且,国内动力电池产业,也在造车热潮中蜂拥而上,出现了几百家电池公司,同样是有泥有沙,泛着浓浓的泡沫。

从粗放化到集约化,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概率方向,泡沫会被逐渐挤压,从上游到下游,从整车到供应链,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诞生或死亡,在一轮轮资源整合和震荡整理中,市场会逐步走向理性化。

现在意气风发的特斯拉,或者蔚来等,在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施压下,或是苹果这样的巨头搅局下,能否持续高歌猛进,其实也是未知数。

谁会成为赢家?现在下定论为时过早,需要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发现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