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服务“三农”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

农村公路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农村公路关系着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公路建设对于群众致富、农村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为了满足群众出行需求,郏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自筹资金1429万元、申请上级补助资金1016万元,总投资2445万元修建了长12.7公里的乡道杨寺线改建工程,于2019年底建成通车。“出门柏油路,鞋底不沾泥”让村民彻底告别了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也打开老百姓的致富门路。每逢节假日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我们这出产的农产品水果、红薯、粉条,养的鸡,城里人很喜欢,根本不愁卖,一些村民开起了农家乐生意也很火爆,村民的收入更是水涨船高。”大郭庄村党支部书记郭天照说:“出了家门进车门,下了车门进家门”,城乡差距在农民的出行之间进一步缩短。道路平坦了,交通方便了,老百姓感受着交通的巨变,感受着交通的便捷。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公路不仅“通”,更要“畅安舒美”,只有道路提档升级了,人流、物流、信息流才会加速流动,农民的致富潮才会涌得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休闲观光农业升级,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从而加快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实现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

交通的改善,还大大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白庙乡一基层干部感言,自从路修通后,招商引资变得容易了,不断有企业前来洽谈投资事宜。

2020年郏县农村公路管理所本着农村公路“连片成网、提档升级”的总体思路,加大农村公路项目争取力度,投资594万元对乡道Y016焦雁线3.125公里进行改建;投资489.25万元对乡道Y016焦雁线水毁抢修工程进行实施,以上两个项目均按照三级公路技术标准设计,行车道宽度6.5m,路基宽8.5m,设计时速30km/h,全线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投资911.9万元完成县乡道、村道危桥7座176.76延米建设任务。投资718万元对县道X014柏士线8.11公里进行养护大中修工程建设;总投资1.097亿元对全县12个乡镇约103.45公里的非贫困村道路进行改建提升工程。

在县道中薛线4A级三苏园景区旁边的桃园,我们遇见正在果园忙着装箱的果农赵永福。他说,“过去道路不畅,园里的葡萄、蟠桃、火龙果很多都烂在了园子里。现在汽车直接开到了果园,我再也不发愁了”。

路已成为郏县发展的重要引擎,“农村公路+产业”、“农村公路+绿色”、“农村公路+旅游”等工作的创新,郏县正在实现乡村振兴。

农村公路的建设,推动了全县农村产业化发展。郏县安良镇马头岭万亩农业生态园、德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玉龙山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园应运而生。种植园区内建设项目主要以特色优质果树为主,水蜜桃、蟠桃、李子、樱桃、美国红提等特色产品,可以让游客观赏、摘果,享受田园乐趣。目前郏县拥有“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合作社就达20余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一大批农村公路的开工建设,积极带动了全县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姚庄乡在辖区循环圈12.6公里的道路上设置了专用自行车道,成为了人民群众骑车健身的健康之路。同时,该乡路域环境的提升,带动了特色产业发展,相关从业人员达2100余人,年产值1.6亿元,每年吸引30余万人前来休闲养生、旅游观光。眼明寺公园内外道路畅通,眼明寺公园成为了市民休闲旅游、生态观光、健身的地方,让城市市民领略农村自然、质朴的田园特色,让农村居民享受到了城市的公共服务。

李渡口村是郏县省级传统村落,有古寨墙、护寨河,村内明清古建筑不胜枚举。杨安线、李大线建成后,促进了传统村落的开发,李渡口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传统古村、书法村。区域交通的发展,让“AAAA级旅游景区三苏坟”“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远近闻名,慕名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郏县农村公路管理所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及项目,加快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向村组延伸,将农村公路倾力打造安全生态路、旅游致富路、文明生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