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看到了一位爸爸在求助。他说,自己的育儿三观非常正。一直都是按照下面这些原则来养育孩子的。

1 自己工作很努力,不需要靠儿子改变命运。

2 现在幼儿园大班,明年就上小学,别的娃已经开始提前学小学课程,我儿子啥都没有学。

3 经常带儿子去玩,充分体会到童年的快乐。

4 从来没有打过儿子,也没用严厉的骂过,只会和他聊天讲道理。

5 虽然自己很忙,但花很多时间陪儿子,幼儿园放假时常常好几天连着陪他玩。

6 给儿子上贵的幼儿园,还托人进了一个非常好的班级,老师很和蔼,不骂学生,纯粹爱的教育。

7 从来没有刻意穷养,也从来没有炫富,给他的榜样一直很正面。

8 不坑老,儿子都是我和媳妇自己带,免得被老人过分纵容。

9 上过很多兴趣班,但都是他自己要求上的,从来没有逼过他,大多也都是玩的那种,比如乐高积木、泥塑(其实就是用泥巴捏东西)。

现在孩子变成了这个样子:上课基本上不理会老师讲什么,也没有学到任何东西,自己玩自己的,这个问题一直都有,孩子爸爸没有责骂他,只会和他聊天讲道理。

以前小班中班爸爸不太在意,一直认为幼儿园开心就好,这么小学知识太苛求了,但现在是大班,明年是小学,如果明年小学他还是这个样子,这位爸爸说就很难接受了。毕竟小学确实是学知识的时候了。不知道孩子现在这个样子和父亲的教育有没有关系,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父亲提出了两个疑问,第一个,自己的养育观是不是真的有问题?第二,孩子是不是真的养废了?

这位父亲的养育三观并没有问题,我自己也是这样教育孩子的,不打不骂讲道理。

在《无条件养育》这本书中提到,爱尔兰的儿童健康署曾经发表过一份调查,儿童养育过程中的“十大情感虐待模式”,排在第一名的是语言暴力;排在第二名的是有条件养育。所谓的有条件养育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惩罚、管控、奖励、爱的暂停等。

多看几本育儿书我们就能发现,养育孩子最底层的东西就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当我们摒弃了有条件的养育方式的时候,就越会接近无条件养育,对于孩子来说,这样的养育方式当然是最合适的,所以这位爸爸本身的养育方式是没有问题的。

为什么孩子没有学到知识?

这和孩子本身的学习环境有关,这位爸爸也说了,一直没有刻意让孩子学知识,去的也是相对比较贵的幼儿园,这样的幼儿园本身更注重幼儿的全面发展,而不是知识积累,既然学校没有教,家庭也没有教授的机会,孩子本身就没有学习的环境,没有学到知识太过正常。

老师上课孩子总是该干嘛干嘛。这样的情况有两个原因,需要具体分析。其一,这个孩子本身就比较好动。身边有朋友家的孩子就是这样,今年上一年级,被请家长也是家常便饭,唯一的问题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朋友家这个孩子是8月份,也就是同龄人里中年龄偏小的孩子,据老师说,这样的孩子注意力和其他月龄的孩子相比,注意力都会差一点。

其二,孩子的专注力是否有问题。6岁的孩子,专注力也就10-15分钟,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不专注是正常的,过分专注不一定是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丁与木匠》这本书里指出,儿童时期孩子的专注力本身就不会特别好,这是孩子的天性,因为孩子天生具有探索欲,只有这种注意力不会高度集中,才能保证让孩子不断地从环境中进行学习。相反,孩子过分专注,家长反而需要小心。

所以说,孩子专注力或许本身并不是问题,而是题主过于关注。

唯一需要指出的是,和孩子沟通讲道理没有错,但是你是否在沟通的方式上,帮助孩子建立了安全的界限。

对于幼儿来说,孩子需要家长的理解,但是孩子更需要一个安全有界限的环境,这个界限就是父母的规则和底线。只有父母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才能让孩子获得更多的安全感,而这表现在孩子的行为上就是孩子的行为更符合我们的要求。

边界感的建立对于孩子来说,非常重要。这就好比我们在公路上开车,如果有明确的交通规则,大家会更加放心,相反如果没有明确的交通规则,大家的心理都会惴惴不安,因为你不知道迎面是否会出现一辆汽车。

或许是因为你每次都讲道理,但是并没有明确的告诉孩子你的底线和规则在哪里,才一直让孩子没有找到正确的位置,继而一直都是随心所欲。

作为父母,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需要和孩子讲道理,有些时候,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就可以了。因为我们除了需要像朋友一样去沟通,也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

所以说孩子身上并没有太大的问题,相反需要纠正的是这位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