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孩子的试卷上就出现“耗子尾汁”的词语,初以为是孩子写错了,经查询才知道是网络新词,在感叹自己后知后觉的同时,也很为孩子对网络的熟悉感到吃惊。

一场疫情,一次线上课堂,让学生们都和网络交上了朋友,虽然家长和学校都在努力防控孩子沉迷网络,但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孩子上网的时间是越来越多了,网络上的内容对孩子的学习影响也越来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拿各种短视频平台来说,内容新奇有趣,很吸引孩子注意,以致于孩子们对网络词语张口就来。老师让用“马”组词,竟然有很多孩子组成了“马云”;用“抖”组词,直接组成“抖YIN”。甚至各种网络新词也会出现在学生的作业中。

然而让语文老师头疼的是,随着自媒体的兴起,网络内容制作良莠不齐,特别是一些视频中的文案内容,错别字频繁出现,对孩子的误导作用很大。

比如这个,“他们就是撒人魔王,见四不救,吸血鬼”,简短的一句话中,就有两个错别字。

看这句“在家里,我要是不动婉(碗),他们谁也不敢动婉。”

再看这句“任何肉类在遇热后,在(再)遇冷怎么煮都不会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巴(爸)呀,早就吃完了。”

还有这一段“见义(建议)大家不要干餐饮啦,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美(每)天还傲(熬)夜,还见到人低山(声)下气的”

还有的是电视剧的解说字幕,如“既有作为东道主对客人照顾不周的嵌旧(歉疚),又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视频的作者还是一些平台的大V,视频播放量动辄就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这些错别字的传播范围该有多广,可能大家都见怪不怪了吧。

问题是孩子们却不认为如此,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网上的内容都是经过审核的,也应该是正确的,自然地记在心里并运用到自己的作业中,即使被老师指出错误,还振振有词地说“别人就是这么用的,怎么会不对呢?”

难怪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提起孩子的错别字就头疼,说网络对孩子学习生字影响太大了,有些字虽一再纠正学生却总是犯错,都是一些制作粗糙的网络内容惹的祸。

另外,还有一些网络新词,比如“爷青回”、“我方了”、“朋克养生”、“耗子尾汁”,偶尔也会出现在孩子的组词造句中,明显不符合语法规范,不了解网络动态的老师们有时给他们判错,学生还不服气,“引经据典”地给老师找证明,让老师都不知如何是好了。

如今是信息社会,网络的通畅的确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网络也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让孩子们有更多的途径学习知识。但是也希望网络上的内容制作能更严谨些、健康些,有关方面能把控得更严一些,让网络造福于人的同进,也尽可能地减少对小孩子们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