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历史,游牧民族都是以草原地区为根据地而发展起来的,这是铁律。可以说,没有草原就没有游牧民族的存在。从地理位置上看呢,相对于中原地区,草原基本上都在北方,或正北,或西北,或东北。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故而,人们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们的生产方式。

在草原上,都是大片大片的绿草地。祖先从最初的以打猎、采摘等方式为生,逐渐地过渡到了游牧的生产方式上,因为圈养动物所带来的食物比打猎、采摘等方式要更加的有保障。从大趋势上来说,历史总是在进步的,所以说,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在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过程中,也逐步形成了一个以草原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或者食物链。为了生活,游牧民族要与以圈养动物(比如羊、牛、马等)为食的食肉动物(比如狼、狐等)作斗争。有时,为了获取某些生活资料,比如由于地处北方寒冷地区,为了得到保暖用的兽皮,游牧民族还会专门地组织打猎。在这些过程中,游牧民族逐步形成了血性、坚刚、进取、豪壮等的性格。

而生活在中原地区的人们,地处大平原,阳光充足,水量充沛,非常适合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中原人是以农耕为主的民族。这样的生产方式在食物的获取上就更加有保障了。农耕民族不必为了保护食源而与动物为敌。这样一来,他们就会在安逸的生活中养成不思进取、娇弱、奴性、怠惰等的性格。

如同资本往成本低的地方流动是经济规律一样,生活资料欠缺的,或者保障性差的民族掠夺生活资料相对富足,或者保障性较强的民族也是规律。是一种对人来讲,最基本的生存规律。就像狼可以轻松战胜、杀死羊,并以羊为食一样,以血性为性格特点的游牧民族征服以奴性为性格特点的农耕民族也不是什么难事。再加上游牧民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其作战的快速机动对抗农耕民族步兵的迟滞呆板,那就更是如虎添翼了。

所以说,游牧民族能够征服、统治中原,有自然环境这个根本原因、客观环境造就的游牧民族的性格还有作战工具的应用等。然而,要想长时间地统治、管理中原,游牧民族必须融入中原文明、学习中原文化,否则,时间一长,原来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会在性格上、作战方式上有一种中和效应,此消彼长,游牧民族就会被农耕民族赶回草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