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结婚5个月就离婚,因为孩子随谁姓而闹上法庭。

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第二反应是心疼。

惊讶于结婚5个月就离婚,而理由更让人难以理解。心疼于襁褓中的孩子才2个月,就要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

在这场悲剧里,双方都是受害者,这幕后的黑手难道仅仅是因为孩子随谁姓吗?

恰恰相反,这件事件中,幕后最大的推手是夫妻双方的父母。明明是至亲关系,却逼迫着自己的儿女离婚,为人父母,真的是不能理解这两对父母的做法。

我转身问自己,如果这是我的女儿我会怎么做?难道子女的婚姻幸福与否是由孩子随谁姓来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显然在这对夫妻父母的眼中,孙辈的幸福、子女的幸福,都没有孩子随谁姓重要。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适时的退出孩子的生活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什么家会伤人》这本书里写到,一个人一生要和母亲分离三次,每一次都是孩子迈向独立。

第一次, 孩子出生的时候;

第二次, 3-36个月,孩子与妈妈的心理分离;

第三次, 孩子长大成人离开家以后;

与母爱的分离,代表了孩子的成长和独立,但是很多父母却不知道,如何从子女的生活中退出去。

一旦父母不能及时的从子女的生活中退出去,这种爱只会让孩子不断地受伤。

尤其是在孩子结婚之后。

大伯家的堂哥,高中毕业之后就被父母安排进了铁路单位。30多岁才结婚,原因就是自己能看上的姑娘,自己父母看不上。父母能看上的姑娘自己看不上。

有一次聊天,妈妈问起她的对象。他说自己看上的一姑娘自己做小生意,没有正式单位,大妈不同意。大妈给他介绍的虽然都有正式工作,却人长得丑,自己看不上。

就是因为自己和妈妈一件不一致,我这位堂哥一直到30多岁才结婚,40岁才生的二胎。

结婚之后,夫妻两人就搬出去住了,因为远离了大妈,堂哥对大妈的话不再言听计从。

每次回家,只要是大妈让洗碗,堂哥都会主动替嫂子做,大妈说得再多,他是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夫妻两人过得也挺好。

都说母爱得体的退出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而那些不懂得退出的父母总以为是自己爱孩子,却不知道这种过度控制的爱,只会让孩子不幸。

就好比这对年轻的夫妻,因为孩子随谁姓而闹上法庭。如果没有父母的参与两人会因此而打闹吗?或许两人早已找到了替代的方法,只是双方父母的参与,给子女施加的压力,让这件事走向失控。

母爱得体的付出才能让孩子成长

最近,网上流行起来了一种新型的婚姻方式——两头婚。

男不娶,女不嫁,女方掏一半结婚费用。生两个孩子,一个随男方姓,在男方家养,一个随女方姓,在女方家养。孩子没有外公外婆,都叫爷爷奶奶。

乍看起来这种婚姻方式好像还不错,能够有效的减轻家庭矛盾,但是长远看来,这种婚姻制度真的好吗?

首先,孩子从父母抚养到了爷爷奶奶抚养;其次,两个孩子明明是兄弟,两个姓,一个爸爸陪得多,一个妈妈陪得多,这样对孩子来说,会不会缺失父爱和母爱。

本来是两个年轻人组建一个新的家庭,去一起磨合,面对生活的风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这种两头婚却恰恰相反,孩子不会走出自己的家,仍然在父母的庇护下,自己的孩子父母还可以帮助抚养。唯独少了夫妻间的磨合和亲密关系。

假如双方父母百年之后,那么两头婚的夫妻还需要生活在一起吗?能够生活在一起吗?

生活就是去解开一个一个的问题。父母们为了让子女过得舒服,帮子女解决所有的生活难题,这样对子女来说,他们就是温室的花朵,越发不能经历生活的风浪。

父母的爱需要得体的退出,只有退出孩子才能成长,只有成长了才能独立的去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对于孩子来说,孩子需要父母的亲密关系,这是孩子人际交往的启蒙。他更需要在这份爱中学会如何爱别人。

当父母的爱不能及时退出的时候,这种爱就会变成一种过度依赖。

这种依赖在于随时有人遮风挡雨。但是换来的代价就是丧失子女的独立。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但是很多父母却总以为孩子的成长就是长大,我们不能帮孩子遮挡一辈子的风雨,最好的做法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面对风雨。

所以,孩子成长路上,不要以爱之名,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