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间四月天,明媚暖阳,春风和煦,囊括了这世界万千温柔。民国新旧相替,尤其是文学之花绽放了崭新的风采,一代代文学大家翻弄云雨,而这些大师之中,有一位女性就如那人间的四月天,其温婉的形象成为了无数男子捧在梦里的女神。那便是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

可这个相貌不凡、才气逼人的女神级人物,却遭来了同时代很多人的明嘲暗讽。其中便有著名的文学大师——鲁迅,他在一首诗了抨击了林徽因“不纯洁”,丝毫不理会她的女神形象,评价她就是一个“交际花”。

一 他人眼中的女神,鲁迅眼中的“赤练蛇”

中华上下五千年都是很文明的国度,文学底蕴丰厚的大地上,文人相轻是常态,而文人攻击人的方式,就是他们的笔杆子。鲁迅的笔杆子一直都是格外硬的,他“讽刺”过的人,可谓是占据了民国文坛的半壁江山,简单数一下就有钱玄同、胡适、林语堂……这次鲁迅“暗讽“林徽因,用了一首拟古的打油诗——《我的失恋》。

这首四节的诗,描绘了一个求爱者的曲折之旅,苦苦追求的心上人总是“回赠”自己一些不乐意接受的东西,主人翁饱尝着纠结之苦,最终还是被“翻脸不理”,只得以一句“随她去罢”遗憾结尾。这首打油诗虽然是“搞笑”之作,但文人就喜欢这样“骂人”不带脏字的。不显山又不漏水之间,讽刺了林徽因朝三暮四,践踏他人心意,丝毫没有“纯洁”之形象。

“骂人”总是要说到点的,而鲁迅戳的,正中林徽因的“痛点”,那便是她和徐志摩的感情。要说鲁迅与林徽因本身有什么格外多的交集那也不见得,但他与徐志摩的交情其实还不错。那时,年幼的林徽因和徐志摩可谓是当时的一对神仙伴侣。

虽然当时徐志摩已经有了包办婚姻下娶的一位夫人,但对林徽因可谓是一往情深,二人在英国剑桥,也就是当时的康桥,一直是暧昧且浪漫的。然而,林徽因却抛下了痴情的徐志摩,毅然回国嫁给了梁思成。

在鲁迅眼中,林徽因这样的行为就是对徐志摩的不忠,是在感情上的“不纯洁”,是翻脸不理人的“赤练蛇”,辜负了徐志摩痴心的“玫瑰花”。

鲁迅这首诗像是恰巧印证了当时流传的一句关于林徽因的评价:“跟最有名的人搞绯闻,把最爱自己的人当备胎,跟最能照顾自己的人当夫妻。”显而易见,这三个人分别就是徐志摩,金岳霖,以及梁思成。虽然徐志摩在情场里,也是一个风流倜傥的“天赋型”选手,如果从这个评论去看的话,鲁迅用这个“赤练蛇”的比喻林徽因也无可厚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 “大家闺秀”的“交际花”风波

林徽因出生文学世家,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但林徽因自小接受的是中西方相结合的教育,所以在中国传统女性的温柔优雅下,她也有新时代女性独立自由的思想,加上她清秀的容貌,走到哪里都是众星捧月的感觉,这也让她招来了很多记恨,其中有个说法便是认为林徽因是个“装清高”的“交际花”。

这个说法并不是从一两个人口中说出,而是形成了一股风潮。而“黑”林徽因的名家,除了鲁迅以外,最有名的就是钱钟书和冰心了,其中后者和林徽因一直是摆在明面上的“死对头”。

和鲁迅的切入点差不多,钱钟书也是要戳林徽因的“浪”。在《猫》中,钱钟书是这也写道的:“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友最广。

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不碍事。”文字的前半段,顶多是“讽刺”了林徽因讲究到了“做作”的地步,最精彩的还要看最后一句“她的丈夫最驯良,不碍事”,这不明摆着是讽刺林徽因无视丈夫梁思成“随心所欲”地搞交际吗?

三 “醋坛”轶事

才女之间相争,可谓是“全方位”地去比拼,文学比了比品味,品味比了还要比样貌,据说冰心对于林徽因,便是如此的心理。民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趣谈,便是由冰心《我们太太的客厅》所引起的。1933年,林徽因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鼓励文学创新的文章——《惟其是脆嫩》。

这一类的文章,很多情感语气都与徐志摩开创文学新气象的感觉相似。这不是冰心一个人的感觉,但她却直接让这种感觉流露在了文字之上,于是便边写边发了《我们太太的客厅》。这篇文章当中,隐喻的梁思成可谓是卑微、猥琐得没有底线,只知道拿钱去哄老婆,林徽因自然也就成了一个“欺负丈夫”,只顾拿钱自己玩乐的“交际花”。

之后林徽因也是借发表建筑类文章的契机,澄清了一些事情,但风波是依旧在的,不少人都那这件事当茶余饭后的笑谈。不管冰心这篇文章有几分真实,但却是实实在在地让人嗅到了一股酸气——“嫉妒”这个众人追捧、爱情圆满、才貌双全的林徽因。后来,冰心更是直接收到了林徽因寄来的一坛醋,暗讽了冰心的“小心思”。

这桩轶事能够被人传到今日,有一半的原因是“黑林徽因”的风气从未停止,还有一般原因,便是来自于和冰心相似的“酸”,据说冰心年老后对暗讽林徽因的事情满口否认,恰好是坐实了她内心里的那股醋意。

诚然,在感情上面,林徽因确实有很多趣事可谈,但梁思成终归是她唯一的一任丈夫,两人相互扶持,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每个人对他人的评价都会带有很强的主观性,而站在历史面前的我们,应该更加理性、全面地去看待这些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

文/文史旺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