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字©/陈慕笙

图片©/网络

因为前两篇文,这篇文推后了两天。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成绩在12月10号出了。

本来规定说10号出成绩。

9号晚上我看见朋友在发动态报告自己的成绩状况。我才知道可以查成绩了。

当时我心里非常紧张!!!

想按耐住激动等到10号白天再查成绩,可是这双手忍不住啊!就直接在手机上查了。

这一次,我过了!

很久不发朋友圈的我激动的发了朋友圈。

一直关注着我的亲们肯定知道我为什么又去考教师资格证。

我在以前的文里有提到过。

19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大三。那时候考了一次,全裸考,当作玩玩,只过了一科——《综合素质》。

那时候买的三科目备考资料在毕业时拿不走全卖了。

这一次考试只好浪费几十块钱重新买备考资料:《教育知识与能力》和《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考试完之后,我就知道自己能过,当时非常有信心。

做完题之后,感觉《教育知识与能力》不怎么难,大概率能过。学科知识就不说了。

但是拿到成绩,学科知识70分,刚好及格,还是令我胆战心惊。

我自信能过学科知识也就没怎么准备,最终70的成绩吓我一跳。

看到很多人说《综合素质》很难。

是这样的吗?

他们说自己在《综合素质》这一块被打倒很多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看这些评论中,很多人都是三战或者四战综合素质才过,或者最终都没过。

可是我考的时候真的没准备,裸考过的。让我有点怀疑诶。

而且,《综合素质》是我三科目中得分最高的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又搜出来《综合素质》的考题看了看,基本回忆起题型。

《综合素质》大致三个板块的题型:选择,材料分析和作文。

(19年下半年大致题型)

看了看这些题,可能确实有些难度。特别是里面的专业术语,不去看书是真的不会知道的。当初的我或许真的很侥幸。

可是这一次也非常侥幸。

那么如何备考呢?

首先我概述一下我的备考历程吧。

19年上半年的时候,我大三下学期。

当时在学校里有很多的空余时间,我不想浪费。也是那时候想要考教资的。

我本来没有打算自己会去当老师。

我觉得老师是一种非常神圣的职业,窃以为自己还没那本事。不是本事,可能是道德水准。

稍微有点儿不自信吧。

教育行业应该更加的纯净,更好的为未来培养人才。

那时候我买了三本备考资料,想要好好学习学习,一次性全过。事实上,我基本都没有看过!很浪费!

我一次性报考了三科。

考试那天就去考试了。早上考了《综合素质》,自我感觉不错。

我还发朋友圈说“稳了”。

成绩出来时,确实“稳了”,只有《综合素质》过,其余两科都没过。

本以为学科知识会过,看来还是高估了自己。

然后来到这一次备考。

我是在八月下旬就在思考这件事,当时辞职了。

和朋友交流了这些事情后,就报考了,打算把剩余的两科这一次要补上。

买了资料后的初始阶段,我一天大概看一章《教育知识与能力》,很仔细。

买的资料有17年至19年的真题,我一周做两套。

看完一章我就会在笔记本上列出提纲,做好笔记。做完题,改错,然后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距离考试时间大概两个月。

那么为什么我说15天就行了呢?

从我的备考历程总结,大概15天就可以了。我备考时非常懒散,说实话,最后竟至于不再去看书了。

我把《教育知识与能力》这本资料看完后,看了几个小节的《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就没看了。

但是我把17年至19年的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的真题做完了。我自己总结了一下其大概的试题提纲模版,大致上知道答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所以,做真题是备考非常重要的一点。

做完真题,我又做了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预测试题。但是平时却没去做。

直到考试的前一天晚上。

我赶紧地把教育知识与能力的预测试题拿出来,临时抱佛脚,一直连续不停地做题,把预测题十套做完了。

选择题是重点做,判断题判断正误,大致写几点解释,简答题大致写几点,材料分析大致写个提纲。

就这样,一直做到大概十一点,把题改完大概就十二点了。想要做学科知识的但是完全来不及,和预先的计划冲突。

只好看了看以前做的真题,再熟悉解题大概模版。

第二天下午去考试,带上两本书,考前看一看,还是有用。

最后考完,成绩出来,过。学科知识是令我意外的一科,本以为至少可以超出及格线,但是刚好及格······

从我的备考经历,若真的从备考时间上算,可能还没要到15天,尽管,我本有两个月时间。

备考前算好时间,做好大致规划。

《教育知识与能力》,我用的中公版资料,一共八个章节,真题加预测卷共16套。

我一天看完一章,看完后做好大纲笔记。

那些在学校里面的小伙伴,时间多的话就更好办了。这半个月在图书馆沉浸式备考效果很明显。

早上看教育知识,下午看学科知识,晚上做题,perfect!

当然了,这样的备考方式偏向于魔鬼式训练,强度高。

不能这样子备考的同学可以把备考时间线拉得长一些,一个月两个月。时间更长,备考更充分。

我这个人也偏向不打无准备的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哦,还有很多同学喜欢报班去学习。

我觉得大可不必。

我也是大学过来的,很多报这样的班其实比较浪费,学到什么东西那是很少的。

如果你的自制力非常差的话,不能按照自己的计划走,并且,如果你真的想报班的话,那就报吧。

说了这么多,能总结下具体的方法么?

1. 记忆。

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这两科在记忆上非常重要。各学科就又不一样了。比如考语文的。

看这两科的时候,第一遍复述记忆,不要太刻意。只管往前看,用笔划下重要的知识点就好。

2. 看完之后就需要做提纲。

没有做提纲的习惯的同学也没事,可以网上搜一些提纲。

按照提纲再刻意地去回忆具体的内容,这样子的效率高,那些不知道的知识可以立马回头去记忆。

本人更偏向理解记忆。大致理解其是什么意思就好,更节省时间。

一字一句地去背诵很费时间,半个月是肯定不能,或者极难,拿下来。

3. 练习。

练习的时候多做套题,特别是以往真题。

做题能让你对自己的水平有个大概的了解,而且也能粗略预计即将考什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很多临时抱佛脚的同学都是直接练题,大量地练题。你是不是这样的?

做题的时候有一个最重要的步骤:估分!

一定要估分。估计自己选择题大概多少分,判断多少,简答多少,材料分析多少。最后总分多少。

记住:卷面分不等于最后的报告分。

我也是才想起。卷面150,报告分满分120.

4. 看视频。

看视频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式。网上的资料很多,一搜一大把。

注意辨别,找一些比较好的视频看。有时候自己对一些地方不太了解就可以通过这些人的讲解消化。

比如买的资料上面很多有二维码,有的题会专门对应一个二维码讲解。

5. 重复加重复。

时刻复习,每隔段时间就再去看看那些知识点,很有用的。

偶尔再练习几道题,特别是对自己来说比较难的题。

6. 和朋友练习。

上面的方法都偏个人化。

如果有朋友一起备考,可以互相考对方。这也是学习的好方式。

有人一起的话,时不时地可以敦促对方,互相激励。自己一个人很容易懈怠,就像我一样。

特别是面试这一关,可以多考对方。

面试也需要多加练习。

通过教资笔试只是完成了第一个流程。

之后还要去面试,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然后还要考普通话证书。最后才能认证资格证书。

很繁琐对吗?有点儿。

比如普通话居然还要考证书才行。

谈一下感想吧。

考这些证书非常有用,这是很明显的。

以前我不想考这些。这次我连续考了教资,catti三级笔译。

有一种矛盾,不喜欢这些规则,但是心里还是有股冲动想证明自己能通过这些规则。

我在努力适应,嗯,倒不如说是屈从这些社会中的规则,尽管它们不讨人喜欢。

除了某些特定的道德,而有些世俗的道德我亦不爱,我是个喜欢生活在规定之外的人。像是,槛外人。一定有人懂我的意思。

But,我会继续考一些证书来玩玩。哈哈哈哈。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