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印象中的战斗机都拥有硬朗的外形,优美的曲线,除了一些外形太过雷人的原型机之外,“萌”似乎不该体现在冷酷的飞行机器上,而今天要讲的这架为速度而生的飞机却以“呆萌”的形象而著称,这就是意大利的卡普罗尼涵道验证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13年开始举办的施耐德竞速赛,当时很多国家的航空界都在施耐德竞速赛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下图是其奖杯

人类在完成了飞上天空的壮举后,就开始追求飞行速度。上世纪30年代,航空竞赛在世界各国如火如荼的展开,许多国家都为拿到施耐德竞速赛的奖杯想尽办法(同样屡次的空中竞速赛也促进了航空技术的发展),而这其中就包括了意大利,当时各国航空力量大多都是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战斗机,在一战之后人们便开始更加注重飞机的气动外形设计,在动力方面还是以活塞式发动机加上螺旋桨拉着飞机飞行为主要方式,想要提高飞行速度只能在发动机上下手,然而随着发动机马力的不断升高,飞行速度的提升却越来越难,最终活塞式战斗机只能止步于800公里每小时这个极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螺旋桨飞机,随着速度的不断提升,螺旋桨的效率也越来越低

怎样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动力模式,从而实现速度上的质变,这就成为了各国工程师思考的重点。这时有一位意大利的工程师路易斯·斯蒂帕经过多次试验,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活塞式战斗机速度始终无法突破800公里每小时的主要原因就是螺旋桨本身的阻力,在速度接近800公里每小时时螺旋桨翼尖速度接近音速,螺旋桨在跨音速流场作用下阻力急剧上升。所以这位工程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设计方式,将机身设计为空心圆筒状,把螺旋桨缩短尺寸和发动机一起放进机身里面,机身前缘刚好包裹住螺旋桨,这样一来螺旋桨转动所产生的气流刚好从机身后部喷出。

▲路易斯·斯蒂帕和试飞员,背后就是其设计的验证机

同时将圆筒型机身内部设计成与机翼一样的升力表面,正好构成环形机翼,而在贝努力原理作用的加持下,飞机还能获得额外升力,螺旋桨尺寸的缩短也会提高发动机的推进效率。在圆筒形机身的帮助下,既可以获得更高的推力,又可以阻挡一部分噪音,这样的设计理念可以说成是早期涵道式推进飞机的雏形。在新的涵道式推进动力结构理论下,路易斯·斯蒂帕联合意大利的卡普罗尼公司在1932年2月造出了一架涵道式动力验证机。

▲该机的木制环形机身

这架验证机机身为短而粗的圆筒形空心木制结构,发动机和螺旋桨全部安装在机身内部,整体采用中单翼结构,两片椭圆形机翼穿过机身内部与发动机串联,双座的开放式驾驶舱则安放在机身的驼峰上,方向舵和升降舵安装在机身后方,采用后三点固定式起落架,验证机没有安装任何武器装备,此外通过历史图片还能看出来,两片机翼上下还安装有加强筋,动力采用了一台直列式活塞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机的涵道内部图

看惯了其他国家奇形怪状的各种验证机,这架卡普罗尼涵道动力验证机短粗的机身居然稍显可爱,后来人们也根据这个奇葩外形给这架飞机起了一个“飞行酒桶”的外号,结构简单且呆萌的外形再加上机场陆地不太平整,所以该机有时候在陆地滑行时会一蹦一蹦的,非常可爱。

▲这一颠一颠的确实非常可爱

说回飞机本身,在完成原型机制造后,1932年6月验证机就被推到了机场进行试飞,在意大利航空人士的好奇心和设计师路易斯·斯蒂帕的信心满满下原型机下成功起飞,在飞行员的操纵下整个试飞过程非常顺利,虽然飞机最后平安落地了,但是路易斯·斯蒂帕却怎么也笑不起来,因为这架呆萌的小飞机在一蹦一蹦之下,飞出了68公里每小时的成绩,要知道这架原型机的使命就是突破800公里每小时这个壁垒,结果以速度为使命的战机就飞出了正常汽车的一个速度,相信拿到试飞数据的路易斯·斯蒂帕肯定被现实狠狠的打了脸。

▲呆萌的外形使得网友戏称其为酒桶验证机,而且该机大涵道的动力舱在偏转角度过大时,飞机容易发生失速

除了最大飞行速度外,该机的操纵性也非常的烂,螺旋桨产生的气流是直接吹到升降舵和方向舵上的,这虽然提高了飞机尾舵的稳定性,但是高速的气体导致飞机在飞行时难以改变方向,原本发动机的功率就不够,所产生的推力反而增加了发动机的重量。其次再把眼光放眼于世界,在1932年时期各国航空工业多数将目光放在了从双翼机向单翼机的转变上,而不是急于寻找新的结构设计和动力模式,世界上第一架喷气机HE178也是将近1939年才出来的,以当时的技术条件实在是无法支持这种比较超前的设计理论,此外技术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航空工业大跨步的发展。

▲现存的卡普罗尼涵道验证机

糟糕的试飞结果让斯蒂帕彻底身败名裂,涵道动力的理论和实际试飞结果完全是两种结果。首先在当时的理论条件下,对这种新的动力模式还有很多认知上的不足,同样技术也跟不上,再加上机体设计出现了偏差,最终在超前理论下设计出了一款飞得又慢,操纵性也差的奇葩战机。在完成测试后意大利军方也来凑了凑热闹,将卡普罗尼涵道验证机拿去做了一些测试,不过很快也被叫停了。卡普罗尼涵道验证机开了涵道推进的先河,其理论基础也为后续的涵道动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最后只能匆匆退出历史舞台只能感叹生不逢时吧。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