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好消息,中国制造的“反击战”已经提前开始,11月中国制造PMI指数达到52.1%,创下了2017年10月以来的最高值。综合之前的数据来看,中国制造已经连续9个月处于扩张期间。在中国减少澳大利亚产品进口后,澳大利亚多个产业受到“灾难性”打击,一些澳大利亚官员则表示要“支持国货”,不要中国货。结果中国的出口并没受到影响,而且很多外贸工厂还因为订单太多而发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个好消息,中国经济复苏强劲,中国邮政大数据平台显示,2020年全年中国快递业务总量突破800亿件,连续5年蝉联全球快递数量第一的“宝座”,年均增幅达30%。疫情之下,快递数量猛增,体现的是中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和中国老百姓与日俱增的消费水平。正因为如此,很多国家都开始加速拥抱中国市场,希望借助中国市场帮助自身摆脱经济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澳大利亚的中国市场份额逐渐被取代。

第三个好消息,中国内需强大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目前发展还是以内循环为主,内需越强大,意味着受外部经济形势和市场供需的影响越小。中国有14亿人口,人均GDP已经超过1万美元,今年GDP总量预计突破100万亿。澳大利亚国库部长曾表示,澳大利亚的贸易帮助了中国经济增长,而在减少与澳大利亚贸易合作后,中国依靠强大的内需依旧能够拉动经济的恢复与增长,再次证明了内部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制造的逆势上扬,中国市场经济的全面恢复,中国制造内需的持续发力,都给我们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利好。与此同时,澳大利亚却在为出口骤减、商品滞销一筹莫展。在疫情的冲击下,澳大利亚本可以借助中国市场摆脱困境,却没有好好珍惜,还让自己陷入更深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