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强大的120mm滑膛炮、精准的火控、强悍的正面装甲,在即将更新的《坦克世界》最新版本中,一辆外形新颖、火力强悍的中系8级金币中坦122TM引起玩家极大关注,相比此前一众圆脑袋和五对负重轮的C系圆脑袋中坦,122TM外形上最大的亮点就是带抽气装置的120mm滑膛炮。作为中国跳出苏联风格的第一次尝试,以WZ-122系列为代表的二代试验样车,背后折射的是中国坦克工业上世纪近三十年的艰难跋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新坦122TM

说起122TM坦克的起源,还得从59坦克说起。1955年中国从苏联拿到了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T-54A坦克全套图纸。经过4年的仿制,1959年国产仿制型号59式坦克正式诞生,但高起点的中国坦克却由于中苏关系的全面破裂而长期陷入停滞。1969年,中苏爆发了珍宝岛冲突,中国边防部队缴获了1辆完整的苏制T-62坦克。

▲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545号T-62

这辆代表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苏联坦克对彼时陷入困境的中国新型坦克研制无疑雪中送炭。但另一方面,中国也看到了自己已被世界先进水平甩开一大截。珍宝岛事件后,中苏双方开始了长达20年的军事对峙。苏联在中国北方边境上陈兵百万,上万辆坦克蓄势待发。只要一声令下,钢铁洪流就会在广阔的华北、东北平原泛滥。因此从70年代开始,军工领域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坦克大会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这辆缴获的T-62坦克,中国在其身上借鉴的最重要技术就是滑膛炮。早期坦克炮都是线膛炮一统天下,苏联在T-62上首次配备大口径滑膛炮,开世界坦克炮先河。相比采用膛线自旋的线膛坦克炮,滑膛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可以获得更强的穿甲威力。而且滑膛炮更大优势在于发射脱壳穿甲弹。随着复合装甲和反应装甲的出现,破甲弹的反坦克效果已力不从心,采用动能硬碰硬击穿的穿甲弹逐渐成为主流的反坦克弹种。

▲次口径穿甲弹

从理论上讲,弹芯的长径比越大,穿甲威力越大。早在二战时期,拉长弹芯的次口径钨芯穿甲弹就已出现。但如果用线膛炮发射长杆穿甲弹,弹芯在旋转时会像弓箭一样在空中上下翻滚,无法以垂直角度击中装甲,容易造成跳弹。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苏联为T-62的115mm滑膛炮研制了划时代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APFSDS)。脱壳穿甲弹出膛后利用空气阻力甩掉弹托,尾翼在空气的作用下发生自旋,以保持弹芯稳定。T-62发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的炮口初速高达1615米每秒,远超同时期西方L7的1450米每秒。

在明白了滑膛炮的大势所趋后,中国随后决定在立足59坦克的基础上,借鉴T-62部分技术,研制采用国产滑膛炮的新型坦克,代号WZ-121,即后来的69式坦克。这里说明一下:中国陆军装甲车辆的研制代号以WZ开头,后面的第一个数字1代表坦克;第二个数字代表坦克的级别,1为重型坦克,2为中型坦克,3为轻型坦克;第三个数字为研制编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WZ-120就是59式坦克

比如大名鼎鼎的WZ-111坦克,研制代号就是中国第一款重型坦克,59式坦克的代号就是WZ-120,69式坦克就是WZ-121。不过《坦克世界》中的C系顶级中坦、采用122mm主炮的121并不是69式坦克,现实中的69坦克从来没有装122mm主炮的型号。69式真正的对应型号应该是采用炮身抽气装置100mm主炮的WZ-120,游戏中这门主炮的编号是60-100T型100mm线膛炮,而实际情况应该是滑膛炮。

▲游戏中的69坦克装备100mm线膛炮,实际应该是滑膛炮

69式坦克相比59最大的进步就是采用了一门全新研制的100mm滑膛炮。外形上相比59坦克的100mm线膛炮,其抽气装置位于炮管中部。而之所以没有直接采用T-62的115mm滑膛炮,是可以在原59坦克100mm线膛炮的基础上改进而来,没有必要新建一条火炮生产线。另一方面,当时中国已经有了研制120mm滑膛炮的计划,100mm只是一个过度型号。

▲59式和69式的火炮抽气装置不同

但作为滑膛炮的初次尝试,中国显然低估了高膛压坦克炮的研制难度:在59主炮基础上简单去掉膛线而来的69式100mm滑膛炮,在炮口动能、精度、穿甲威力上都不如原来的老线膛炮,其在1000米距离上的穿甲威力只有100mm匀质钢装甲,所以滑膛炮版的69坦克只装备了很少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0mm滑膛炮配套的脱壳穿甲弹

之后,中国成功研制出适用于线膛炮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后来生产的69-II型坦克又改回了100mm线膛炮。相比59坦克,62-II加装了红外夜视仪和火炮双向稳定器,可以看作是59的火控加强版,此后在两伊战争中大量出口的就是69-II型。

▲69-II型

由于技术薄弱导致研制周期的拖长,69坦克出身即落后,而且同时期苏联的T-64和T-72已经开始批量装备,对此中国早有预判。几乎在69坦克研制的同时,中国也正在研制一种采用120mm滑膛炮的先进坦克,代号WZ-122。但受当时的时代背景影响,WZ-122研制过于激进,设计人员没有考虑当时国内的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过多追求高新技术于一身。

▲三液原型车——WZ-122A

1970年9月第一辆原型车下线,编号WZ-122A,该车首次采用液气悬挂、液压传动和液压辅助操作装置,即三液原型车。当然“三液”这种黑科技对于70年代的中国坦克工业实在太过超前,要知道液力传动这些技术在西方三代坦克才开始部分采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三液技术的WZ-122A可靠性根本不过关,以当时中国的技术根本无法量产这型梦幻的坦克。不过,虽然WZ-122系列最终没有开花结果,但通过这一系列样车的研制,中国获得了大量技术经验。

▲采用120mm滑膛炮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

在WZ-122坦克的研制过程中,120mm高膛压滑膛炮是重点。当122工程下马后,为了不让已经研制成功的120mm滑膛炮付之东流,于是将其搬上一个廉价的机动平台上,充当自行反坦克炮的想法就应运而生,而最终的成果就是号称“东方费迪南”的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其发射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在2500米开外可以轻松击穿T-72的正面装甲。

▲发现即摧毁的激光炮

而未来推出的122TM坦克原型就是采用“三液”技术和120mm滑膛炮的WZ-122A。从游戏中的数据来看,122TM的战场表现确实达到了当初设计的压制同期其他对手的能力。120mm滑膛炮显示出了远超线膛炮的精度和威力,其发射的脱壳穿甲弹拥有233mm的穿深数据,优秀的精度和火控甚至可以客串专业的反坦克炮,兼具快速远程打击和近距攻坚的效果。

推荐阅读

一度打乱我军部署:珍宝岛战役期间的叛逃投敌事件

1969年3月,中苏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爆发军事冲突,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3月2日、3月15日和17日,中苏双方的边防部队发生武装冲突。苏军动用了坦克、装甲车、飞机和当时的“秘密武器”“冰雹”火箭炮。解放军使用了85毫米反坦克炮、无后座力炮、40火箭筒等轻武器和岸上的纵深炮火。最后我军打退了苏军的进攻,战斗之后中方牢牢控制着珍宝岛全岛。

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过程中,三次战斗共击伤苏军坦克、装甲车17辆、毙伤敌250余人,缴获T62坦克一辆,各种枪支31只。我军共伤亡159人,其中牺牲71人,伤88人。苏军伤亡数字在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公布为152人,其中阵亡58人,伤94人。苏军拥有绝对火力和武器优势,进攻部队均为以T-62主战坦克和BTR-60轮式步战车为主的摩托化部队(实际上相当于中国军队的机械化部队)。

苏军炮兵数次向我方前沿阵地和后方通道进行过大规模的火力奇袭和压制,3月17日双方仅抢夺被我军击伤的苏制T-62坦克期间,苏军就发射不同口径炮弹和冰雹火箭弹9000发以上。但其炮兵侦察和指挥装备非常落后,存在严重缺陷、火力效率极低,9000发炮弹覆盖以后,我前沿部队几乎未造成大的伤亡。

这其中我军的侦察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珍宝岛战役期间,我军直接参战的有2个步兵团的4个步兵营、1个营级边防站和3个炮兵团以及加强分队,共有19个步兵连队,其中侦察分队就有6个侦察连和6个侦察排,分别来自23军、39军和64军的师直属侦察连/排,相当于参战步兵兵力的42%。侦察兵在珍宝岛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两个月后却发生了一件令我军极大被动的叛逃投敌事件,打乱了我军的整个前沿部署。

3月的激烈交火胜利后,我军转入阵地对峙阶段。珍宝岛的前线指挥所,是由沈阳军区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临时设立的指挥机构,可指挥协调战区的所有部队。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肖全夫将军是珍宝岛作战地区的总指挥,珍宝岛作战时,肖副司令员坐镇虎林县的五林洞,成功地指挥了珍宝岛战役。

5月初,我驻防珍宝岛作战地区的部队突然接到调防命令,军事部署更改,所有前线指挥所就地废弃,转移到新的阵地,原有在反斜面开挖的行动完善的隐蔽阵地也全部异地新建。导致这次大规模调动调整的导火索,是一个突发的投敌事件。

1969年5月初,珍宝岛战区转入阵地对峙阶段。成规模交火和炮战已经停止,双方以侦察兵相互渗透摸底为主。一天沈阳军区23军67师侦察连的一名副班长,洪新学,在执行任务中突然投敌叛国。叛逃到苏联后,出卖了我边防驻军的兵力部署、阵地设置、武器配备等情报。

正巧此时苏军也有一位侦察班长向我军投降,据参战老兵回忆这位投降的苏联侦察兵还是苏军驻守乌苏里斯克市某师师长的儿子,显然是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中苏两军都提出就此事件进行会晤(当时边境定期会晤还正常进行,以一方在边防哨所升旗作为提出会晤的信号),可能苏军看洪新学知道的东西有限,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在双方会晤时,提出用洪新学交换那个师长的儿子。经我方同意,以交换方式押回。最后双方商定在饶河边防站的边防公路零公里处交接。

叛逃的这俩人,都是由于听信了对方的宣传,都以为对方才是天堂,都各自叛变了自己的祖国,落了个叛徒的下场。

洪新学被军区保卫部押回步兵67师以后,师部命令全师以排为单位,进行轮流批判,估计给轮惨了。最后洪新学以投敌叛国罪在牡丹江被执行军法。